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政协开展“宗教中国化北京故事建筑篇系列活动”综述

北京市政协开展“宗教中国化北京故事建筑篇系列活动”综述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宗教工作,提出“必须坚持我国宗教中国化方向”的重要论述,丰富了党的宗教工作基本方针的内涵,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宗教理论,为做好新时代宗教工作提供了重要遵循。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坚持我国宗教中国化方向的重要论述,切实发挥首都首善之区的示范作用和政协平台优势,北京市政协于2023年12月上旬举办了“宗教中国化北京故事建筑篇系列活动”,力求在有形有感可视的基础上,系统展现一批具有北京特色、时代特点的宗教中国化成果,并围绕北京宗教拓展中国化发展积极建言献策。

为推进宗教中国化进程打造新平台

历史文化积淀深厚的城市,往往宗教文化也十分丰富。

在古都北京,假如我们行驶在朝阜路上,短短十几公里,就能接连看到东岳庙、东四清真寺、隆福寺、广济寺、历代帝王庙等宗教建筑。而以北京建城纪念柱为中心的周边地区,更聚集了五大宗教的许多著名活动场所,佛教的天宁寺、法源寺、长椿寺;道教的白云观,基督教珠市口教堂,天主教宣武教堂,伊斯兰教牛街礼拜寺等。

这些宗教建筑各具特色,体现着东方“和”的文化内核,体现着北京城市文化的独特魅力,也体现出中华民族的伟大凝聚力量。可以说,北京作为首都和历史文化名城,五大宗教齐全,丰富的宗教建筑是我国多宗教和谐相处的一个缩影。

宗教工作在党和国家工作全局中具有特殊重要性。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提出一系列关于宗教工作的新理念新举措,回答了新时代怎样认识宗教、怎样处理宗教问题、怎样做好党的宗教工作等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

作为首都,北京各方面工作具有代表性、指向性;同时北京五大宗教齐全,宗教历史文化遗存丰富,是打造和展示宗教中国化的重要窗口。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坚持我国宗教中国化方向的重要论述,总结北京地区宗教中国化的历史,展示北京地区宗教中国化的探索与实践,增强对宗教界的思想政治引领,经过几年筹备,北京市政协于2022年组织编撰出版了《宗教中国化北京故事》一书,系统梳理了五大宗教扎根首善之区、融入社会发展的历史进程,对坚持我国宗教中国化方向、积极推进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的政治自觉、思想自觉、行动自觉不断增强。

2023年是十四届北京市政协的开局之年。顺应新时代新征程对人民政协工作提出的新要求,更好发挥人民政协平台作用,为进一步推动新时代宗教中国化工作贡献力量,十四届北京市政协继续将探索宗教中国化的理论和实践,挖掘、研究和总结各宗教在中国化历史进程中的经验做法,作为履职尽责的重要方面,“我们主要考虑从北京宗教建筑、服装服饰、音乐礼仪、教义教规等方面入手,以小切口研究大问题,每年选取一个角度,逐步深化,润物细无声地讲好宗教中国化北京故事。”北京市政协民族和宗教委员会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

“宗教中国化北京故事建筑篇系列活动”的落地,是北京市政协持续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坚持我国宗教中国化方向的重要论述的落地之举,也是新一届市政协党组积极推进政协事业高质量发展的创新之举,通过围绕北京宗教建筑中国化,进一步挖掘北京宗教建筑中的中国元素,探寻宗教建筑中国化的真实记载,研究宗教建筑中体现的中华优秀文化,进而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

为宗教中国化寻找有形抓手

建筑是凝固的历史。

“‘先有潭柘寺,后有北京城’。现存潭柘寺为清代建筑,整个建筑群体现了中国古建的美学原则……”作为系列活动重要内容,宗教中国化北京故事建筑篇图片展将北京宗教建筑之美直观地带到大家眼前,使人如临其境。

召开一场研讨会、摄制一部宣介片、举办一个图片展(简称“一会一片一展”)是此次系列活动的主要内容。其中图片展部分按照五大宗教划分为五个单元展出300余张照片,系统展现了北京地区宗教建筑中国化的历史脉络和当代实践。

“这么多张集中反映北京地区具有中国化建筑风格寺观教堂的图片,采取立体设计、错落布设的方式,让人深切感受到宗教建筑中国化之美,感受到宗教建筑的中国风格、北京气派和传统智慧。”不少委员在图片前驻足,心中流淌的都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赞叹与自信。

而北京市政协精心拍摄的宣介片,则呈现了一场北京地区宗教建筑中国化历程的视听盛宴。宣介片以北京的宗教建筑为载体,力图展现五大宗教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融合、并在新时代的春风化雨下逐渐成为中华优秀文化重要组成部分的过程,从而彰显宗教中国化的北京特色,让人直呼“大气磅礴、震撼人心”。

这场活动汇聚了全国政协民族和宗教委员会、全国五大宗教团体主要负责人以及中共北京市委、市人大、市政府、市政协有关领导、市五大宗教团体负责人、各区政协主席、各区委统战部部长、部分市政协委员、专家学者等200余人线下参会,而在线上,通过市政协委员履职平台同时向全体委员在线直播。

以宗教建筑“小切口”反映宗教中国化“大主题”,这个寓建筑宗教与文化于一身的切口,给大家留下了深刻印象。“在全党深入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之际,我们在这里举办宗教中国化北京故事建筑篇研讨会暨图片展,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宗教工作的重要论述精神,意义重大。”这是与会各界代表的现场共识。

“立足于政协职能,要将宗教中国化这个宏大的叙事主题通过北京故事继续深化、具体化,由浅入深、由表及里,力争在全国产生引领性影响。”有关方面负责人表示,宗教中国化北京故事中的建筑这个切入口就是借助研讨会、宣介片、图片展等有形有感的载体,突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浸润的主线,加强对宗教界人士的思想政治引领,凝聚更广泛的社会共识。

据了解,为了组织筹备好此次系列活动,北京市政协专门成立工作领导小组,邀请24位市政协委员和有关专家学者担任专家组成员,对研讨、拍摄和展陈内容等进行指导把关。北京市政协党组书记、主席魏小东两次主持召开专题会议,研究推进工作,强调要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坚持我国宗教中国化方向的重要论述和重要指示精神,通过活动深入研究各宗教中国化的历史与规律,准确把握推进宗教中国化的时代内涵、基本要求和任务举措,探索实践宗教中国化有效路径,为推进宗教中国化进程打造新平台、注入新动能。

从宗教建筑中国化到宗教中国化

著名建筑历史学家梁思成认为,“中国建筑是一种象征艺术,尤其是都城与宫殿建筑,象征之意,灿若繁星,触目可见。”

中国佛教寺庙建筑大部分都是主要建筑中轴布置,次要建筑对称布置,传统格局是山门、钟鼓楼、天王殿、大雄宝殿,大雄宝殿配殿及后殿,被称为“珈蓝七堂”的建筑格局。

“经过了上千年的融合,中国寺庙的布局和建筑形式完成中国化,原型就是北京的智化寺,这座明朝早期的建筑寺庙,是现在唯一能够证明明代以后形成格局的固定布置的一座寺庙。”北京市考古研究院古代建筑研究所研究员侯兆年认为宗教建筑中国化有着中华文化强大的深层原因,其中寺庙的中轴线布局正是受到中国传统建筑布局的影响。

说到北京的宗教建筑,不得不提雍和宫。

作为清代皇家寺院,乾隆曾称雍和宫为“朕之中国大庙”。“雍和宫中路建筑的殿名匾,全部采用满、汉、藏、蒙四种文字,平等、和谐理念不言而喻。“雍和门”和“雍和宫”两块殿名匾,都使用了‘雍和’一词,取和谐、融洽、和睦之意,”北京市佛教协会副会长、雍和宫管理处副主任刘军分析了雍和宫匾额中蕴含的护国利民思想,既彰显着多元文化交融并存、和谐共生的理念,也昭示着促进和保持国家安定、民族团结、社会和谐、人民安康的美好愿望,体现了中华民族追求“和谐”、“和一”、“和合”的价值取向。

北京理工大学设计与艺术学院副教授申华平对北京清真寺进行了全面的田野考察,通过历史学、考古学等视角发掘,他认为,北京清真寺的建造与演变,是北京城营建过程中的必然产物,不仅严格遵循了中国建筑的设计理念和形制规模,还体现了首都的文化多样化和社会包容性,这种由内而外文化价值的共鸣是推动清真寺建筑形制汉化进程的根本原因。“在珍贵的色彩、纹饰、图像中,沉淀了千百年的情感与记忆,是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下民族文化交融的文化基因和历史‘活化石’。”

“在中国近代教堂建筑中,崇文门堂是一个非常特别的个案,其在西方格调中极大融入了丰富的中国文化理念和中式建筑元素,在教堂建筑中国化的探索上特色鲜明。”燕京神学院副院长兼教务长陈跃鑫特别提到的崇文门教堂在中国基督教史上具有重要意义——它是北京由外国传教士建立的教堂之一,也是北京市出现较早的大型教堂之一。

基督教在中国的发展经历了多个阶段,从传入中国开始,历经改革,到如今已经成为中国的主要宗教之一。在陈跃鑫看来,教堂作为基督教信仰的重要场所,还反映了基督教在中国的融合与中国化的过程,反映出中国的教堂建筑扎根传统文化土壤,呈现欣欣向荣的中国化态势。

从历史中一步一步走来,除了现场交流研讨,活动还征集收录45篇论文、28万余字,聚焦五大宗教建筑中国化的历史脉络,涵盖宗教建筑的历史传承、宗教建筑中的中国元素和中国风格、宗教建筑艺术与中华文化等多方面内容。来自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中央民族大学以及宗教团体的16位专家学者、市政协委员、宗教界人士在研讨会上发表主旨演讲、展开研讨交流,广泛凝聚了推进宗教中国化的共识。

面向未来,坚持宗教中国化方向,是我国宗教发展的必由之路,也是我国宗教工作的主线,大家一致认为要以宗教中国化最新研究成果,不断丰富和发展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宗教理论,用以更好指导北京宗教工作实践。

“要坚持马克思主义宗教观,提高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分析和研究解决宗教问题的能力,坚持宗教中国化研究的正确政治方向、价值取向和学术导向。”

“要深入挖掘教义教规中有利于社会和谐、时代进步、健康文明的内容,在宗教思想和教规教义阐释上体现中华文化气质,推动马克思主义宗教观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机结合。”

“要结合北京实际,发掘宗教建筑中蕴含的深刻内涵和精神,注重总结宗教中国化的历史经验,深化规律性认识,把宗教中国化的好做法好经验总结好、运用好和发展好。”

“要坚持问题导向,研究新时代宗教中国化的新方法新途径,推动各宗教更好地回应时代需要,积极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相适应,在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伟大实践中贡献智慧力量。”

宗教中国化不仅是各宗教的历史使命,也是各宗教完善自身的历史机遇。推进宗教中国化是一项长期的工作,需要各方面共同努力。

人民政协作为爱国统一战线组织,发挥组织平台作用是应有之义。“我们将进一步组织委员和相关专家学者,围绕推进宗教中国化主题,加强调查研究,深入协商议政,广泛凝聚共识。通过提案、社情民意信息等形式,及时了解和反映宗教界人士和信教群众愿望诉求,建真言、谋良策、出实招。”北京市政协相关负责人表示,通过社会宣讲、委员讲堂、委员工作室等,将积极宣传党的宗教工作方针政策,讲好宗教中国化北京故事,充分调动各方面积极性,不断激发宗教中国化工作创新活力,推动宗教中国化在京华大地落地生根。

2023年“宗教中国化北京故事建筑篇系列活动”落下帷幕。据了解,未来几年,北京市政协还将围绕礼仪音乐、服装服饰、宗教教义等方面,演好宗教中国化北京故事“一会一片一展”的“连续剧”,把“一会一片一展”活动打造成宗教中国化理论研究与实践成果的展示平台、宗教中国化北京故事的传播平台、我国宗教健康传承的对外交流平台,以更好汇聚各方力量推进宗教中国化。

记者手记

如何讲好新时代宗教中国化的北京故事?

宗教中国化故事要怎么讲才引人入胜?经过近10个月的筹备和努力,2023年12月4日,北京市政协宗教中国化北京故事建筑篇系列活动,给观众提供了一个思考的注脚。

“台下十年功,台上一分钟”——围绕“从建筑看宗教中国化”主题,通过召开研讨会、拍摄和观看宣介片、举办图片展“三位一体”的形式,将内容丰富的活动“浓缩”进一整天的时间,深入交流思想,精彩展示成果,立体呈现效果,这个积极推进政协事业高质量发展的创新举措,得到了各方一致肯定。

据记者了解,为了确定此次系列活动的主题,北京市政协党组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坚持我国宗教中国化方向的重要论述,从中深刻认识到推进我国宗教中国化,是一项综合性工程,既要有理论指导,更要有有形有效可感的抓手。而宗教建筑将宗教特色与中华文化有机结合,成为宗教中国化的形象化表述、具像化呈现。因此,市政协以宗教建筑这个“小切口”为抓手,通过建筑中国化来反映宗教中国化这个“大主题”,设计了以研讨会为主体和牵引,以宣介片和图片展为辅助和支撑,构建了“三位一体”活动模式。

从形式上怎么说确定了,说什么就显得尤为重要。

为此,北京市政协专门成立了由主要领导负责的工作专班,积极协调解决问题,市政协机关会同市民族宗教委、北京广播电视台、市宗教文化研究会等承办单位和市五大宗教团体等单位,召开情况通报会、专家论证会、文稿图片视频审读会等各类会议25次,确保各项工作有力有序有效落实。

为了严把政治关口,北京市政协对征集的研讨论文、宣介片脚本、拍摄的画面和解说词、展览大纲和展出的图文等,邀请北京大学、中央社会主义学院的专家进行论证把关,组织市委市政府业务主管部门对文稿图片视频等进行专题审读,请市政协委员、市宗教文化研究会学者对相关内容予以专业指导,确保一字一文都符合政策、一图一影皆尊重史实。

“在这项工作中,市政协注重发挥政协平台优势,充分发挥委员主体作用。”北京市政协民族和宗教委员会有关负责人介绍,从前期调研论证到活动组织实施等各个环节,市政协委员都全程参与,积极建言献策,集思广益,彰显了委员责任担当。

纵观整场活动,可以说是选准了深入推进宗教中国化的切口,汇聚了深入推进宗教中国化的合力,搭建了深入推进宗教中国化的平台。以宗教建筑中国化为着力点、切入点,有效推动了社会各界从中感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强大凝聚力、深远影响力、旺盛生命力和不竭创造力,为进一步创新工作提供了重要启示,而研讨会、宣介片、图片展“一会一片一展”的形式,同样搭建起了宗教中国化北京故事的传播平台、宗教中国化理论研究与实践成果的展示平台、我国宗教健康传承的对外交流平台,为更好讲好宗教中国化北京故事提供了范例和借鉴。

值得一提的是,宗教中国化北京故事建筑篇系列活动,还只是北京市政协推进我国宗教中国化做深做实做细的初步尝试,未来市政协将继续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助推开创北京宗教中国化工作新局面。

责任编辑:张弛校对:王梓辰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事业单位事业单位标识证书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