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理论网:着力赓续中华文脉 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中国理论网:着力赓续中华文脉 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文运同国运相牵,文脉同国脉相连。习近平总书记对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作出重要指示,明确提出要“着力赓续中华文脉、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全国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会议上也强调,要“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保护传承”,标志着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规律的认识达到了新高度,表明我们党的历史自信、文化自信达到了新高度,为我们在新时代新形势下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传承和创新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的智慧结晶和精华所在,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根基。赓续中华文脉、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既是推动文化繁荣、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必然要求,也是更好满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增强人民精神力量、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新期待的现实需要。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新时代焕发蓬勃生命力。在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征程上,我们要以习近平文化思想为指引,自觉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以新气象新作为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构筑中华文化新气象、激扬中华文明新活力、谱写中华文明新篇章。

坚定文化自信。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坚定文化自信,是事关国运兴衰、事关文化安全、事关民族精神独立性的大问题。有文化自信的民族,才能立得住、站得稳、行得远。在五千多年文明发展中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是中华民族文化自信的深厚基础和底气。在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独具特色、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为中华民族克服困难、生生不息提供了强大精神支撑。中华文明是世界上唯一没有中断、发展至今的文明,创造了人类文明的奇迹。当今世界,要说哪个政党、哪个国家、哪个民族能够自信的话,那中国共产党、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华民族是最有理由自信的。着力赓续中华文脉、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必须坚定文化自信,坚持走自己的路,立足中华民族伟大历史实践和当代实践,用中国道理总结好中国经验,把中国经验提升为中国理论,提炼展示中华文明的精神标识和文化精髓,实现精神上的独立自主。

秉持开放包容。中华文明的博大气象,得益于中华文化自古以来开放的姿态、包容的胸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蕴含的天下为公、民为邦本、为政以德、革故鼎新、任人唯贤、天人合一、自强不息、厚德载物、讲信修睦、亲仁善邻等,同科学社会主义价值观主张具有高度契合性。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是我们党取得成功的最大法宝,是我们党以开放态度吸收借鉴人类文明一切优秀成果的最好例证。今天,我们要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就要以更加博大的胸怀,更加广泛地开展同各国的文化交流,更加积极主动地学习借鉴世界一切优秀文明成果。着力赓续中华文脉、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促进外来文化本土化。要以马克思主义真理力量激活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把马克思主义思想精髓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华贯通起来,同人民群众日用而不觉的共同价值观念融通起来,不断培育和创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弘扬平等、互鉴、对话、包容的文明观,深化文明交流互鉴,博采众长、兼收并蓄,推动中华文化更好走向世界。

坚持守正创新。中华文化延续着我们国家和民族的精神血脉,既需要薪火相传,代代守护,也需要与时俱进、推陈出新。当代中国正在进行着人类历史上最为宏大而独特的创新发展,给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提供了强大动力和广阔空间。着力赓续中华文脉,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必须坚持守正与创新的辩证统一,在传统与现代的良性互动中,实现文化的创新创造。守正才能不迷失自我、不迷失方向。守正,守的是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根本制度,守的是“两个结合”的根本要求,守的是中国共产党的文化领导权和中华民族的文化主体性。要守好中国式现代化的本和源、根和魂,决不犯失去魂脉和根脉的颠覆性错误。创新才能把握时代、引领时代。创新,创的是新思路、新话语、新机制、新形式。坚持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真正做到古为今用、洋为中用、辩证取舍、推陈出新,实现传统与现代的有机衔接。始终坚持“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的协同共进,深入挖掘蕴含其中的思想精华,并赋予其以崭新的时代内涵,使中华民族最基本的文化基因与当代文化相适应、与现代社会相协调,充分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提供坚强思想保证、强大精神力量和有利文化条件。

(作者单位:上海师范大学)

责任编辑:张慕琪校对:吴成玲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事业单位事业单位标识证书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