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两个结合”回答“四个之问”

坚持“两个结合”回答“四个之问”

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强调指出,“历史正反两方面的经验表明,‘两个结合’是我们取得成功的最大法宝。”回顾党的百年奋斗史,我们党之所以能够在革命、建设、改革各个历史时期取得重大成就,能够领导人民完成中国其他政治力量不可能完成的艰巨任务,根本就在于掌握了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始终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以全新的视野不断深化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科学回答中国之问、世界之问、人民之问、时代之问。

面对“中国之问”,“两个结合”开创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使中华民族迎来了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

中华民族是世界上伟大的民族,创造了灿烂的中华文明,长期走在世界前列。鸦片战争以后,由于西方列强的入侵和封建统治的腐败,中国逐渐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黑暗深渊,国家蒙辱、人民蒙难、文明蒙尘,中华民族遭受了前所未有的劫难。如何赶上时代、加快实现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面对这一“中国之问”,中国人民和无数仁人志士进行了千辛万苦的求索和不屈不挠的斗争。在探索中,中国共产党人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成功开创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迎来了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准确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新方位、时代新变化、实践新要求,坚持“两个结合”,统揽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梦想,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

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中华文明的连续性,从根本上决定了中华民族必然走自己的路。如果不从源远流长的历史连续性来认识中国,就不可能理解古代中国,也不可能理解现代中国,更不可能理解未来中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走出来的,也是从五千多年中华文明史中走出来的。“两个结合”筑牢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根基和文化根基,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都具有中国具体实际的根据,具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基因,立足中国国情,顺应世界大势,回应人民意愿,走在时代前列,得到人民支持拥护,始终立于不败之地。

这是2022年6月22日拍摄的四川眉山三苏祠(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沈伯韩 摄

这是2022年6月22日拍摄的四川眉山三苏祠(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沈伯韩 摄

面对“世界之问”,“两个结合”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为推动人类社会发展进步贡献了中国智慧

中国共产党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党,也是为人类谋进步、为世界谋大同的党。近代以来,现代化是世界发展的历史潮流,实现现代化是各国人民的共同向往。中国共产党成立后,团结带领人民经过长期实践和艰辛的探索,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探索出一条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中国式现代化,深深植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体现科学社会主义的先进本质,借鉴吸收一切人类优秀文明成果,代表人类文明进步的发展方向。中国式现代化蕴含的独特世界观、价值观、历史观、文明观、民主观、生态观等及其伟大实践,摒弃了西方以资本为中心的现代化、两极分化的现代化、物质主义膨胀的现代化、对外扩张掠夺的现代化老路,展现了不同于西方现代化模式的新图景。中国式现代化破解了人类社会发展的诸多难题,打破了“现代化=西方化”的迷思,是对西方现代化理论和实践的重大超越。以和平方式实现国家发展和民族复兴,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显著特征。中国式现代化摒弃了一些国家通过战争、殖民、掠夺等方式实现现代化的老路,致力于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强调同世界各国互利共赢,在坚定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中谋求自身发展,又以自身发展更好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

中国式现代化既是我们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康庄大道,也是中国谋求人类进步、世界大同的必由之路。中国式现代化是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的过程,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给世界上那些既希望加快发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独立性的国家和民族提供了全新选择,为解决人类问题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为人类社会进步开创了更加光明的前景。

面对“人民之问”,“两个结合”始终坚持人民至上这一根本价值取向,不断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人民性是马克思主义的本质属性。坚持人民至上,是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根本出发点。一百多年来,我们党团结带领人民进行的一切奋斗、一切牺牲、一切创造,根本目的就是让人民过上好日子。党的十八以来,我们党坚持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蕴含的丰富的民本思想,提出并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紧紧抓住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回答了“发展为了谁、发展依靠谁、发展成果由谁共享”的人民之问,向人民交出了一份成绩优异的答卷。从“人民有所呼”问题入手,到“改革有所应”的全面推进;从组织实施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力度最强的“脱贫攻坚战”,到历史性地解决困扰中华民族几千年的“绝对贫困问题”;从“一个也不能少”的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到致力于“一个也不能掉队”的共同富裕;从不断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到“坚决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从“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生态文明建设,到“刮骨疗毒、壮士断腕”的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等,一系列重大战略部署、一系列重大成就,让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

党的二十大擘画了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蓝图。党领导中国人民推进现代化的过程,就是不断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过程。进入新发展阶段,人民不仅对物质文化生活提出了更高要求,而且在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全、环境等方面的要求日益增长,还存在不少“烦心事、操心事、揪心事”,必须在推进现代化进程中逐步地解决好这些突出问题。前进道路上,我们要始终坚持人民至上这一根本价值取向,立足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新变化、顺应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坚持“两个结合”,在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过程中更好地回答“人民之问”,从而汇聚起全体人民的磅礴力量,推动中国式现代化行稳致远。

这是在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拍摄的良渚古城遗址公园(2022年7月6日摄,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黄宗治 摄

这是在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拍摄的良渚古城遗址公园(2022年7月6日摄,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黄宗治 摄

面对“时代之问”,“两个结合”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的飞跃,为我们观察时代、把握时代、引领时代提供了科学指引

时代是思想之母,实践是理论之源。中国共产党人深刻认识到,只有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坚持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才能正确回答时代和实践提出的重大问题。党的十八大以来,面对国内外形势新变化和实践新要求,以习近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勇于进行理论探索和创新,创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一思想是坚持“两个结合”的最新理论成果,也是立足时代之基、回答时代之问、引领时代之变的科学理论。从国内和国际两个时代大局来看,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关键时期。习近平总书记对关系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进行了深邃思考和科学判断,系统回答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什么样的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怎样建设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等重大时代课题,续写了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长期稳定两大奇迹,创造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成就。

当今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世界怎么了?应该怎么办?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洞悉国际格局演变的规律,提出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提出了全球发展倡议、全球安全倡议、全球文明倡议,为解决全球面临的和平赤字、发展赤字、安全赤字、治理赤字等难题作出了积极贡献。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开辟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21世纪的马克思主义,既科学回答了中国的“时代之问”,也为应对世界的“时代之问”提供了中国方案。这一思想让我们进一步掌握了思想和文化的主动,能够科学、从容地应对前进路上的各种风险挑战,以正确的战略策略应变局、育新机、开新局。

(转载请注明来源:宣讲家网站,违者必究。)

宣讲家网评论,受到各界的广泛关注,欢迎有识之士投稿或提出宝贵意见!

稿件一经采用,必付稿酬。谢谢!

宣讲家网评论征稿邮箱:xuanjiangjia001@163.com,QQ交群:1053867568。

责任编辑:王妗校对:翟婧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事业单位事业单位标识证书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