首页 > 报告 > 专辑 > 生态

实现“双碳”目标,营造绿色低碳生活新时尚

报告人:崔铁宁 北京市政协委员 北京工业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教授
简 介:力争2030年前碳达峰、2060年前碳中和,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既是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必然选择,也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庄严承诺。本期报告,北京市政协委员、北京工业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崔铁宁教授从为什么人类要应对气候变化、我国应对气候变化的行动、让绿色低碳生活成为新时尚三个方面,为我们讲解了“实现‘双碳’目标,营造绿色低碳生活新时尚”这一主题。欢迎观看。
总播放:7297
发布时间:2023-09-27 14:26

     

    崔铁宁

    崔铁宁 北京市政协委员 北京工业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教授

    点此查看完整报告

    点此查看精彩观点

    点此查看学习课件

    各位网友,大家好!本期报告的题目是“实现‘双碳’目标,营造绿色低碳生活新时尚”。

    一、为什么人类要应对气候变化

    人类进入21世纪后,全球变暖已经成为国际社会非常关注的重要话题。IPCC即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1988年11月由世界气象组织(WMO)和联合国环境规划署(UNEP)联合建立。IPCC主要以科学问题为切入点,对全世界范围内现有的与气候变化有关的科学、技术、社会、经济方面的研究成果(基于公开发表的文献)进行评估,并为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提供科学咨询。虽然IPCC不直接评估政策问题,但所评估的科学问题均与政策相关,因此,IPCC评估报告除了代表科学最新进展外,同时对各国气候变化决策和国际谈判具有重要影响。

    从19世纪初开始,地球大气层中的二氧化碳浓度急剧上升,而这个时间恰巧就是人类的工业革命开始的时间。可以说,温度的升高与二氧化碳浓度的升高是同步的,最近50年全球变暖主要由人类活动造成。因此,气候变化是人类面临的最大危机之一,应对气候变化是各国的共同责任。

    地球变暖会造成哪些影响和危害?气候变暖会导致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气候带北移,引发生态问题;加速传染病传播、引发极端气候等。

    温室效应产生的原因是什么?一般来讲,人类化石燃料燃烧排放大量的温室气体,导致大气中温室气体浓度增加,从而引起全球温室效应,其表现为全球气温升高。

    现代社会,人类对煤炭、石油、天然气等传统化石能源的需求越来越大。在这些化石能源的开采、使用、燃烧过程中,均会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另外,在农业生产、牲畜养殖的过程中也会产生温室气体。还有,在垃圾的堆放过程中,由于微生物的作用,同样会产生大量的气体,包括甲烷、二氧化碳等。

    全球变暖导致的极端气候越来越多。比如,干旱、高温、暴雨、雷暴、洪涝、极寒、厄尔尼诺等。

    温室气体包括什么?我们一般认为,温室气体是大气中能吸收地球表面反射的长波辐射,并重新发射辐射的一些气体,如水蒸气、二氧化碳等。它们的作用是使地球表面变得更暖,类似于温室截留太阳辐射,并加热温室内空气的作用。常见的温室气体除了多数人知道的二氧化碳和甲烷外,还有氧化亚氮、氢氟碳化合物、全氟碳化合物、六氟化硫。

    甲烷是天然气的主要成分。在天然气的生产、加工、储存、传输和分配,以及原油的生产、精炼、运输和储存过程中,甲烷会排放到大气中。农业活动造成的甲烷排放也不容小觑。

    氧化亚氮是一种有毒气体,它是汽车尾气中的主要成分。氧化亚氮的排放会导致大气中臭氧的生成,对人体和环境造成严重危害。

    1997年《京都议定书》将氢氟碳化物列为温室气体。氢氟碳化物虽然不含有破坏地球臭氧层的氯或溴原子,但却是一种极强的温室气体。

    人类如何减污降碳?比如,我们可以减少化石能源的使用。还有,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使用无氟冰箱、无氟空调等。

    二、我国应对气候变化的行动

    1997年12月,149个国家和地区的代表在日本召开《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3次缔约方大会,会议通过了旨在限制发达国家温室气体排放量以抑制全球变暖的《京都议定书》。《京都议定书》规定,到2010年,所有发达国家排放的二氧化碳等6种温室气体的数量,要比1990年减少5.2%。

    作为气候行动的积极推动者和坚定践行者,中国始终高度重视应对气候变化工作。中国成为最早一批签署《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和《京都议定书》的国家。2009年,我国提出到2020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以下简称“碳强度”)比2005年下降40%—45%、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的比重达到15%左右、森林面积和蓄积量分别比2005年增加4000万公顷和13亿立方米的目标。2015年,我国进一步提出2030年左右二氧化碳排放达到峰值并争取尽早达峰、碳强度比2005年下降60%—65%、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达到20%左右、森林蓄积量比2005年增加45亿立方米左右的国家自主贡献目标。

    2020年9月,习近平主席在第七十五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上的讲话中指出,“中国将提高国家自主贡献力度,采取更加有力的政策和措施,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习近平总书记亲自决策、亲自部署、亲自推动“双碳”工作。他强调,实现“双碳”目标,不是别人让我们做,而是我们自己必须要做。

    中国“碳中和”目标的实现路径:在宏观方面,第一要降低碳排放;第二要增加碳移除、负排放。碳移除是指直接从大气中移除二氧化碳,或通过人为增加海洋和陆地碳汇以减少大气中二氧化碳的技术。全球碳移除技术研发活跃,部分已经到了工程示范阶段。负排放是指通过植树造林、森林管理、植被恢复等措施,利用植物光合作用吸收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并将其固定在植被和土壤中,以减少空气中二氧化碳的浓度。负排放技术种类繁多,并且还在不断发展中,主要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基于化学手段的负排放技术,主要包括直接空气捕获和加速矿化两大类,其原理是利用化学或地球化学反应吸附或捕获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并进一步封存或利用。另一类是基于生物过程的负排放技术,主要包括生物质能-碳捕集与封存、土壤固碳、植树造林、生物炭等技术,原理是利用光合作用来吸收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最终将碳固定在植物、土壤、湿地或海洋中。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事业单位事业单位标识证书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