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南水北调中线工程高质量发展的“渠首”担当

推进南水北调中线工程高质量发展的“渠首”担当

【调研背景】习近平总书记在推进南水北调后续工程高质量发展座谈会上强调,“进入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形成全国统一大市场和畅通的国内大循环,促进南北方协调发展,需要水资源的有力支撑”。南水北调工程是跨流域跨区域配置水资源的骨干工程,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是其重要组成部分,为科学调剂区域水资源、促进南北方均衡、可持续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撑。河南省南阳市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渠首所在地、核心水源区、库区主要淹没区,也是总干渠渠线最长、工程量最大、投资最多、任务最重的省辖市。近期,人民论坛邀请国家发改委、中国社会科学院、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中国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研究院的专家学者,赴南阳市各区县及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地开展实地调研,深入总结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地高质量发展先进经验和创新做法,形成有实践基础的理论研究成果,为提高水资源集约节约利用水平、促进南北协调发展提供智力支持。

“渠首”在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中的重要价值

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南省南阳市淅川县乘船考察丹江口水库时,强调要从守护生命线的政治高度,切实维护南水北调工程安全、供水安全、水质安全。南阳牢记嘱托,肩起“渠首”担当,切实维护好保障亿万民众饮水的安全线、复苏万千河湖的生态线、畅通南北经济的生命线。

引领助力沿线生态保护。南水北调中线干线工程关系到受水区河南、河北、天津、北京等省市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和子孙后代福祉,生态效益最为直观、显著。渠首所在地南阳市淅川县境内库区面积506平方公里,是国家生态安全战略要地、丹江口库区最后一道生态屏障和水源保护最为敏感的区域。该县每年以10万亩的速度推进造林绿化,引领带动沿线受水区大力开展绿化生态带建设,推动南水北调中线干线防护林及绿化工程的建成。更为重要的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具备南高北低的海拔落差优势和自流输水供水的便利条件,通过水源置换、生态补水等综合措施,渠首累计向北方50余条河流进行生态补水90多亿立方米,使得华北地区浅层地下水水位、京津冀治理区浅层地下水及深层地下水水位总体抬升,复苏了华北地区干涸的洼、淀、河、渠、湿地,根本扭转了海河流域“有河皆干、有水皆污”现象,不仅有效改善了沿线局部小气候,而且实现了跨区域、跨流域大环保。

筑牢京津冀豫水安全屏障。水是生命之源。中国水资源总量巨大,但由于人口多,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28%,是全球人均水资源量最贫乏的国家之一,而且分布极不平衡,因而水成为保障国家安全的战略资源。南阳作为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核心水源地和渠首所在地,涵盖了丹江口水库总面积的一半、一级保护区的全部、二级保护区的大部分。自2014年12月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全面通水以来,碧波跋涉千里,一路润泽京津冀豫。截至今年11月13日中线工程累计调水总量超600亿立方米,水质稳定保持在Ⅱ类以上标准,工程累计安全运行超3200天,重点解决了河南、河北、北京、天津4省市的水资源短缺问题,为沿线十几座大中城市提供生产生活和工农业用水,直接受益人口超过1亿,外溢了巨大的经济社会红利。

促进南北协调发展。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是从长江最大支流汉江中上游横跨湖北和河南两省的丹江口水库调水,自渠首南阳市自流到北京市、天津市的大型输水工程。湖北、河南、河北、北京、天津等5省市因水结缘,千里因水一线牵,水成为链接5省市经济社会发展的纽带,使得5省市成为命运共同体。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不仅是水资源的地理联结,而且输送经济发展活力,为沿线5省市、14座大中城市的高质量发展拓展了空间,极大缓解沿线省市经济发展不充分、不平衡等问题。尤其是随着京宛对口协作内涵、合作维度的不断丰富,有利于承载国内外创新要素资源流入、争取国家战略资源布局,有利于全面提升中原地区协同创新发展能力,在中部形成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增长极。

南阳市高质量发展与南水北调中线工程高质量发展的互促共进

对南阳市来讲,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不仅是投入性工程,而且是产出性工程,不只是一项牺牲、付出的事业,更是一项激发干群担当、积蓄发展势能的事业。

从生态付出到生态受益。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必须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南阳市以推进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为契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既全面实施“守好一库碧水”系列专项行动,尽一切可能为生态保护让路,又有效发挥中线工程生态补水效能,增强绿色发展底蕴。

在具体实践中,南阳市扎实贯彻以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强力整顿侵占库容和水域岸线违法违规问题;深入开展水土流失综合防治,采用植树造林和封山育林等形式提升陆地生态系统功能,打造库周绿色生态屏障;建设城乡污水处理厂和农村集中式生活污水处理设施,系统谋划全域水环境治理。

谁修复,谁受益。南阳市率先从南水北调中线工程获得生态效益。据统计,南水北调中线工程连续三年向南阳市7条主要河流生态补水共计约5.7亿立方米,有效应对区域生态系统水资源短缺、地下水储量不足,助推生态环境动态平衡,为复苏沿线河湖生态注入强大活力,并净化了南阳市的内河环境。

综合来看,南阳市以改善水生态环境质量为核心,全域化科学精准推进环境保护和生态修复工作,不仅让沿线城市享受生态保护成果、改善生产生活生态用水条件,而且综合提升市域生态系统多样性、稳定性、持续性,为绿色崛起厚植生态底色。2022年,南阳市成功入选生态环境部“十四五”时期“无废城市”建设名单,荣获“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称号以及联合国首届“生物多样性魅力城市”称号。

从企业关停到产业转型。南阳市在建立水资源刚性约束制度上下功夫,统筹生态保护与产业发展的关系,既构建了源头截污控污、减污安全防护新模式,又树立了“经济生态化”新典范、打赢了产业转型硬仗,初步实现了“生态要绿、企业得益、群众致富”三赢目标。

果断关停高能耗企业,有效涵养净化水源。南阳市以最坚决的态度、最严格的标准、最严厉的措施,以壮士断腕的勇毅,关停并转350余家高能耗污染企业,筑牢了污染源控制立体安全防线。斥巨资整治汤山环境、建设湿地公园,完成荒山绿化、矿口修复、配套设施建设等多项任务,有效修复湿地、涵养水源。

发展绿色生态产业,将生态优势转化为经济效益。利用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促成的良好生态环境、核心水源保护地的格局定位等优势,南阳市坚持规模化发展和品牌化打造,大力发展中药材种植、生态高效林果业种植以及生态文旅等生态富民产业。淅川县在南水北调丹江沿线建成32个精品生态观光示范园,6.5万渠首农民端上“生态碗”,带动1.2万名贫困户年增收近2万元。

根据水资源承载能力优化产业空间布局和产业结构。南阳市积极推进五大产业聚能成势,合力建成“三区一中心一高地”区域发展格局;围绕“5+N”千百亿产业集群,深入开展重点产业链群高质量发展行动,淅减、金冠电气、中光学等“链长”企业的崛起使得南阳产业集群规模效应日益强化。

从“南水进京”到“京宛协作”。跳出牺牲、付出等狭隘思维,从统筹协调、互利共赢的战略大局考虑,京宛高质量协作不仅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还能推动下好区域协调发展“一盘棋”。

一渠清水沟通南北后,渠首南阳市与渠尾北京市在水资源、资金、技术等方面具有强大的互补性。北京市人口密集,水资源紧缺。渠首九年来源源不断输送南水进京,为首都生产、生活和生态条件改善作出了不可替代的贡献。同时,南阳因为生态移民搬迁、退耕还林还草,减少农药化肥使用量等一系列举措支付了巨大成本。加之人才、资金、技术等生产要素贫乏,地方发展出现在全国排位下滑的局面。充分发挥北京文化、人才、技术等资源优势,弥补南阳资源劣势,能够推动渠首快速发展、实现区域协调发展。

京宛合作框架下的持续有效合作取得丰硕成果。截至目前,实施对口协作项目307个,总投资44.5亿元,使用对口协作资金18.1亿元。协作领域涵盖以北京农林科学院食用菌科研中心、西峡县中医院门诊楼、淅川县汤山环境整治项目、邓州市北京路学校等为代表的农业科技合作、地方医院建设、环境整治提升、学校援助建设等各个方面。京宛双方互派8批150余名干部开展双向挂职交流,在市级、市级各委办局和区县挂职的干部发挥重要的桥梁纽带作用。在北京市挂职的干部把学到的管理经验和掌握的信息带回南阳,促进了地方繁荣发展。

可以说,京宛协作的意义已经远远超出了简单的财政补偿或援助,而是突出反映了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建设中的赓续努力和命运共同体精神,也因此超越了基于西方个体权利的公平正义或公正理念。

发挥“渠首”作用,续写南水北调中线后续工程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继续做好水文章,统筹推进工程发展与城市建设。南水北调工程之水,既是促进发展之水,又是促进改革之水,工程的综合效益正在不断显现,不仅让饮水和生态得到保障,也让沿线产业焕发新的生机。南阳市应发挥“渠首”优势,持续做好水文章,提升南阳市绿色转型、沿线城市绿色发展、南水北调后续工程高质量发展的附加值。

发掘“水”的生态属性,深挖第一产业潜能。党的十八大以来,南阳农业发展成就显著,全市农业经济实力持续增强,农业产业化体系不断优化;而中线工程为南阳提供来自长江的大量水资源,能够进一步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农业具有“生产、生活、生态”的“三生”属性,农村具有“共存、共生、共享”的“三共”特征。鉴于第一产业所拥有的生态文明属性以及在“双碳”战略目标之下的重要性提升、核心水源地的内在要求等有利条件,南阳应站在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促进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协调统一的高度,通过扩展第一产业的内涵、发展以生态为基础的农业来引导产业转型升级。如此在供给优质水资源的基础上接力输出优质的绿色特色农产品、休闲康养医养结合的生活方式,成为生态产品“最优输出地”。

发掘“水”的外溢红利,与沿线共享工程福祉。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构建优势互补、高质量发展的区域经济布局和国土空间体系。南阳应以保护水资源、发展水产业、开发碳市场、促进流域内城市的经济社会发展为目标,与中线工程沿线城市及大中型国有企业共同谋划发展水资源产业、文旅产业、会展产业等,并定期召开论坛会议研讨水与经济社会发展等重大社会议题,通过互联互通实现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沿线产业发展、经济繁荣、民生福祉。在共建共管共享的体制机制下,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外溢的巨大经济和社会红利将得到进一步利用,成为真正实现共同富裕的伟大工程。

深化京宛联姻,统筹推进对口协作与协调发展。深化京宛合作、拓展合作维度,是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和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的关键一招。协作层级、作用发挥应与国家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合拍,与河南高质量发展、南阳省域副中心建设目标衔接。

提升京宛合作层级。以京宛对口协作为切入点,为京津冀协同发展赋予新内涵,联结京雄创新走廊等区域战略规划,实践“京津冀协同+”发展模式。在招商引资、品牌输出、产业转移等方面加强衔接合作,共同探索多园多基地建设、产学研合作、中小企业发展、科技金融体系建设等方面的经验和做法。同时发挥京宛协作在跨区域创新联动发展中的引领作用,推动不同创新要素集聚区域的创新联动发展,形成优势互补、良性互动的发展格局。构建跨区域的创新网络,协同各类创新主体合作,推进科研基础设施和大型科研仪器共享,促进各类创新资源优化配置、提升协作效率。总之,要从点对点的对口协作,发展到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沿线城市协同创新,再到以南水北调世纪工程为纽带全方位链接国家区域协调发展战略,不断跃升合作层级,形成新的发展动力格局。

完善人才协作机制。人才是所有工作的核心和落脚点。在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深入实施的大背景下,南阳市要进一步深化京宛协作机制和模式,优化人才引育用留全链条,建立“以产聚才、以才兴产、产才融合”机制,下气力打造体系化、高层次人才培养平台,让更多人才竞相涌现;要主动谋机遇、促合作,充分利用京内高校、科研院所、领军企业在人才、技术等方面优势,围绕本地重点产业集群打造行业专家智库,推进高层次科研机构落户南阳,为产业持续创新发展提供长期智力支撑。南阳市要在京宛协作中争做人才等核心优质资源的“最优承载地”,在“输血”的同时增强自身“造血”功能,最大限度发挥对口协作效应。

融入新发展格局,统筹推进高水平保护与高质量发展。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虽然南阳市经济社会发展取得巨大进步,但高质量发展的动力仍不够强劲,产业整体竞争力和创新能力相对薄弱,星星之火还没有形成燎原之势。南阳市要从更高站位、以更大魄力加快动能转换,协调推进高水平保护与高质量发展、推动产业链和创新链深度融合升级。

提高政治站位做到“三个推进”。南阳要切实扛起、扛稳、扛好“一渠清水永续北送”的政治担当,从推进水安全与高质量发展、推进节水与高质量发展、推进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等三个方面协同发力促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南阳发展既要胸怀祖国,又要放眼世界,以国内国际双循环为引领,紧紧抓住建设现代化省域副中心城市的战略机遇,以更高水平对外开放推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推动重点产业迈向“第一方阵”。高质量发展的重中之重是加快产业转型升级。南阳市要立足河南、放眼全国、对接世界,以新发展格局下的产业需求为导向,以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和培育新兴产业为目标,依托自身优势产业加强与国内外一流高校、科研院所、龙头企业的协同协作,围绕装备制造、绿色食品、光电信息等重大产业集群,有效贯通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开放创新,共建一批科技园区和成果转化应用基地,加强粮食安全、生态保护、人口健康、防灾减灾等领域先进科技成果转化应用,健全完善产业对接机制和利益联结机制,加强数字化、绿色化基础设施建设,强化数字创新、绿色创新、科技惠民和成果共享,打通从科技强到产业强的转化通道。

【调研参与单位:南阳市人民政府发展研究中心】

(执笔:魏飞 李玮琦)

责任编辑:王梓辰校对:张弛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事业单位事业单位标识证书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