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四个发力”为主攻方向 奋力开创成都高质量发展新局面

以“四个发力”为主攻方向 奋力开创成都高质量发展新局面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到四川考察调研,先后对四川工作作出系列重要指示要求,为四川发展提供了方向指引。2023年7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四川考察时明确提出“在推进科技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上同时发力,在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上精准发力,在推进乡村振兴上全面发力,在筑牢长江黄河上游生态屏障上持续发力”,赋予四川新的时代重任、寄予新的殷切期望。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四个发力”的重要要求,聚焦四川高质量发展的根本性、关键性、全局性问题,为推动治蜀兴川事业提供了根本遵循。

成都作为国家中心城市、成渝地区极核城市、四川省会城市,必须肩负起落实“四个发力”要求、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城市实践的时代责任。习近平总书记一直对成都发展给予亲切关怀、寄予厚望,在成都首次提出“公园城市”理念,勉励成都“努力打造新的增长极,建设内陆开放经济高地”,亲自部署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赋予成都建设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公园城市示范区的时代使命。习近平总书记出席成都第31届世界大学生夏季运动会开幕式,指出“成都是中国最具活力和幸福感的城市之一”“欢迎大家到成都街头走走看看,体验并分享中国式现代化的万千气象”,给全市党员干部群众以极大鼓舞和激励。成都将进一步从全国全省大局中把握自身战略地位和战略使命,落实省委“四化同步、城乡融合、五区共兴”发展战略,以建设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公园城市示范区为统领,以“四个发力”为主攻方向,加快推进高质量发展、创造高品质生活、实施高效能治理,努力以一域创新作为为全局增光添彩,以实际行动坚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

坚持在推进科技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上同时发力,打造服务战略大后方建设的创新策源地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以科技创新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是大势所趋,也是高质量发展的迫切要求,必须依靠创新特别是科技创新实现动力变革和动能转换。成都创新资源富集,拥有包括四川大学、电子科技大学等8所“双一流”高校在内的65所高校,布局建设各类国家级创新平台146个,有基础有条件依靠科技创新开辟新赛道、塑造新优势,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我们将发挥科技创新引领作用,统筹推进服务国家科技自立自强与增强产业科技核心竞争力,持续提高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水平,加快打造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聚焦国家战略需求、厚植技术创新优势,高水平建设运行成渝(兴隆湖)综合性科学中心、西部(成都)科学城和天府实验室,支持在蓉高校院所加强基础研究布局,加快推进跨尺度矢量光场、磁浮飞行风洞等10个国家级和省级大科学装置建设,打造国家战略科技力量重要承载地。聚焦创新生态营造、放大要素集聚优势,深入推进职务科技成果权属改革,协同建设环高校院所知识经济圈、环科技领军企业创新生态圈,强化科技中介机构和创新人才引育,促进创新要素充分集聚、创新主体相互耦合、创新活力充分激发。聚焦开放共享赋能、发挥平台溢出优势,加快推进精准医学产业创新中心等“国字号”科创平台建设,积极布局高校院所协同创新平台和概念验证、中试熟化、检验检测等功能服务平台,推动更多原创成果“沿途下蛋”“沿途孵化”。聚焦科技产业融合、培育成果转化优势,突出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健全创新企业、高校院所、政府共同出题答题的“政产学研用”协同模式,积极组建以市场需求为导向、重大任务为牵引的创新联合体和新型研发机构,着力打通科技成果就近就地转化和产业化通道。

坚持在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上精准发力,努力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四川要依托制造业的独特优势,积极服务国家产业链供应链安全,高质量对接东部沿海地区产业新布局。我们将坚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久久为功打好产业基础高级化和产业链现代化攻坚战,统筹推进支柱产业迭代升级、新兴产业培育壮大、未来产业前瞻布局,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加快构建支撑高质量发展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坚持培塑产业生态竞争优势,以产业建圈强链理念变革产业发展方式,持续完善链主企业、公共平台、中介机构、产投基金、领军人才集聚的产业生态,推动企业“上规、上榜、上云、上市”,着力发展一批具有生态主导力的链主企业、具有行业引领力的专精特新企业,促进优势产业集群成链发展。深入实施制造强市战略,提质发展电子信息、装备制造2个万亿级产业和生物医药、轨道交通、航空航天等10个以上千亿级产业,培育壮大高端芯片、超高清显示、卫星互联网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积极抢占前沿生物、数字智能、泛在网络等未来产业新赛道,加快建设国家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示范区。坚持智能化、绿色化、融合化发展方向,推动5G、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数字化技术向核心生产环节渗透,深化推进“两业融合”“数实融合”等试点,推动生产性服务业向专业化和价值链高端延伸,加快培育壮大数字经济核心产业,持续提升产业体系整体效能。

坚持在推进乡村振兴上全面发力,坚定走好超大城市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之路

习近平总书记在四川考察时指出,要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把乡村振兴摆在治蜀兴川的突出位置,更好扛起粮食、生猪、油料等重要农产品稳产保供责任。成都是全国农村改革试验区、国家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大城市带大农村”特征明显,城乡融合发展的基础良好。习近平总书记勉励我们要把乡村振兴这件事抓好,继续走在前列、起示范作用。我们将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嘱托,扎实推进产业发展、乡村建设、乡村治理,在更高起点上统筹城乡发展。坚持把产业振兴作为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聚力打造新时代更高水平的“天府粮仓”成都片区,深入实施“五良”融合工程,连片打造“一带十五园百片”粮食产业示范园区,高标准建设天府现代种业园、中国天府农业博览园和四川省种质资源中心库,全面提升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扎实推进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学习借鉴浙江“千万工程”经验,深入实施“百村先行、千村提升”计划,以片区开发理念因地制宜打造特色鲜明的乡村单元,以商业综合体、文旅综合体理念推进农商文旅体融合发展,持续提升农村风貌和人居环境,不断丰富公园城市乡村表达。城镇化是乡村振兴的重要推动力量,要深化国家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建设,统筹实施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新型城镇化,推动城乡基础设施和基本功能扩容下沉、社会治理和公共服务城乡统筹,加快推进中心城区、城市新区、郊区新城做优做强,持续增强中心镇、小城镇对农业转移人口的承载力。促进城乡融合发展关键在畅通城乡要素双向流动,要纵深推进农业农村改革,持续优化农村要素市场化配置机制,实施集体经济收入倍增计划,完善承包地“三权”分置制度,稳妥推进农村宅基地改革,持续激发农业农村发展内生动力。

坚持在筑牢长江黄河上游生态屏障上持续发力,加快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城市

习近平总书记十分关心长江黄河上游生态建设,每次到四川都对生态文明和环境保护提出明确要求。在近期考察中,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四川在国家生态安全战略格局中占据重要位置,要求“把生态文明建设这篇大文章做好”。成都作为公园城市示范区,也是全球“生物多样性魅力城市”,正在加快建设山水人城和谐相融的公园城市,筑好生态屏障既是题中之义、更是应尽之责。我们将深入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认真贯彻落实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精神,全面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坚定推动绿色低碳发展,为子孙后代守护好蓉城大地的青山绿水、蓝天净土。持续厚植公园城市生态本底,深入实施“五绿润城”“百花美城”“千园融城”行动,着力提升龙门山生态屏障、龙泉山城市“绿心”功能,加快推进城市绿道体系建设、川西林盘保护修复、都江堰精华灌区现代化改造、大熊猫国家公园打造等重大生态工程,进一步擦亮“雪山下的公园城市”品牌。良好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要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以更高标准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加强岷江、沱江等流域综合治理,推进受污染耕地和建设用地管控修复,持续改善城市生态环境质量。绿色低碳是高质量发展的关键环节,要以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为目标,统筹推进空间、产业、交通、能源结构优化调整,聚焦城市精明增长编制国土空间规划,持续完善“轨道+公交+慢行”绿色交通体系,加快构建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在虚拟电厂、绿色氢能等领域下好“先手棋”,深入推动生产方式、生活方式绿色低碳转型。

当前,成都发展处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展现中国式现代化万千气象仍需加力奋进,建设最具活力和幸福感的城市有待进一步深化拓展,打造重要增长极和新的动力源需要不断夯基成势。我们将牢记嘱托、感恩奋进,以深入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为契机,持续深学细悟习近平总书记对四川及成都工作系列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努力在以学铸魂、以学增智、以学正风、以学促干上取得新的更大成效,不负时代机遇、不负使命重托,奋力打造中国西部具有全球影响力和美誉度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在新的更高起点上书写好中国式现代化万千气象的成都篇章!

(作者系中共四川省委副书记、成都市委书记)

责任编辑:魏翔校对:张慕琪最后修改:
0
事业单位事业单位标识证书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