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下基层”关键在群众满意

“四下基层”关键在群众满意

“四下基层”是新时代党员干部践行群众路线的重要载体,蕴含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人民至上的群众观点、解决矛盾的问题导向和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核心要求与主题教育重点措施高度吻合。推动第二批主题教育更接地气、更加符合群众期待,需要“一线答题”,推动为民服务走深走实、主题教育见行见效。

XxjpsgC007267_20230807_PEPFN0A001

这是8月6日拍摄的位于重庆长江岸边的珊瑚公园一景(无人机照片)。新华社照片,重庆。 新华社记者 唐奕 摄

重在落实。不是所有的距离都能产生美。与机关大院不同,基层一线许多工作直接面向群众,面对的矛盾问题更复杂。与其群众跋山涉水,不如我们直接走下去,真真切切了解群众需求,实实在在解决民生问题。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迈不开步子,走不出机关大院就容易脱离群众、脱离实际,工作就难以开展。唯有主动“走下去”,把便民送上门,才能把群众满意度“提上来”。尤其是领导干部和领导机关要坚持“一线答题”,以身示范,少点“室内会诊、预约办”,多点“集中会诊、现场办”,通过“板凳会”与群众围坐议事,一同研究促发展、解民忧工作举措,努力让下基层成为党员干部日常工作的一部分,成为一种习惯。

贵在行动。走好新时代党的群众路线,推动主题教育取得扎实成效,就要始终坚持“群众在哪里,工作就推到哪里”。要注重政策解读与群众关心的民生话题相结合,常说会说“大白话”,真正把“大道理”转化为寻常百姓易得易懂易用的质朴语言。要用好包片包村和党建联系制度,将信访工作送到群众“家门口”,主动倾听诉求、回应关切。要发挥资源统筹协调优势,推动部门联动“一线办公”,通过送技术、送法规等手段,主动到群众意见多、民生长期得不到改善的地方,走访调研、指导开展。要紧盯实效转化,加强部门协调推进、数据共享,以科学有效的群众评估机制,避免“走基层”成为个人“舞台秀”,避免增加基层负担,损害党的声誉威信。

成在彻底。35年来,“四下基层”从宁德走向全国,成为各级党员干部贴近群众、破解难题、推动发展的重要法宝,得到了人民群众的广泛称赞和欢迎,要坚持下去,也要于实践中不断探索新途径、新方法,把群众服务做彻底。一方面,要走好“线上”群众路线,鼓励领导干部带头上网“冲浪”,在平台、热线、直播间第一时间听民声、察民情、聚民意、解民忧,提升政府回应速度,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另一方面,要“沉下去”,又要主动“请上来”,把在群众中有威望有影响力的人选出来,通过让他们担任社情民意收集员、问题隐患情报员、政策法规宣传员、为民解困服务员,准确把握群众需求,精准为民办实事办好事,把政策实效落到群众心坎里。(来源:宣讲家网)

作者单位:中共北京市怀柔区委组织部

【声明:本文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立场,仅供参考。本文系宣讲家网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来源。】

责任编辑:吴成玲校对:张慕琪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事业单位事业单位标识证书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