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理论网:深刻理解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网络强国的重要思想的五个鲜明特性

中国理论网:深刻理解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网络强国的重要思想的五个鲜明特性

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委员会办公室组织编写的《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网络强国的重要思想概论》一书,于2023年7月由人民出版社出版发行。该书从推进网络强国建设的强大思想武器和科学行动指南、努力把我国建设成为网络强国、加强网络内容建设与管理、全方位提高网络综合治理能力、筑牢国家网络安全屏障、加快信息领域核心技术自立自强、充分发挥信息化驱动引领作用、确保互联网在法治轨道上健康运行、推动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加强党对网信工作的全面领导等方面,对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网络强国的重要思想的精神内涵作了系统阐释,是广大干部群众就该领域有关问题进行深入学习的重要资料。

该书在第一章“推进网络强国建设的强大思想武器和科学行动指南”中,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网络强国的重要思想的鲜明特征进行了归纳总结。即,这一重要思想具有鲜明的时代性、鲜明的实践性、鲜明的创造性、鲜明的人民性、鲜明的国际性。对于这“五个鲜明特性”,该书在结尾部分进行了呼应,强调“时代的理论必须以时代的意识来把握”,“实践的理论必须以实践的过程来检验”,“创新的理论必须以创新的精神来发展”,“人民的理论必须以人民的立场来践行”,“世界的理论必须以世界的眼光来宣介”。[1]深刻理解上述“五个鲜明特征”和“五个以的要求”,对于学习好、宣传好、贯彻好这一重要思想,并使之转化为推进新时代我国网信事业发展的强大思想武器,开创网络强国建设新局面具有重要意义。

一、深刻理解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网络强国重要思想的鲜明时代性

时代是思想之母。伟大的时代召唤伟大的思想,伟大的思想必定根植于时代,并且能够回应时代、引领时代。看待时代潮流的站位和角度有很多,如果从世界发展、民族复兴、科技革命的角度看,当今时代正处在三股巨大的历史潮流的交汇期——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以互联网为代表的信息技术革命方兴未艾。这三股时代大潮,将无可置疑地对我国的发展、民族的复兴,以及国际格局的演变等产生巨大影响。这些重大的时代的变化,必将与每一个人息息相关。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网络强国的重要思想产生的时代背景,就是这三股时代潮流及其相互交汇所产生的巨大影响。也正是因为有效地回应了这三股相互交汇的时代大潮,使这一重要思想体现出鲜明的时代性。

这一重要思想,是对以互联网为代表的信息技术,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程中,所具有的作用的深刻洞察。当今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世界之变、时代之变、历史之变正在以前所未有的方式展开。世界格局尽管依旧保持“西强东弱”的态势,但与此同时,“东升西降”的趋向已越发明显。以信息技术为代表的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在重塑既有的国际格局,掌握尖端信息科技及其产业发展主导权,成为衡量国家综合实力的重要砝码。也正是因为如此,美西方国家不惜动用经济、政治、法律等各种手段,在芯片等信息技术领域打压竞争对手。[2]这一重要思想,深刻反映了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国际格局演变、信息技术革命、我国发展和民族复兴大局的深刻洞察,具有鲜明的时代性和现实针对性。

这一重要思想,基于信息时代以互联网为代表的信息技术进步,及其对国家综合国力和大国博弈、国际格局的影响等问题的深入思考,强调尽管世界处在大变革的时代,但我国发展仍处于重要的战略机遇期,要以时不我待的精神和干劲,牢牢把握全球信息化发展与数字化转型重大历史机遇,推进网络强国建设。对我国为什么要建设网络强国、怎样建设网络强国等,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的系统回答,构成了这一重要思想的核心和精髓。该思想中所蕴含的一系列具有开创性意义的新理念新战略、新观点新论断,是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分析解决我国互联网发展治理等问题的重大理论成果,深化了中国共产党对信息时代技术与社会互动规律、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等的认识,是推动我国网信事业健康快速发展的科学指南。

把握好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网络强国的重要思想这一时代的理论,就是要有时代的意识,深刻理解信息技术革命、信息化为中华民族带来的千载难逢的历史性机遇,更好担当起建设世界网络强国的职责使命。在世界主要国家纷纷出台政策,把推进互联网技术进步并深化其社会应用,作为提升综合国力和竞争优势的重要战略方向的情况下,我们要主动顺应信息时代潮流,自觉把网信工作摆到新时代新征程中去谋划和部署。要进一步提高政治站位,从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高度,来思考和推动网信工作,充分发挥信息化对经济社会发展的驱动引领作用,以信息化驱动中国式现代化、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二、深刻理解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网络强国重要思想的鲜明实践性

实践是思想之源。理论与实践的统一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则,理论来源于鲜活的实践,同时也必须回到实践中进行检验才能确定其是否正确,是否能够有效指导实践,因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网络强国的重要思想,来源于新时代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高度重视互联网、发展互联网、治理互联网、推进互联网国际合作等的实践。通过对这一系列的实践进行理论总结,然后又回到我国网信事业发展的实践中去检验,经过反复不断地从实践到理论再到实践的过程,确保了这一重要思想的科学性,并使其得以不断创新发展、丰富完善。

这一重要思想,来源于习近平同志在地方任职期间,对网信工作的长期深入思考。早在20世纪80年代任河北正定县委书记时,习近平就强调要加强信息工作,建立耳聪目明的“蛛网型”信息网,在他的重视下,当地成立了信息中心、组织了专业的工作队伍。2000年任福建省省长时,他提出建设“数字福建”的主张,加快了福建信息化进程,是今天数字中国建设的思想源头和实践起点。2003年任浙江省委书记时,他提出要加快建设“数字浙江”,指引浙江成为全国数字经济发展的试验田和排头兵。2007年任上海市委书记时,他提出要确保网络的安全运营,继续完善信息基础设施服务功能,不断提高城市信息化水平,要大力发展、科学管理互联网等新兴媒体,加强网络文化建设。这些在地方任职时推进信息化、数字化建设的战略部署和具体筹划,是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网络强国的重要思想的重要实践来源。正是渊源于这些推进网信事业发展的实际工作,使这一重要思想十分的“接地气”,具有鲜明的实践性。

这一重要思想,来源于新时代以来中国共产党管网治网实践,以及推进网络强国建设的理论总结。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站在“过不了互联网这一关就过不了长期执政这一关”的政治高度,高度重视互联网、大力发展互联网、积极运用互联网、有效治理互联网,推动我国网信事业发展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的治网之道。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领导小组(后改为委员会)成立,结束了网信领域管理“九龙治水”的局面。明确提出“党管互联网”这一重大政治原则,以及建设网络强国的战略目标,统筹推进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先后出台《关于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关于加快推进媒体深度融合发展的意见》等。建成全球规模最大、技术领先、性能优越的信息基础设施,核心技术产业体系快速发展,数字经济规模总量稳居世界第二,信息化对现代化建设的驱动引领作用充分发挥。[3]互联网国际合作不断深化,在连续举办八年世界互联网大会的基础上,于2022年成立世界互联网大会国际组织。这些成绩的取得,为这一重要思想的丰富发展提供了实践的源头活水,同时也充分证明了这一思想用于指导实践的正确性、真理性。

把握好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网络强国的重要思想这一实践的理论,就是要加强实践,以实践的过程来检验和丰富理论。要牢固树立实践第一的观念,准确把握这一重要思想所蕴含的精神内涵,继续加快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在加快IPV6、卫星互联网、6G、大数据、区块链、人工智能、卫星导航、物联网等发展的同时,深化互联网技术的社会化应用,持续推进数字经济、电子政务、数字中国、智慧社会、媒体融合等建设,持续加强互联网内容建设和管理、做好网络意识形态工作、完善网络立法司法执法和监督等。以互联网发展、利用、治理等的实际成效,推动我国网信事业发展和网络强国建设取得更大成效。

三、深刻理解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网络强国重要思想的鲜明创造性

理论必须回应时代、基于实践,同时也必须具有创造性,能够从具体的实践中超脱出来,以更深广的视野统领实践。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网络强国的重要思想,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中国共产党互联网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共产党互联网思想在新的时代背景与技术条件下的创新发展,具有鲜明的创造性。

这一重要思想,在继承马克思主义有关论述的基础上,在激荡的大时代基于宏阔的大实践中逐渐形成并不断丰富发展。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继承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和党的历代领导人关于科技、信息、新闻、互联网等有关观点论断的基础上,依据对信息技术革命浪潮、世界和我国互联网发展实际,以及国际国内局势等准确判断的基础上,做出建设网络强国的重大决策,并就网络安全和信息化相关问题提出一系列新观点新论断,为更好推进我国网信事业发展和网络强国建设提供了遵循。做出这样的决策,以及一系列新观点新论断的提出,反映出习近平总书记和党中央对信息时代互联网技术进步及其对经济社会发展、国际格局演变等影响的深刻洞察,体现出鲜明的创造性。

这一重要思想,创造性提出了一系列原创性的新观点新论断。比如,提出网信事业要发展,必须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让亿万人民在共享互联网发展成果上有更多获得感;提出互联网已经成为舆论斗争的主战场,根据形势发展需要,要把网上舆论工作作为宣传思想的重中之重来抓;提出要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着力打造一批形态多样、手段先进、具有竞争力的主流媒体,建成几家拥有强大实力和传播力、公信力、影响力的新型媒体集团,形成立体多样、融合发展的现代传播体系;提出要加强互联网内容建设,建立网络综合治理体系,营造清朗的网络空间;提出网络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要树立正确的网络安全观,要加快构建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安全保障体系,增强网络安全防御能力和威慑能力;提出互联网核心技术是我们最大的“命门”,核心技术受制于人是我们最大的隐患,要加速推动信息领域核心技术突破;提出网信事业代表着新的生产力和新的发展方向,应该在践行新发展理念上先行一步,等等。[4]这些新观点新论断、新理念新战略,科学回答了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没有讲过,前人没有遇到过、西方有关理论无法解决的许多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实现了一系列理论和实践上的重大突破和创新发展,展现出鲜明的创造性。

把握好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网络强国的重要思想这一具有创造性的理论,就是要坚持理论的生命力在于不断创新,用创新的精神来贯彻落实好这些新的理论观点和要求,着眼于推动我国网信事业健康快速发展、加快网络强国建设,回应好、处理好网信领域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新挑战。以创新的理论不断推进网信工作理念思路、工作内容、方式手段、体制机制等方面的创新,以网信工作的全方位创新保持和深化理论的创新性。

四、深刻理解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网络强国重要思想的鲜明人民性

中国共产党的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力量在人民,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党的根本宗旨。中国共产党在理论方面的创新创造,因应时代、源于实践,目的是更好地为人民服务。人民性是马克思主义的本质属性,人民的创造性实践是理论创新的不竭源泉。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网络强国的重要思想,是新时代以来党的创新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党在推进网信事业发展、造福人民的过程中的重要理论总结。来自人民、为了人民的理论,必然具有鲜明的人民性。

这一重要思想,始终以人民为中心、坚持人民至上。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是新时代以来确立的重要发展理念。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维护人民根本利益,增进民生福祉,不断实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让现代化建设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5]网信事业发展必须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正是人民至上的理念在网信领域的体现。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适应人民期待和要求,加快信息化服务普及,降低应用成本,为老百姓提供用得上、用得起、用得好的信息服务,让亿万人民在共享互联网发展成果上有更多获得感。”鉴于农村互联网基础设施比较薄弱,他要求,“加大投入力度,加快农村互联网建设步伐,扩大光纤网、宽带网在农村的有效覆盖。”[6]在发展互联网技术的同时要加快其社会应用,深入实施“互联网+”行动计划,大力发展远程教育、智慧医疗、电子商务、电子政务、数字经济、数字文化等,通过互联网技术赋能,促进公共服务均等化,带动群众增收致富,更好地为人民服务。

这一重要思想,始终坚持党性和人民性的高度统一。中国共产党来自人民、扎根人民、造福人民,对党负责和对人民负责是高度统一的。坚持党性和人民性高度统一,是中国共产党互联网思想、新闻舆论思想的重要政治原则。早在2013年8月19日召开的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就鲜明指出,“党性和人民性从来都是一致的、统一的。坚持党性,核心就是坚持正确政治方向,站稳政治立场,坚定宣传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坚定宣传中央重大工作部署,坚定宣传中央关于形势的重大分析判断,坚决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坚决维护中央权威……坚持人民性,就是要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以民为本、以人为本。要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把服务群众同教育引导群众结合起来,把满足需求同提高素养结合起来……”[7]互联网具有强大的信息与传播属性,是做好意识形态工作的主阵地、最前沿。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宣传思想文化的有关论述,同样适用于网络传播领域。深刻理解这一重要思想所具有的鲜明的人民性,就是要坚持人民性与党性的高度统一,以此来做好网络意识形态工作,推进网络强国建设。

把握好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网络强国的重要思想这一具有鲜明人民性的理论,就是要坚持以人民的立场来践行和发展这一理论。要始终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这一根本宗旨,在互联网发展建设管理等过程中站稳人民立场,深入推进网信为民、信息惠民等工作,将增进人民福祉作为推进网信事业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兴信息技术促进保障和改善民生,发挥互联网在教育、就业、医疗、健康、社保、养老、住房、交通、文化、政务等方面的作用,推动互联网更好造福人民、造福社会,实现“科技让生活更美好”的目标。

五、深刻理解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网络强国重要思想的鲜明国际性

互联网技术的发展是国际性的,互联网技术进步对社会各方面的深度改造同样是国际性的。网络上的信息传播无远弗届、瞬息即达,其所具有的传播属性不管是正向还是负向的影响,都是跨国界的、国际性的。互联网作为一种生产要素,可以在世界范围内流动,其所具有的经济属性自然也是国际性的。互联网对国际关系、国际格局等的影响,所引发的各国在网络空间的竞争与合作等,都是世界性、国际性的。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网络强国的重要思想,是对当今时代互联网发展与治理基于实践的科学理论总结,充分考虑了互联网所具有的国际性,呈现出鲜明的国际性。

这一重要思想,是习近平总书记立足中国、放眼全球,对世界互联网发展治理的深刻洞察和科学总结。当今世界,以互联网为代表的信息技术进步及其应用转化,构成了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甚至是最关键的组成部分。“谁掌握了互联网,谁就把握住了时代主动权;谁轻视互联网,谁就会被时代所抛弃。一定程度上可以说,得网络者得天下。”[8]正是因为互联网成为决定大国兴衰、国际格局演变的关键因素,能不能适应互联网发展所带来的变革,进而引领国际互联网的发展,成为提升国家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重要方面。为加快互联网发展,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对经济发展等的驱动作用,世界主要国家纷纷出台政策措施,推进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互联网相关技术发展和社会应用的深化。与此同时,如何更好开展互联网国际合作、弥合世界数字鸿沟、维护国际网络空间安全、加强国际互联网治理等,成为新的重要国际议题。如何处理好这些问题,加强国际社会在互联网领域的合作,除了在不同的国际场合进行呼吁之外,还需要有切实的行动,团结世界上大多数国家,这就涉及理论建设,以及推动全球互联网治理体系变革等问题。这一重要思想,立足于如何让互联网更好造福世界、造福人类进行深入思考,相关理论总结为国际社会推进互联网发展治理等,提供了原则方向和实践路径。

这一重要思想,充分体现了习近平总书记对世界和平发展的关心和长远擘画,为全球互联网发展治理贡献了中国智慧、中国方案。根据对世界信息浪潮和国际互联网发展大势的判断,着眼于科学推进我国网信事业发展,有效开展国际合作,共同维护国际网络空间的和平、发展与安全等,习近平总书记创造性地提出了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的理念,并就如何推进该理念的落实提出了“五点主张”,为推进全球互联网治理体系变革提出了“四项原则”。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新时代以来我国在外交领域提出的重要理念,同时也是新时代中国外交的总目标。这是习近平总书记着眼于中国和世界人民的利益,对“建设一个什么样的世界、如何建设这个世界”等关于人类前途命运重大问题的深入思考,也是回答和解决当今世界面临的时代之问的中国方案。[9]这一理念在互联网领域的贯彻落实,就是要推动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呼吁国际社会加强在网络空间的合作,共同维护网络空间的和平与安全,共同应对网络空间面临的问题与挑战,共享网络空间带来的发展与利益。将互联网“打造成各方合作的新疆域,而不是相互博弈的竞技场”,“推动网络空间实现平等尊重、创新发展、开放共享、安全有序的目标”,“推动建设和平、安全、开放、合作的网络空间,探索建立多边、透明、包容的数字领域国际贸易规则。”[10]

把握好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网络强国的重要思想这一具有鲜明国际性的理论,就是要坚持以世界的、国际性的眼光来宣传好、传播好这一理论。推进全球互联网治理体系变革的“四项原则”是指,尊重网络主权、维护和平安全、促进开放合作、构建良好秩序。共同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的“五点主张”是指,加快全球互联网基础设施建设,促进互联互通;打造网上文化交流共享平台,促进交流互鉴;推动网络经济创新发展,促进共同繁荣;保障网络安全,促进有序发展;构建互联网治理体系,促进公平正义。[11]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百年中国共产党新闻政策变迁研究》成果,作者是重大项目组成员。】

(作者单位:云南大学新闻学院)

 参考文献:

[1]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委员会办公室编写:《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网络强国的重要思想概论》,人民出版社2023年版,第23—26、170—173页。该著在本文多次引证,以下引自该著的不再单独做注。

[2]高祖贵:《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变”在何处?》,《学习时报》2023年9月1日。

[3] 庄荣文:《以信息化推进中国式现代化 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力量》,《求是》2023年第5期。

[4]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编:《习近平关于网络强国论述摘编》,中央文献出版社2021年版。上述引用综合自该书有关部分内容。

[5]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人民出版社2022年版。

[6]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编:《习近平关于网络强国论述摘编》,中央文献出版社2021年版,第18—19页。

[7]习近平:《论党的宣传思想工作》,中央文献出版社2020年版,第15—16页。

[8]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编:《习近平关于网络强国论述摘编》,中央文献出版社2021年版,第41页。

[9]中共中央宣传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习近平外交思想学习纲要》,人民出版社、学习出版社2021年版,第54页。

[10]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编:《习近平关于网络强国论述摘编》,中央文献出版社2021年版,第161—162页。

[11]习近平:《论党的宣传思想工作》,中央文献出版社2020年版,第171—175页。

责任编辑:张慕琪校对:吴成玲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事业单位事业单位标识证书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