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深化改革 答好“二十年之问”

全面深化改革 答好“二十年之问”

[中图分类号] D61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529-1445(2023)12-0116-04

今年是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也是改革开放45周年和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召开10周年。2013年11月召开的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开启了改革由局部探索、破冰突围到系统集成、全面深化的历史性转变。在北京市委的领导下,城市副中心聚焦高质量发展主线,坚持目标引领,突出问题导向,以前所未有的力度推动全面深化改革,历经前期的夯基垒台、立柱架梁,中期的全面推进、积厚成势,进入加强系统集成、协同高效的新阶段,城市副中心建设呈现出“高质量发展步伐加快”的良好态势。

发扬首创精神,城市副中心控规落地有声

规划建设北京城市副中心是通州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大事,也是一项没有成熟经验可借鉴、没有现成模式可模仿的改革之举。通州区委带领全区上下勇敢闯、大胆试、务实干,充分发扬“敢为天下先”的精神,一步一步摸着石头过河,推动城市副中心从“打基础、补短板,有序拉开城市框架”向“立长远、强功能,全面上台阶”迈进。

坚持以规划体系创新助力顶层设计更加科学完善。党中央明确部署规划建设北京城市副中心的战略任务后,通州区紧紧围绕城市定位的提升,不断解放思想、开拓思路、主动探索,将改革创新的要求融入规划编制的全过程和全体系。协同市级部门、组织精干人马、聘请顶尖团队,以最先进的理念、最高的标准、最好的质量推进城市副中心控规的编制工作。2019年初,城市副中心控规经党中央、国务院正式发布,成为城市副中心高质量发展的法定蓝图。同步开展通州区总体规划、乡镇的镇(乡)域规划和344个村庄规划的编制工作,在全市率先实现城乡规划体系全覆盖。创新性建立“1+12+N”的规划体系和责任双师制度,为创造经得住历史检验的“副中心质量”奠定了坚实基础。

坚持以体制机制改革助力重大项目建设全面提速提质。按照集中领导、高效统筹和扁平化管理的思路,2019年1月,北京城市副中心党工委和管委会正式挂牌成立,高位高效协调调度机制全面建立。市级赋权陆续启动,截至目前,城市副中心累计承接3批次308项赋权,“副中心的事副中心办”体制机制推动重大工程全面加快。行政办公区二期进入收尾阶段,运河商务区完工448.6万平方米,文化旅游区北部地块五大重点项目进展顺利,城市副中心三大建筑即将精彩亮相,城市副中心站综合交通枢纽、东六环入地改造等一批重大工程建设全速推进,立体多维的“四梁八柱”框架日益完善,疏密有致的千年城市格局初步形成。

坚持以治理模式变革助力城市管理更加高效精准。以改革创新加快推动产城融合、数城融合、水城融合发展新模式。持续强化职住平衡和公共服务配套,17所市级优质学校、7家市级医疗机构陆续落地,建设筹集各类政策性住房6.4万套。积极打造智慧城市发展创新生态,“一网一脑一平台一中心”的数字孪生城市底座加快建设。坚持党建引领、改革破题,接诉即办工作水平稳居全市中上游,街乡基层治理品牌不断涌现。加快建设蓝绿交织、清新明亮、水城共融的生态城市,森林覆盖率达33.7%,成为北京平原地区首个国家森林城市,大气和水环境质量持续向好,大运河京冀段62公里实现全线旅游通航,生态优势加快转化为发展胜势。

坚持以绿色低碳转型助力国家绿色发展示范区建设。聚焦建筑、交通、产业三大关键领域,积极探索“双碳”工作新路径。在全市新建建筑率先全面执行绿色建筑二星级以上标准、新建公建率先全面执行绿色建筑三星级标准,城市副中心规划馆等一批零碳、零能耗“双零”建筑建成使用。普及推广绿色交通、绿色能源,新能源和清洁能源公交车占比达90%。入选首批国家应对气候变化投融资试点地区和林业碳汇试点城市,北京绿交所启动国家级绿交所建设,加快承接国家核证自愿减排量(CCER)交易中心功能,全国首家认证金融机构“绿色网点”工商银行运河商务区绿色支行揭牌亮相,绿色金融发展势头强劲。

坚持以重点领域突破助力打造京津冀协同发展桥头堡。积极承接中心城区功能转移,保障完成了第一批市级机关集中入驻,140余家央企二三级企业、市属国企及下属企业先后落户,以副辅主、主副共兴目标加快实现。强化“两翼”齐飞发展态势,与雄安新区在土地管控、生态治理等方面合力推进政策集成创新;加快与北三县一体化高质量发展示范区建设,深入推进空间缝合、资源整合、发展聚合,京唐城际铁路、密涿高速、地铁平谷线等道路和交通节点逐步串联成网,区域创新链、产业链、供应链加快融合,一批学校、医院共建项目顺利完成,一体化发展的步伐更加坚实。

激发高质量发展动力,现代化产业体系加快构建

坚持把改革作为关键一招,聚焦绿色金融和财富管理、“两区”建设和数字经济等重点领域,持续增强内生动力,实现了规模扩大、结构优化、质量提升。

金融创新挖潜力,打造新型业态增长级。立足全市金融发展布局,全面落实“全球财富管理中心”“全球绿色金融和可持续金融中心”两大定位,积极探索差异化金融创新发展路径。北京银行、华夏银行等城市副中心分行先后成立,全国首家外商独资货币经纪公司——上田八木,全市首家市属银行理财子公司——华夏理财等一批优质业态相继落地,绿色金融体系构建、标准制定等方面的先行先试顺利开展,城市副中心金融业态正加快从银行、保险等传统机构,向理财、货币经纪、绿色金融、财富管理等新型高端业态转型升级。金融领域创新带动金融产业逐步成为城市副中心产业的重要发力点和稳增长的有力支撑,2017年至2022年,金融业增加值由54.7亿元增长到133亿元,实现翻番增长,占全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从7.2%提高到10.6%。

“两区”建设凝合力,形成对外开放新格局。围绕打造“绿色自贸”“创意自贸”两大优势品牌,深化体系创新,推动形成具有城市副中心特点的“服务业产业+自贸区园区”双轮驱动创新开放格局。在全国全市率先探索出多项“首个”,率先落地全国首例“数字人民币+自贸区智慧园区”场景,在全市率先实行网上“证照联办”,发出全市首张“一照含证”“一照含多证”营业执照。大力营造更具包容度的“类海外”发展环境,优化国际组织落户支持政策,外国人来华工作许可、居留许可实现“两证联办”。一批创新成果报送商务部参选自贸试验区新一批“最佳实践案例”,“两区”建设的创新发展加快推动城市副中心从准入开放向系统性开放转变。

科技创新添动力,抢占数字经济新高地。积极抢滩数字经济新蓝海,加快推进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深入落实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新一轮先行先试改革政策,深化“四区结对”、通亦联动机制,以张家湾设计小镇、网安园、台马地区为重点,加快打造数字经济发展新空间。推出全国首个元宇宙企业综合评价体系,全国首个元宇宙数字艺术产业园揭牌成立。张家湾设计小镇累计引入创新设计和城市科技类企业440余家,网安园新增行业头部企业40家,台马板块加快成为科技创新、高端制造主阵地。探索打造“产学研用”一体贯通创新平台,成立京津冀国家技术创新中心通州分中心,市级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平台38家,市级“专精特新”和国家级“小巨人”企业均呈倍增态势,科技创新和数字经济正逐步成为支撑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引擎。

打好改革组合拳,硬举措推动软环境持续优化

坚持以“放管服”改革为驱动,紧紧抓住全市唯一要素市场化配置综合改革试点机遇,创新搭建产业政策体系,主动破除政企沟通“旋转门”,着力打造办事更高效、市场更满意、支撑更有力、亲清更统一的一流软环境。

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发展土壤”更加优质。对标世行营商环境标准,优环境、强服务,营商环境考评保持全市第一梯队。建立“四个一”招商工作机制,创新开展产业链招商、资本招商、以商招商等复合招商活动。探索实施专项扶持“免申即享”,企业满意度居全市第一。推广“一业一证”“全程代办”和“服务包”模式,用好“经济大脑”等平台,动态满足企业需求,实现审批流程再造、办事效率提高,落地项目最短仅47个工作日即开工。持续完善智慧政务体系,以“云窗口”服务模式推动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智能(自助)政务终端向基层服务站点下沉延伸,区级政务服务事项100%实现全程网办。成功创建全市唯一的全国综合和单项法治政府建设“双示范区”,全市首家公共法律服务企业法治体检中心进驻政务服务大厅,包容审慎执法机制助力企业服务无事不扰、随叫随到,产业发展生态更加优良。

增强要素市场活力,资源配置更加优化。坚持以改革促进土地加快盘活,促进人才有序流动,促进资本高效配置。大力开展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存量国有工业用地利用等试点工作,探索建立工业用地“先租后让”制度,“探索用地功能兼容、建筑复合利用”创新改革经验获评中国改革2022年度地方全面深化改革典型案例。建立健全人才服务直通车机制,完善人才住房保障菜单式供给体系。依托每年千亿投资规模,积极探索社会投资参与城市更新、美丽乡村建设等领域投资融资新模式。实施财政预算绩效管理改革和预算执行全过程控制模式。加大区级、街乡镇、职能部门改革统筹与督导力度,一批改革要点落地见效,推动要素配置依据市场规则、市场价格、市场竞争实现效益和效率持续优化。

做强副中心品牌,“流量价值”更加凸显。转变城市建设“产—人—城”发展逻辑,遵循“城—人—产”发展思维,创新文旅商体融合发展模式,持续撬动城市的“流量密码”,加快转化为“财富密码”。坚持做热特色文化,以大运河文化带建设为牵引,大运河国家5A级景区创建迎检准备就绪,“三庙一塔”特色历史文化展示空间建成投用,张家湾城墙遗址及通运桥文物保护与修缮工程主体完工,路县故城考古遗址公园二期开工建设,大运河文化金名片更加闪亮。坚持做大旅游市场,环球主题公园跻身全国最热门景点,城市大道入选北京十大商业模式创新品牌,“环球影城×大运河”国际消费体验区加快打造,国内最大艺术市集——宋庄艺术市集全面开业,一批精品民宿成为炙手可热的网红打卡地。坚持做火品牌活动,高规格打造了北京国际设计周、北京(国际)运河文化节等品牌活动,连续举办副中心马拉松、运河赛艇大师赛、运河绿道骑游等赛事和活动,城市副中心关注度、美誉度持续提升。坚持做活宣传矩阵,线下通过优化完善“两区”展示会客厅、副中心城市会客厅等互动体验、交流展示平台,连年举办全球财富管理论坛、绿色发展论坛等推广推介活动;线上通过“通州发布”“副中心之声”等联动集中发力,充分展现具有京华风范、运河风韵、人文风采、时代风尚的城市副中心风貌,不断彰显城市副中心“近悦远来、心向往之”的软实力。

下一步,我们将深入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全面深化改革提出的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在市委的领导下,以“二十年之问”为目标,即回答好“城市副中心2016年启动,到2035年我国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能否利用这20年时间把副中心打造成为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的城市发展样板”这个重大课题,以党建为统领,以高水平城市建设、高质量经济发展、高效能社会治理并进为重点,以数字化转型为支撑,坚定推进全面深化改革向更深层次挺进,为打造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的城市发展样板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一是用改革求突破。紧盯城市副中心建设项目多、区级财力不足、建设用地资源有限等难题,以改革创新的思维破题开路、以跳起摸高的劲头主动出击,以每年千亿级投资规模保持重大项目接续推进态势,进一步搭稳筑牢城市副中心“四梁八柱”。二是用改革增效益。用足用好各类试点政策和市级赋权,系统推进要素市场化配置、投融资体制、“放管服”等领域深层次改革。积极承接好央企总部及二三级企业、市属国企疏解。发挥市场力量,进一步强化产业组织、优化产业生态、加快产业项目落地。三是用改革惠民生。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以接诉即办为抓手,聚焦“七有”要求和“五性”需求,深入推进教育、医疗、养老等领域改革,不断提升民生温度。积极探索数字赋能城市治理、多元主体参与社会治理的新机制、新模式、新平台,以系统性重塑、整体性重构持续推动人员、政策、资源向基层整合,全面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参考文献]

[1]习近平著作选读(第一卷)(第二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3.

(作者简介:孟景伟,北京城市副中心党工委常务副书记、管委会常务副主任,中共北京市通州区委书记)

责任编辑:王梓辰校对:张弛最后修改:
0
事业单位事业单位标识证书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