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研“入圈”推动幸福“出圈”

调研“入圈”推动幸福“出圈”

调查研究是谋事之基、成事之道,是坚持密切联系群众、科学决策的重要途径。广大党员干部要以主题教育为契机,大兴调查研究之风,走好新时代党的群众路线,培养与群众换位思考的“共情共鸣”,真正做到情系百姓心贴心、服务群众零距离,主动“入圈”调研,画好美好生活“幸福圈”。

XxjpsgC007264_20230807_PEPFN0A001

 这是8月6日拍摄的位于重庆长江岸边的九龙滩公园一景。新华社照片,重庆,2023年8月7日。 新华社记者 唐奕 摄

“深度”入场,把群呼声作为第一信号。深入实际调查研究,是我们党的基本工作方法,也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离基层越近,离办法也就越近;离群众越近,做决策也就越实。调查研究是一种双向交流,只有在思想上有共鸣,在精神上有共振,才能真正融入到调研对象的场境里。党员干部要走出办公室,多走“地头”、多坐“炕头”,扔掉“望远镜”、拿起“放大镜”,实事求是听意见、察实情、看问题,尤其对群众最盼、最急、最忧、最怨的问题更要主动调研,抓住不放,回应群众的真正关切。要聚焦高质量发展堵点难点和基层群众急难愁盼,从呼声处“领题”、在关键处“破题”, 多渠道、全方位了解群众诉求的根源,因人施策、对症下药,一题接着一题答、一锤接着一锤敲,确保诉求及时处理、矛盾及时化解、服务及时提供。

“共情”交流,把群众需求作为第一选择。人心是最大的政治。做群众工作,就要将心比心、换取真心。心系群众,就要落到为民造福上来,群众想什么,我们就干什么,把群众需求作为干事创业的第一选择。有效的调查研究是在密切联系群众的基础上,多站在群众的立场去思考,亲身感受基层“人生百态”、“人情世故”、“风土人情”,增强做好群众工作的责任感和主动性。群众是最好的老师,积极听取群众的意见和建议,虚心接受群众的批评和教诲,不断改进工作方式方法,才能切实为人民群众解决好问题,更好地为群众服务。党员干部要用群众喜闻乐见的语言和工作方式,开展各项工作,真正沉下力、沉下身、沉下心了解群众的民生诉求,问需于民,确保最终选定的项目、推进的工作顺应群众期待、契合群众意愿、满足群众需求。

“多维”研判,把群众满意作为第一标准。坚持人民至上原则,把群众观点贯穿调查研究工作始终,深入挖掘群众需要,真实反映群众愿望,着力解决群众诉求,提升群众满意度,最大限度维护和增进人民福祉,是提高调查研究科学性与实效性的根本保障。党员干部要紧盯群众的合理诉求,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操真心、真操心,推动解决群众急难愁盼的问题,不当甩手掌柜、不做二传手,用心用情用力做好调查研究的“后半篇文章”。要以多维角度、多维对象、多维声音相互补充和印证丰富调查内容,深入研究发现问题的根本原因,统筹分析手段,探索运用大数据等信息化手段、提高效率,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找到解决问题的路径和方法,在调研过程中不断总结经验,优化工作方法,提升自己的工作能力。

空谈误国,实干兴邦。党员干部要绷紧谋事成事之弦,把调查研究作为“必修课”常修常炼,注重在深度、温度、力度上下功夫,学会在调查研究中提高工作本领,不断提高自己的“圈粉”能力。(来源:宣讲家网)

作者单位:陕西省榆林市榆阳区委办公室

【声明:本文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立场,仅供参考。本文系宣讲家网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来源。】

责任编辑:吴成玲校对:张慕琪最后修改:
0
事业单位事业单位标识证书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