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理论网:完整准确全面贯彻中国式现代化理论

中国理论网:完整准确全面贯彻中国式现代化理论

实现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百年奋斗的伟大梦想,新时代以来,党领导人民成功推进和拓展了中国式现代化。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科学回答了“什么是中国式现代化、怎样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这一重大课题。完整准确全面贯彻中国式现代化理论,对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具有重大意义。

一、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是党和人民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唯一正道、康庄大道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共产党100多年团结带领中国人民追求民族复兴的历史,也是一部不断探索现代化道路的历史。[1]1840年鸦片战争后,西方列强肆意入侵、清政府腐败无能,致使国家蒙辱、人民蒙难、文明蒙尘。农民阶级、地主阶级、资产阶级维新派、资产阶级革命派的救国方案相继宣告失败,国家富强、民族振兴的任务历史性地落到中国共产党肩上。自中国共产党成立后,秉持伟大建党精神,团结带领中国人民推翻“三座大山”,建立人民的新中国,确立社会主义制度,号召人民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取得了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成就。事实证明,只有中国共产党和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和发展中国。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党顺应人民群众共同愿望,做出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神州大地的发展面貌由此焕然一新。尤其是新时代十年,中国在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全领域均发生历史性变革。只有中国式现代化才是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康庄大道,这是历史的结论、时代的结论和发展的必然。

二、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式现代化最本质的特征和最大政治优势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党的领导直接关系中国式现代化的根本方向、前途命运、最终成败。[2]中国式现代化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推动14亿体量的人民整体迈入现代化,在古往今来的人类历史上,任务最重、难度也最大,必须有一个坚强的政治力量总揽全局、协调各方,而在当今中国的国情和历史条件下,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担当这一角色。

从发展性质看,中国共产党领导从根本上决定了中国式现代化姓“社”不姓“资”。中国式现代化既遵循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又突出体现“五大中国特色”,实现了社会制度与独特国情的高度统一。无论是初心使命,还是性质宗旨,党始终确保中国式现代化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从发展战略看,中国共产党领导从根本上决定了中国式现代化在实现各阶段性目标中稳步迈入远大理想。从基本实现温饱到总体小康,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到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党始终把国家和民族的发展放在自己力量的基点上,带领全国人民“积小胜为大胜”,一张蓝图绘到底、一代接着一代干。从发展动力看,中国共产党领导从根本上决定了中国式现代化始终彰显改革创新的时代精神。每到重大的历史关口,党总能依靠自己的力量,纠正基本路线中出现的偏差,推动党和人民事业实现伟大的历史性转折。无论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开始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还是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开启的全面深化改革,都在为中国式现代化蓬勃发展注入强劲动力。从发展主体看,中国共产党领导从根本上决定了中国式现代化始终凝聚14亿多中国人民的智慧和力量。百年来,党始终贯彻群众路线,坚持人民至上,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着力解决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党坚持用党内民主引领全过程人民民主,使人民的利益和诉求通过一系列制度安排集中体现在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中。党坚持中华儿女一家亲、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有力团结各党派、各团体、各民族、各阶层,绘就共筑中国梦的最大同心圆。

三、中国式现代化兼有各国现代化的“共性”和基于自身国情的“个性”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既有各国现代化的共同特征,更有基于自己国情的鲜明特色。[3]无论是城镇化、工业化、信息化,还是依托乡村振兴战略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中国式现代化具有世界各国现代化所共有的内涵。此外,中国式现代化还是“四化”同步的现代化,这表示中国既拥有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强劲动力,也面临着高质量发展的更大压力。

中国式现代化是世界现代化理论运用于中国的国别样态。14亿巨量规模的人口决定中国式现代化是人类有史以来难度最大的现代化。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是社会主义现代化,目标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中国式现代化还超越了西方现代化“重利轻义”的弊端,通过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丰富人民精神世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日益深入人心,美丽中国建设是中国式现代化一张靓丽的名片。自新中国成立以来,除必要的自卫反击外,中国从未对外发动过任何一场侵略战争,和平外交政策始终如一。由此可见,人口规模巨大等“五大特色”构成中国式现代化区别于其他现代化的质的规定性。

四、中国式现代化蕴含独特的战略观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战略问题是一个政党、一个国家的根本性问题。[4]九一八事变后,中国战场成为第二次世界大战的东方主战场,党中央科学判断了形势,将抗日救国作为中国革命的中心任务,后积极斡旋并和平解决西安事变,同国民党政府结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面对党和国家各项工作“在徘徊中前进”的消极局面,党中央果断做出把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的历史性决策,进而推动解放思想、实行改革开放,成功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战略思维是党治国理政一项极为重要的科学方法。一是把握战略的前瞻性,以大历史观洞察前进道路上的机遇和风险;二是把握战略的全局性,以系统观念正确处理中国式现代化这项系统性工程的重大关系;三是把握战略的稳定性,党中央已经做出的顶层设计和决策部署,要不动如山、一以贯之地坚持下去;四是把握战术的机动性,因时因势动态优化调整政策实施的方式、重点和力度;五是保持战略清醒,对于“国之大者”“党之大计”要心中有数;六是保持战略自信,中国之路是中国人民自己探出来的,中国之治是党和政府长期执政做出来的,中国之理是守正创新、经实践检验得出来的,中国式现代化的成功推进就是坚定“四个自信”最大的底气;七是保持战略主动,不论是“五年规划”还是历次党代会擘画的发展蓝图,于变局中开新局始终是党从容执政并稳步达到目的的制度保证。

五、正确处理中国式现代化的六组重大关系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统筹兼顾、系统谋划、整体推进,正确处理好一系列重大关系。[5]辩证唯物主义认为,重大关系是决定事物内在属性和发展趋势的一系列范畴,正确处理重大关系是科学把握事物的主要矛盾和矛盾主要方面的实践方法。六组重大关系就是决定中国式现代化始终朝着高质量发展方向前进的重要范畴。

一要正确处理顶层设计和实践探索的关系,使制定的规划和政策体现时代性、把握人民意愿,同时尊重基层首创、探索更多可复制可推广的改革经验。二要正确处理战略和策略的关系,战略要符合实际、行之有效,策略要为战略的实施提供更加有利的现实条件。三要正确处理守正和创新的关系,中国式现代化再怎么改革也不能脱离社会主义这个制度框架,要守住马克思主义的“魂脉”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根脉”,同时要推进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全面创新,将创新驱动作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第一动力。四要正确处理效率和公平的关系,效率就是做大蛋糕,公平就是分好蛋糕,中国式现代化不仅能创造比资本主义更高的生产效率,而且能更彻底地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五要正确处理活力和秩序的关系,亿万人民的创造活力必须以规范有序的方式呈现,这样方能构成历史前进的合力。六要正确处理自立自强和对外开放的关系,以往“大出大进”的发展模式虽使中国充分发挥“人口红利”,但国际局势变化会影响我国的经济安全和民生保障,必须基于国内大循环畅通无阻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把产业链供应链的关键环节放在国内,打赢“卡脖子”的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

六、依靠顽强斗争打开中国式现代化的发展空间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要增强斗争的骨气、底气,不信邪、不怕鬼,形成攻难关、防风险、迎挑战、抗打压的强大合力。[6]中国共产党是富有革命性和战斗力的伟大政党,中国人民是不怕欺、不怕压的伟大人民,无论是抵御强大的帝国主义势力和反动剥削阶级,还是抗击世纪疫情和自然灾害,党和人民的英勇斗争总是无往而不胜。

前进道路上,必须依靠顽强斗争打开事业发展新天地。面对全面深化改革的深层次突出矛盾,不能畏首畏尾、止步不前,要坚持问题导向和系统观念,分析阻碍改革推进的症结究竟在哪,需要采取何种强有力措施突破利益固化的藩篱。面对意识形态领域的新情况新挑战,要严守阵地,坚决抵制资产阶级自由化等错误思潮,巩固壮大奋进新时代的主流思想舆论。面对党风廉政建设的大党独有难题,要坚决克服体制僵化的弊端,旗帜鲜明反对一切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特权现象和特权行为。

七、中国式现代化是全新的人类文明形态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式现代化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展现出现代化的新图景。[7]世界现代化应是和平发展、互利合作、共同繁荣的现代化,吹灭别人的灯并不会让自己更加光明。中国式现代化是世界现代化的重要成分,谋的是中国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也希望世界人民共享现代化发展的成果,携手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中国式现代化突破了现代化就是西方化的单选题。中国给出的答案是,现代化从来没有定于一尊的所谓“模式”,合适的才是最好的,因此必须把现代化理论同各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走符合本国国情的现代化之路。

中国式现代化拓展了广大发展中国家独立自主迈向现代化的路径选择。中国式现代化,没有靠殖民掠夺、侵略扩张、巧取豪夺,没有靠炮舰外交,靠的是中国人民勤劳的双手和发展的智慧。国际社会普遍钦佩中国的发展成就、赞赏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的卓越绩效。中国坚持现代化的人民性、多样性、持续性、普惠性、坚定性,尤其强调执政党的政治责任和引领作用。中国的现代化方案不只是“两个必然”的结论再现,其更加深远的世界历史意义在于中国式现代化胸怀天下,代表的是世界和平与发展力量的增长、历史正确和人类进步的立场,更彰显着“世界好,中国才会好;中国好,世界会更好”[8]的真理力量。

(作者简介:刘启瑞,中南财经政法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研究生;栾永玉,中南财经政法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生导师、教授。)

注释:

[1]习近平:《携手同行现代化之路》,《人民日报》2023年3月16日。

[2] 习近平:《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求是》2023年第11期。

[3]《习近平在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研讨班开班式上发表重要讲话强调 正确理解和大力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人民日报》2023年2月8日。

[4]习近平:《更好把握和运用党的百年奋斗历史经验》,《求是》2022年第13期。

[5]习近平:《推进中国式现代化需要处理好若干重大关系》,《求是》2023年第19期。

[6]习近平:《为实现党的二十大确定的目标任务而团结奋斗》,《求是》2023年第1期。

[7]习近平:《深化团结合作 应对风险挑战 共建更加美好的世界》,《人民日报》2023年8月23日。

[8]习近平:《建设开放包容、互联互通、共同发展的世界》,《人民日报》2023年10月19日。

责任编辑:张慕琪校对:吴成玲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事业单位事业单位标识证书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