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理论网:多措并举深入推进农业现代化

中国理论网:多措并举深入推进农业现代化

中国的现代化离不开农业现代化,要以发展现代化大农业为主攻方向,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农业强国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根基,推进农业现代化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农为邦本,本固邦宁,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性产业,是人民幸福生活的基础。推进农业现代化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大任务,是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的重要举措,是推动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的必然选择。当前,我国正处于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局起步的关键时期,我们要多措并举,以科技创新、绿色发展、对外开放和组织创新为重要着力点,坚持“一盘棋”统筹、“一体化”建设深入推进农业现代化,为我国农业现代化发展凝聚磅礴之力,为中国式现代化发展插上腾飞翅膀,走出中国特色现代化农业强国之路。

第一,加强农业科技创新突破,为深入推进农业现代化注入强劲动力。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紧盯世界农业科技前沿,大力提升我国农业科技水平,加快实现高水平农业科技自立自强。”农业现代化的关键是农业科技现代化,农业科技创新是农业现代化的强劲引擎和关键利器,高质量的现代化大农业要求整合科技创新资源和加快农业科技创新突破。首先,我们要加强农业基础研究工作。我们要从资金投入、政策支持和人员配置等方面加强农作物基因资源挖掘、智能农业装备和卫星精量播种等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的规划、设计和建设工作,把“联网、补网、强链”作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的重点,建设好农业科技创新平台和成果推广应用的支撑点。我们要进一步推动农业基础性长期性观测实验站(点)建设,对农业环境、植物保护和种质资源等领域进行监测,为农业科技创新提供数据支撑;其次,我们要加快重点领域科技创新突破。种子是农业的芯片,我们要把种业创新作为农业科技创新攻关的重点任务,培育高产优质、抗病抗虫、绿色高效型的主粮作物新品种,培育“以地适种”、盐碱地利用、多熟制的经济作物新品种,加快畜禽良种化和国产化率提升,加快种源“卡脖子”技术攻关;最后,要加强农业科技人才队伍建设。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和企业等科技创新主体要协同培养符合“农业+”新业态的复合型人才,建设一支能解决“保供、解卡、防风险、绿色转型”等农业科技难题的新型人才队伍。完善科技人才评价机制和激励制度,消除“四唯”和数“帽子”倾向,鼓励科技创新人才“把论文写在祖国的大地上,把科技成果应用在实现现代化的伟大事业中”,吸引更多优质人才进军农业科研领域。

第二,大力推进农业绿色发展,为深入推进农业现代化提供持续活力。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推进农业绿色发展是农业发展观的一场深刻革命”。绿色是农业的底色,绿色农业是现代农业发展的主导模式和最高层次,全面推进农业绿色发展是发展现代化大农业和深入推进农业现代化的题中应有之义。一是,加强农业生态环境建设。加强植被缓冲带、生态沟渠和乔灌草斑块等农田生态基础设施建设,有效保育农田生物多样性,进一步提升农田水源涵养功能,减少土壤侵蚀和流失。通过实施粮肥轮作、秸秆还田、选择低碳化肥和有机肥,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和土壤固碳储碳能力,有效提升土壤肥力。推动生态种植和养殖融合,探索林果鸡、桑鸡鱼、稻鸭鱼等有机耦合的生态种养模式,以种定养,提高废弃物利用效率,促进农业资源循环利用;二是,培育发展绿色农业优势产业。以农业优势资源开发为载体,坚持生态保护优先,以绿色农产品供给、减少资源浪费和绿色低碳为切入点,促进农产品“三品一标”提升,大力打造绿色有机品生产基地、田园综合体和生态园区等特色示范园区,打造多功能、开放式、综合性方向发展的绿色立体农业。我们要通过智能农机高精度导航定位、水肥药精量施用、作业智能测控等促进农业生产节水节肥节药,促进农业产业提档升级,提升农业产业绿色化水平;三是,落实绿色农业补贴政策和完善绿色金融支持体系。一方面,加大财政转移支付中对绿色农业的支持力度,完善并落实以绿色生态为导向的农业绿色生产补贴政策,调动农民参与农业绿色化转型的积极性;另一方面,我们要完善农业绿色信贷和绿色保险等政策,拓宽“三农”主体绿色融资渠道,填补农业绿色发展资金缺口,以“农业保险+”为抓手,推动绿色保险在绿色农业领域的发展,降低种养业经营风险,保障农业绿色化转型。

第三,提升农业对外开放水平,为深入推进农业现代化培育坚硬韧力。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不断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深度参与全球产业分工和合作,用好国内国际两种资源,拓展中国式现代化的发展空间。”封闭没有出路,开放才能发展。坚持高水平对外开放,是新形势下农业领域对外开放的新要求,是实现农业现代化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首先,我们要培育高水平对外开放主体。要借助国家农业开放发展综合试验区、农业高新科技成果博览会和智慧农业展览会等平台,培育一批本土农业跨国贸易龙头型企业,重点引进旗舰型、链主型、创新型企业,形成具有竞争力的世界级农业现代产业集群聚集区,推进农产品跨境电商、农业服务贸易等新业态新模式的发展;其次,我们要加强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农业合作。农业是共建“一带一路”合作的重点领域之一,我们要扩展农业投资合作范畴,促进农产品种养、加工和销售出口等多环节的交流合作,建设境外农业园区,加强农业人才交流,畅通农业现代化发展经验分享渠道,促进我国农业企业及农产品走出去。充分利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耕地、劳动力等农业优势资源,建立“国际粮仓”,提升我国粮食保障水平,进一步构建新型的“一带一路”农业国际合作关系;最后,我们要建立和完善农产品需求链供应链风险监测、预警和响应机制。我们要拓展多元化市场,推进自主可控技术发展,增强我国对国际农产品市场冲击的抵抗能力。加强与WTO、FAO等国际机构和组织交流合作,积极提出中国方案,倡导各国政府在农业贸易合作方面提前制定危机应急合作机制,有效应对农业领域国际市场未知风险,增强我国农业现代化发展韧性。

第四,促进农业组织创新建设,为深入推进农业现代化激活发展潜力。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巩固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发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社会化服务,发展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现代化农业组织创新,是推进中国农业现代化的必然要求。一是,持续壮大集体经济组织。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是新型农村集体经济的践行者,新型农村集体经济是我国农业现代化前进不可动摇的基础。我们要坚持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在农业组织中的主导性地位,进一步推进新型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产权制度改革和股份合作制改革,积极培育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农业企业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通过股份合作制、联合经营、混合制等多种形式实现不同所有制企业的合作,激活农村各类资源要素活力,让集体资产保值增值,扩大新型农村集体经济规模;二是,加强组织主体能力提升。从资金、人才和技术等方面加强培育平台搭建,开展精准化、菜单式农民职业技术培训,提升组织成员的科学文化素养和快速掌握专业技术的能力。构建“内部知识共享平台”,开展农业经营主体结对帮扶活动,鼓励一批全产业链龙头企业做大做强,牵手合作社和家庭农场,贯通产销,促进农业经营提质增效;三是,加快数字化赋能组织创新。利用数字技术对生产要素自由流动和集聚的推动作用,降低多元组织合作成本,探索“集体+合作社+企业”“集体+家庭农场”“集体+社会化服务组织”等多样化组织形式。另外,搭建农业社会化综合服务数字平台,拓宽耕、种、管、收“一条龙”全程托管服务范围和领域,引导组织服务主体充分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数字技术手段,重点发展农资供应、农机作业及维修、农产品初加工及营销等经营性项目,提高服务收益和效率。

(作者简介:何雄浪,西南民族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李月书,西南民族大学经济学院科研助理。)

责任编辑:张慕琪校对:吴成玲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事业单位事业单位标识证书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