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区时期毛泽东的经济建设实践

苏区时期毛泽东的经济建设实践

中央苏区时期,为挫败蒋介石的经济封锁和军事围剿,毛泽东强调开展经济建设对于革命战争的重要性,经过不断考察和实践,提出了一套以经济建设服务于革命战争的方略,可归纳为“四种模式”。

经济建设高效支援革命战争的“导向型经济模式”

1933年,蒋介石断绝式的经济封锁导致苏区出现最为艰难的经济困境,许多红军伤残病员因生活物资和医疗物资极度匮乏而死在病床上。

1933年8月12日,中央苏区南部十七县经济建设动员大会在叶坪村召开,毛泽东严肃评判了过去以“革命战争中心论”和“经济建设中心论”为代表的两种极端认识,阐明了经济建设与革命战争的辩证关系。毛泽东认为:“只有开展经济战线方面的工作,发展红色区域的经济,才能使革命战争得到相当的物质基础。”这就要求“大家懂得经济建设在革命战争中的重要性”“在现在的阶段上,经济建设必须是环绕着革命战争这个中心任务的”。1933年8月20日至23日,在博生县召开的中央苏区北部十一县经济建设动员大会上,毛泽东再次强调经济建设以革命战争为导向的观点。

毛泽东经过调查研究,勾画出苏区经济建设的实践蓝图:“我们的经济建设的中心是发展农业生产,发展工业生产,发展对外贸易和发展合作社。”在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的努力下,苏区经济建设在农业、工业、商业、合作社事业、财政金融等方面取得了突出成就。

经济意识形态与战争意识形态相融合的“动员型经济模式”

在革命战争年代,统一的意识形态有利于汇聚共识,增强军队的凝聚力和战斗力。毛泽东一手抓经济建设,一手抓思想建设,促进经济意识形态与战争意识形态融合。

1933年8月,毛泽东领导创办了苏维埃大学并任校长。苏维埃大学培养了大批经济、司法、劳动知识人才,有力满足了经济意识形态服务于革命战争的需要。1934年1月,毛泽东在第二次全国苏维埃代表大会上明确了文化教育总方针。随着文化教育的普及,苏区文盲率大大降低,不仅提高了经济建设的劳动生产率,更强化了行政工作对革命战争的支持力度。

实现群众动员配合经济发展,是促进经济意识形态与战争意识形态相融合的主要目标。要实现润物无声的群众动员,就必须使党的意识形态教育具备接地气、易传唱、易记忆的特点。1933年,苏区经济快速发展,人民精神生活需要逐渐提高,戏剧、诗歌、美术、音乐、舞蹈等文艺事业得到长足发展。

农业、工业、财政、商贸以及金融等“军民一体化经济模式”

作为一个军事政治学概念,“军民一体化”是“军民融合”的更高境界。自古田会议以来,由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型人民军队就不断从“军民融合”向“军民一体化”演进,在革命战争背景下,毛泽东主要从以下四方面探索构建军民一体化的经济模式。

一是构建军民一体化的财政体系。1933年,毛泽东意识到发展苏区经济必须设立专门机构和人员。2月26日,毛泽东在中央委员会第三十次会议上提议,从地方到中央各级苏维埃政府必须设立国民经济部以专门负责经济建设。各级经济部门的设立推动了军民经济发展。不过遗憾的是,国民党军事“围剿”步步紧逼,这一计划因缺乏稳定的建设环境而未能发挥持久作用。

二是发展军民一体化的农业生产。“敌人来了打仗,没仗打搞生产”,是当时军民一体化的具体体现。为发展经济、补充军队粮食,毛泽东将农业生产作为经济建设的首要任务。一方面,毛泽东要求各行各业支持农业,发动妇女参加农业生产;另一方面,动员他们帮助红军家属耕田,对军烈家属的田地进行包耕或代耕。

三是拓展军民一体化的商业贸易。毛泽东要求苏区各级政府和红军努力开展商业贸易活动,建立“赤”“白”两区商贸经济线。例如,鼓励“赤”“白”两区个体商业努力输出和输入各种必要商品,奖励“白”区商人到苏区做生意;让根据地红军、政府人员、农民群众通过乔装打扮的方式到白区进行采购等等。

四是建立军民一体化的工业。为保障红军作战和生活需要,瑞金、于都、长汀等地开办32家企业工厂,吸收当地产业工人2000余人;中央军委被服厂成立多个分厂;开办众多小型煤、铁、硫磺等各种类型工厂,为苏区军事工业的发展提供了大量军需原料。由于工人常常主动加班加点,各种生产突击队、冲锋队如雨后春笋般冒出来。

激活潜在生产资源和生产效率的“人民经济”模式

“人民经济”是革命战争的保障,是激活潜在生产资源和提高生产效率的前提。毛泽东认为:“我们要使人民经济一天一天发展起来,大大改良群众生活,大大增加我们的财政收入,把革命战争和经济建设确切地建立起来。”对于能否完成这个任务,毛泽东给出了肯定回答,那就是要动员广大群众积极参与经济建设,设法激活广大农村的生产资源,提高工农兵的生产效率,促进生产要素广泛流动,以满足战争需要。

在各地经济竞赛中,妇女成为激活苏区潜在生产资源和生产效率的主力军,在苏区经济战线上取得了“伟大成绩”。1933年9月23日,湘鄂赣省职工联合会各县女工部长联席会上签订革命竞赛条约,提出要“迅速完成目前战争紧急任务,完全粉碎敌人五次‘围剿’,争取战争全部胜利”,自愿订立革命工作竞赛条约,在经济方面进行经济动员,一是“除完成省规定棉花数目外,现规定六十个女工做棉,衣一身给工人团寄(限十月完成)”;二是“每个女工除完成省苏召集的贫农团代表大会所规定的数目外,要保存谷子两斗,食盐六两,卖给红军”;三是“每个家庭手工业女工要兼与冬种,要做到每个女工收获麦子五斗”。毛泽东在《长冈乡调查》中提到了江西省兴国县长冈乡经济竞赛中的妇女群体,赞扬她们表现出的英雄姿态和伟大成绩。

(摘编自《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2023年第8期 韩玲 唐松/文)

责任编辑:张弛校对:王梓辰最后修改:
0
事业单位事业单位标识证书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