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理论网:深刻理解习近平关于粮食安全重要论述蕴涵的科学思维方法

中国理论网:深刻理解习近平关于粮食安全重要论述蕴涵的科学思维方法

摘要:习近平关于粮食安全重要论述是实现农业现代化、建设农业强国的根本遵循。习近平关于粮食安全重要论述内涵深邃,贯穿和蕴涵着战略思维、辩证思维、历史思维、系统思维、底线思维等科学思维方法,主要体现为以战略思维引领粮食安全的前进方向、以历史思维映照粮食安全的深刻现实、以辩证思维把握粮食安全的工作重点、以系统思维谋划粮食安全的整体布局、以底线思维把住粮食安全的主动权。这些科学思维各有侧重、相互补充,全面回答了为什么保障粮食安全以及怎样保障粮食安全等重大理论与实践问题。

关键词:习近平关于粮食安全重要论述;科学思维方法;农业现代化;农业强国

恩格斯说,“一个民族要想站在科学的最高峰,就一刻也不能没有理论思维。”[1]这一论断强调了理论思维对于一个民族的发展进步的重要性。习近平关于粮食安全重要论述蕴涵着多种科学思维方法。贯彻和运用这些科学思维方法,对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加快建设农业强国、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具有重大意义。

一、高瞻远瞩的战略思维:领航粮食安全的前进方向

战略思维要求我们要站在全局高度,用长远眼光分析、判断问题,谋划整体布局。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战略问题是一个政党、一个国家的根本性问题。战略上判断得准确,战略上谋划得科学,战略上赢得主动,党和人民事业就大有希望。”[2]习近平总书记不仅强调了战略问题对党和国家建设的重要性,而且在历史问题上自觉运用战略思维方法。关于粮食安全,他提出了“以我为主,立足国内,确保产能,适度进口,科技支撑”粮食安全战略,强调从战略底线、战略要求、战略举措和战略支撑等方面来实现粮食安全。

战略底线:坚持“以我为主、立足国内”,解决粮食基本自给问题。粮食与一般的商品有所不同,它不仅具有一般商品所共有的经济属性,还具有特殊的政治属性。中国自古以来是农业大国,古今中外的历史生动地告诉我们,无农不稳,无粮则乱。习近平总书记对我国粮食供求状况作出了“紧平衡”的战略研判,指出我国粮食安全形势依然严峻,因此“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是一个永恒课题,任何时候都不能放松”[3],并要求必须长期坚持立足国内实现粮食基本自给,以确保掌握粮食安全主动权。

战略要求:坚持务必“确保产能”,解决粮食生产能力问题。历史告诉我们,无论何时、无论粮食生产成绩如何,始终要高度重视粮食生产能力,建设好粮食生产功能区。为了“确保产能”,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必须抓好耕地、科技、种子和农民四个关键点,精准施策,持续发力,有效激发我国农业资源的生产潜力,才能有效确保粮食生产能力,推动国民经济的高质量发展。

战略举措:允许“适度进口”,缓解国内粮食紧平衡问题。我国自然资源约束趋紧,完全依靠国内粮食来解决吃饭问题并非最优选择,需要适量进口以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多样化多层次消费需求。习近平总书记提出,适度增加粮食进口和鼓励支持农业走出去,是保障我国粮食安全的重要补充,但要坚持“适度”原则,防止冲击国内粮食生产。

战略支撑:坚持紧靠“科技支撑”,解决粮食稳产增产问题。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解决粮食安全问题最终要依靠自身的科学技术进步来保障。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确保国家粮食安全要依靠创新和科技进步,要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由于我国耕地资源有限,粮食稳产增产的根本出路在科技,他强调发展农业,种子是基础,要保障种源安全,不断更新粮食品种,“实现种业科技自立自强、种源自主可控,用中国种子保障中国粮食安全。”[4]

二、以史为鉴的历史思维:映照粮食安全的深刻现实

历史思维是运用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方法,从历史视野和发展规律中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科学思维。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了解历史才能看得远,理解历史才能走得远。”[5]

总结历史经验,为当前粮食安全工作提供历史鉴戒。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是一项长期且艰巨的历史任务,要求务必遵循事物客观发展规律。在古代社会,历史上曾发生多次大饥荒,出现饿殍遍野、人相食的惨绝局面,造成重大的历史悲剧。以史为鉴,习近平总书记告诫,在吃饭问题上我们不能得健忘症,不能好了伤疤忘了疼,“我国历史上发生了多少次大饥荒,饿殍遍野,甚至人相食,惨绝人寰!这些历史悲剧决不能重演”[6]。

把握历史规律,擘画我国粮食安全新图景。吸取历史经验,把握历史规律的价值。新阶段新征程,面对粮食问题,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树立大食物观和共同维护全球粮食安全共同体的全新要求,这便是统筹“粮食安全”必须要把握的历史规律。第一,“大食物观”是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全方位多途径开发食物资源的一种观念,是新时代拓宽粮食供给渠道的一种途径。其具体内涵是向森林、草原、江河湖海要食物,向植物动物微生物要热量、要蛋白。第二,共同维护全球粮食安全共同体是习近平总书记从粮食安全角度对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生动解读。习近平提出,鉴于当前全球粮食形势严峻复杂,“中国坚定推进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加强全球减贫、粮食安全、发展筹资等领域合作,构建全球发展命运共同体”[7],共同应对人类当前面对的粮食问题。中国愿继续同世界各国一道,“为加快落实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建设没有饥饿贫困的世界作出贡献”[8]。这是中国向世界呈递应对粮食危机的中国方案,也是联通中国粮食供应与世界粮食供应的重要举措。近年来,中国在自身发展的同时关注他国合理关切,积极参与全球粮食治理,已与140多个国家与地区展开农业深度合作,为世界提供了大量的粮食援助,为世界粮食安全作出了巨大贡献,表达了与世界各国人民生息与共的善意。

拓展历史视野,把握粮食安全工作的正确方向。历史思维要求我们善于运用历史眼光认识发展规律、把握前进方向。第一,习近平总书记用历史的眼光和思维审视世界发展的潮流和大势,指出要在坚持“党的集中统一领导”中推进粮食安全走势。党的集中统一领导是革命建设中凝练而成的重要法宝之一,对于粮食安全更是如此。党的集中统一领导是粮食工作可持续性发展的坚实政治力量,是新时代推进粮食安全的必然手段。第二,习近平立足国情,坚持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这一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充分肯定人民群众在社会历史中的作用。历史唯物主义认为,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创造者,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在保障粮食安全方面,农民是粮食生产的主体,要尤其重视农民的主体地位。为了解决“谁来种地”问题,他强调要尊重农民意愿和维护农民权益、稳定和加强种粮农民补贴、加强农民农业生产技术和管理能力培训、引导农民种粮品种转型升级等,鲜明体现了习近平总书记紧紧依靠人民群众的历史唯物主义观点。

三、统筹兼顾的辩证思维:把握粮食安全的工作重点

辩证思维是唯物辩证法在思维领域中的运用,是人们在思维过程中,通过一系列对立统一的概念、范畴,完整、全面反映事物发展的过程。习近平关于粮食安全重要论述,紧抓时代课题以明确粮食安全的工作重点,统筹局部与全部以坚持粮食安全的重要地位,善用“重点论”与“两点论”以正确处理粮食安全工作中的辩证关系。

运用辩证法的“重点论”,坚持问题导向,明确粮食安全工作重点。怎么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是一个时代课题,在不同的发展阶段,粮食安全的工作重点不尽相同。总体上,我国粮食安全工作重点发生了从“保全部、保所有品种”到“保谷物、保口粮”的转变。党的十八大以前,中国政府致力于基本解决中国城乡居民的温饱问题,强调保障国家粮食安全要“保全部、保所有品种”;党的十八大以来,面临国内粮食需求剧增、自然资源约束趋紧、生态环境承载能力有限等多重因素的挑战。在这种情况下,习近平提出要确保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

运用辩证法的“两点论”,统筹局部与全局,坚持粮食安全的重要地位。“两点论”概括地说就是一分为二、全面地看问题的方法。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不仅要着眼于粮食安全工作的顶层设计与整体布局,还要重点抓好关键领域的改革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坚持“立足国内基本解决我国人民吃饭问题”的大政方针。在宏观把控的基础上,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粮食安全具体领域的工作。他强调,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根本在耕地;坚持农业科技自立自强,用中国种子保障中国粮食安全;健全种粮农民收益保障机制和主产区利益补偿机制;坚持大食物观,积极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搞好粮食储备调节,善于用好两个市场两种资源;让节约粮食在全社会蔚然成风;全面落实粮食安全党政同责。

“重点论”与“两点论”的统一,正确认识保障粮食安全工作中的辩证关系。习近平总书记坚持“重点论”与“两点论”的有机结合,善于运用辩证思维处理粮食安全工作中的各种关系。他指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确保粮食产能是首要,严守耕地红线是根本,搞好粮食储备调节是关键。确保粮食产能,要正确处理粮食供给的数量与质量的关系。严守耕地红线,要正确处理耕地红线的数量与质量的关系。保耕地,不仅要保数量,还要提质量。

四、整体谋划的系统思维:谋划粮食安全的整体布局

系统思维要求人们在进行科学认知时要注重系统的整体性与各要素之间的协同性。习近平关于粮食安全重要论述中体现了对系统思维方法的运用。

关于粮食生产贯穿着系统思维方法。在粮食生产上,重视科技创新,坚持农业科技自立自强的同时尤其关注种业科技的发展。一方面,我国自然资源有限,确保粮食稳产增产的出路在科技。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重视和依靠农业科技进步以化解当前我国耕地资源不足、水资源约束、环境压力等突出矛盾。另一方面,种源安全关系到国家安全,必须靠中国种子来保障中国粮食安全。放眼世界,国际上通过种子控制粮食从而威胁国家主权的事例屡见不鲜;立足国内,我国种业虽然有所发展,但同国外相比仍有较大差距。因此,要加强良种技术攻关,从源头上保障国家粮食安全。

关于粮食储备贯穿着系统思维方法。在粮食储备上,管好用好储备粮,处理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与“藏粮于仓”的关系。习近平指出,管好用好储备粮,也就保好了百姓饭碗的粮食,真正实现“藏粮于仓”。粮食仓储的容量是有限的,在保障“藏粮于仓”的基础上,强化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国家战略。藏粮于地,重点在于“地”。耕地是粮食生产的命根子,没有了耕地,藏粮于地也就无从说起。要牢牢守住十八亿亩耕地红线,规范占补平衡,持续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实现藏粮于技,就要坚持农业科技自立自强。一方面,保障粮食安全要改变单纯追求粮食产量倾向的思想,注重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的提升;另一方面,实现农业科技赋能粮食生产,用科技手段维持粮食供需平衡。

关于粮食流通贯穿着系统思维方法。三是在粮食流通上,三大区域(主产区、主销区、产销平衡区)协同发力,发挥各自区域优势共同扛起保障粮食安全的重担。粮食流通是连接粮食生产和消费的重要工作,关系着粮食生产者与消费者的切身利益。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要加强粮食流通能力建设,要做好粮食市场和流通的文章。首先,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在市场机制作用下,根据《粮食流通管理条例》贯彻落实各项工作,为耕者谋利、为食者造福、为业者护航。其次,健全种粮农民收益保障机制和主产区利益补偿机制,保持农产品价格稳定。最后,三大区域要各司其职,主产区要满足人们基本的粮食需求;主销区要在满足人们高品质粮食需求的同时实现粮食产业有“利”可图;产销平衡区则要确保粮食基本自给。

关于粮食消费贯穿着系统思维方法。在粮食消费上,节粮减损两手抓,重视粮食全链条节约减损与餐饮浪费现象。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不仅要注重粮食产能的提升与产量的提高,更要关注粮食节约与损耗问题。从粮食变成食物,经历了采收、储运、加工、销售、消费等环节,每个环节都存在“跑冒滴漏”现象,造成了严重的浪费。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树立节约减损就是增产的理念,推进全链条节约减损”[9]。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就餐饮浪费现象作出批示指示,强调要狠刹浪费之风,并将制止餐饮浪费视为一项长期工作,“要坚持不懈抓下去,推动建设节约型社会。”[10]

五、居安思危的底线思维:把住粮食安全的主动权

底线思维是指在考虑问题时做好最坏的打算和心理准备,争取实现最大期望值的一种科学思维方法。习近平关于粮食安全重要论述蕴含的底线思维方法,对牢固把住我国粮食安全主动权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积极研判风险,做到防患于未然。近年来,我国粮食生产取得了瞩目成就,截至2022年粮食生产实现了“十九连丰”。面对骄人的成绩,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在粮食安全这个问题上不能有丝毫麻痹大意,要未雨绸缪,始终绷紧粮食安全这根弦。他指出,全球粮食产业链供应链不确定风险增加,我国粮食供求紧平衡的格局长期不会改变,若粮食供给出问题谁都不可能救我们。

居安思危,增强忧患意识。习近平总书记警示粮食进口要适度,严防被“卡脖子”。粮食进口必须谋定而后动,若突然加大粮食进口,会影响我国经济、政治、社会的稳定,还会给全球粮价带来波动。此外,要保护物种安全,谨防被“卡脖子”。无论是种子,还是农业科学技术,若不能培育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优良品种,不能研发先进的农业机械,最终会被别人牵着“牛鼻子”走。因此,要“发挥新型举国体制优势,踔厉奋发、奋起直追,加快实现科技自立自强。”[11]最后,习近平总书记要求杜绝“舌尖上的浪费”。一方面,要形成勤俭节约的良好风尚。节约粮食要从娃娃抓起,从每个家庭抓起,让节约粮食在全社会蔚然成风。另一方面,“从田间到餐桌”的全过程也要杜绝浪费,“要注重解决粮食在收储、销售、加工过程中的浪费,这方面的问题也是严重的。”[12]

【基金项目:河南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项目(学位与研究生教育)“以党史为重点的四史融入研究生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研究与实践”(2021SJGLX132Y);河南省高校大学生创业项目“构建智慧农场数字化粮食安全治理平台”(202310463073);河南工业大学教育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项目“爱国主义精神贯穿学校教育研究”(JXYJ-Z201908)阶段性成果】

【作者杨丽系河南工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景怡宁系首都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2012年版,第875页。

[2]《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2卷,外文出版社2017年版,第10页。

[3]《习近平关于国家粮食安全论述摘编》,中央文献出版社2023年版,第3页。

[4]《习近平在海南考察时强调 解放思想开拓创新团结奋斗攻坚克难 加快建设具有世界影响力的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人民日报》2022年4月14日。

[5]《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4卷,外文出版社2022年版,第511页。

[6]习近平:《在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人民日报》2013年12月24 日。

[7]《习近平出席亚太经合组织第二十八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人民日报》2021年11月13日。

[8]《习近平向“杂交水稻援外与世界粮食安全”国际论坛发表书面致辞》,《人民日报》2022 年11月13日。

[9]习近平:《加快建设农业强国 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求是》2023年第6期。

[10]习近平:《把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 在推动社会保障事业高质量发展上持续用力》,《人民日报》2022年3月7日。

[11]习近平:《把科技的命脉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 不断提升我国发展独立性自主性安全性》,《人民日报》2022年6月30日。

[12]习近平:《论“三农”工作》,中央文献出版社2022年版,第82页。

责任编辑:张弛校对:王梓辰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事业单位事业单位标识证书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