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广州市黄埔区:党建引领激发城中村治理新活力

广东省广州市黄埔区:党建引领激发城中村治理新活力

城中村是城市化历史进程中的产物,城中村社会治理水平关乎城市高质量发展和人民群众根本利益。广东省广州市黄埔区充分发挥党建引领城中村治理的组织优势、体制优势、文化优势,全面提升辖区内的22个城中村社会治理水平,为城中村治理注入强大动能。

坚持党的领导,激发城中村治理组织优势

加强和改进城中村治理,必须加强党的领导,推动党组织向基层延伸。黄埔区发挥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以组织优势提升城中村治理效能。

坚持建强组织。持续织密织牢上下贯通、执行有力的组织体系,强化“区委—镇(街道)党委—村(社区)党组织—网格党支部—网格党小组—党员责任区”六级组织体系建设,实现“一网格一支部”,推动组织体系全覆盖嵌入城中村治理。实施“五个一”工程,建立1名市领导、1名区领导、1名镇(街道)领导、1名村书记(主任)助理、1名党建专职组织员的城中村治理机制。建立健全“大党委”机制,充分发挥党在城中村治理中的领导作用,定期召开联席会议,吸纳驻地单位、“两新”组织负责人等担任兼职委员,以联动共建高效解决治理难题。

坚持工作下沉。实施“双百”书记下基层工程,派遣百名机关、企事业单位党员干部到城中村、中小企业等担任第一书记。实施党员下沉行动,居住地党员年度评价由单位与居住地村(社区)“双签字”,推动22个城中村8739名居住地党员下沉服务。开展常态化联系与服务,区领导挂点一线,基层干部挂村、包片、联网格,做到每一个网格都有一名镇(街道)领导干部、一名科室工作人员。

坚持固本强基。深入开展基层干部培训工作,定期选送城中村基层干部参加“羊城村官上大学”工程,实现村(社区)党组织书记等基层党员干部、专兼职网格员培训全覆盖。坚持全面从严,持续整顿城中村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推动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实现“后进”变“先进”、“短板”变“样板”,为发挥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奠定坚实基础。

坚持人民至上,完善城中村治理体制机制

城中村一头连着百姓民生,一头连着城市发展,城中村治理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满足人民群众的美好生活需要。黄埔区坚持人民至上,不断提升城中村治理的精准化、智慧化、社会化水平。

做好底数摸查,提升精准化治理水平。做好基础摸查,围绕“底数清、情况明、管得住”工作目标,持续推进“人、屋、车、场”滚动式排查,构建居住人员、屋主(楼栋长)、用工单位、房屋中介机构等自主申报,大数据精准核查比对,出租屋管理员(网格员)、民警上门补采并核实的信息动态采集新方式,有效破解城中村底数摸查难题。聚焦重点人群,全面摸查城中村空巢(独居)老人、困境儿童、低保救助人员、行动不便人员、孕产妇等情况,建立基础信息台账。聚焦重点场所,定期摸排城中村旧货市场、发廊、棋牌室等情况,明确场所日常管理责任人,相关信息造册列表并动态更新。

强化数字赋能,构建智慧化治理体系。广泛运用数字技术,全面提升城中村治理效能与水平。建设市政数字化可视化平台,发挥综合指挥调度平台作用,实现智慧城管、智慧水务等在城中村全面应用。推广“靠埔通”等小程序,把“面对面”和“键对键”结合起来,引导来穗人员网上自助申报居住登记、进行业务办理,做好流动人员信息管理,确保信息精准。构建公共安全视频监控网络,推动城中村重点点位公共安全视频监控全覆盖,规范应用“数字哨兵”智能感知终端,全面加强社会面整体防控,确保城中村社会环境安全稳定。打造城中村数字三维地图,全景式呈现城中村车、人、路、屋分布情况,将相关数据接入三维地图,实现城中村精准服务、精细管理、信息联通。

多方协同联动,构建社会化治理格局。坚持以群众自治激发城中村治理活力,形成多方联动治理格局。提升基层自治水平,推行“1名党员联系3名积极分子(热心群众),1名积极分子带动3名辖区内群众”的“133机制”,带动村民参与治理。实现村(居)民议事厅、村(居)民议事会全覆盖,规范基层党组织领导下的议事协商工作,保障群众全方位参与。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城中村均设立人民调解委员会,有效化解城中村矛盾纠纷,实现“小事不出村、矛盾不成讼”。积极构建城中村治理“专精特新网格”,坚持“党建+网格”双向推动、同向发力,实现城中村专职网格员全覆盖。

坚持文化引领,增强城中村治理内生动力

文化是城市的灵魂,是城中村治理形成内生动力的重要支撑。黄埔区坚持思想引领、挖掘历史文化资源、传承红色基因,为全面提升城中村治理效能奠定坚实根基。

坚持思想引领。扎实推进理论宣讲,精心培育“埔公英”基层宣讲品牌,打造“黄埔铁军”宣讲队、青年宣讲队、“筑梦黄埔”宣讲队等百姓宣讲队伍,深入企业、社区、田间地头、项目工地开展专题宣讲。开办“榕树下的党课”“党旗飘扬在网格”“流动党校进村社”等活动,搭建家门口的“红色学堂”,引导城中村广大群众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建立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推进党群服务中心以及村史馆、文化长廊、公益驿站等阵地建设,为村民提供多样化、差异化和个性化的文化场所。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城中村全部出台村规民约,进一步规范村民行为、增强村民法治意识、培育村民主人翁精神。

挖掘历史文化资源。努力在城中村治理中做实做好敬重历史这篇文章,以历史文化赋能城中村发展。守护村庄历史文脉,让先辈精神代代相传,完成全区346个自然村村史编纂。挖掘保护、活化利用古村、古屋、古庙、古巷等“十古遗存”,开发“黄埔古迹通”,打造历史建筑、古树名木电子地图和24小时监控系统。在旧改中活化历史,全面升级文冲街道历史文化街区“广州幸福里”,打造沙步社区融德里历史文化街区,修缮提升扶胥古运河和沿线古码头等历史文化景观。

传承红色基因。统筹整合红色资源、联动全区红色阵地,在城中村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红色文化活动。开展“英雄花开英雄城”黄埔传承弘扬红色文化系列活动,围绕“红棉研习”“红棉诗会”“红棉悦读”“红棉学堂”等12个板块精心策划,让红色基因在城中村代代相传。打造“音乐微党课”,开展红色经典歌曲展演,创作《铁军之歌》《香雪浪漫》《到黄埔去》等优秀曲目,让城中村群众深切感悟红色文化魅力。

(执笔:张新宇)

责任编辑:魏翔校对:张慕琪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事业单位事业单位标识证书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