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理论网:践行习近平经济思想的系统观念

中国理论网:践行习近平经济思想的系统观念

摘要:践行习近平经济思想必须坚持系统观念,在构建新发展格局上要统筹扩大内需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现精准对接;在区域协调发展上要统筹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促进城乡融合;在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上要统筹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以新安全格局保障新发展格局。

关键词:习近平经济思想;系统观念;高质量发展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国发展面临的形势错综复杂,国际政治经济环境不利因素增多,国内周期性和结构性矛盾叠加。”[1]2023年既是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又是疫情后经济恢复发展的一年。一年来,国际形势风高浪急,“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对我实施了全方位的遏制、围堵、打压”[2],世界经济复苏乏力,南北发展鸿沟加剧,地缘政治和地区热点问题此起彼伏,“世界之变、时代之变、历史之变正以前所未有的方式展开”[3]。国内改革发展稳定任务艰巨繁重,中国经济正处于回升向好和高质量发展“叠加期”,有效需求疲软、社会预期不稳,经济回升向好势头仍需巩固。必须以习近平经济思想为指导,平衡供需、城乡互促、发展安全并重,坚持系统观念,“做到远近结合、上下贯通、内容协调”[4],“确保中国式现代化锚定奋斗目标行稳致远”[5]。

一、统筹扩大内需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坚决贯彻落实扩大内需战略规划纲要,尽快形成完整内需体系。”[6]扩大国内需求,需要消费和投资“两手抓”、两促进。提升就业质量增加劳动者劳动收入,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扩大中等收入群体规模,使居民有稳定收入去消费,健全产品和服务标准体系,持续提高产品和服务质量,培育和发展中华老字号和更多国货精品,使居民没有后顾之忧敢消费,推动增加高品质基本消费品供给,优化城市交通网络布局,推进无障碍设施建设,培育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使居民消费环境优获得感强愿消费。要扩大有效投资,充分发挥投资对扩大内需的关键作用,完善制造型企业股权、债券融资工具,扩大先进制造领域投资,加大制造业技术改造力度,增强城际、省际、跨城市群交通联系,完善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超前布局新能源基础设施建设,发展新型电力和清洁能源,推动综合性水利枢纽和调蓄工程建设,大力发展冷链物流,全面提升城市固废处理能力,建设大科学装置和共性基础技术平台。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把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机结合起来,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7]以实体经济为支撑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是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主攻方向。首先是持续推进新型工业化,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这是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的实践路径。要“推动优势产业延链、新兴产业建链”[8],培育壮大先进制造业产业集群,夯实制造强国根基。其次是大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提升制造环节附加值。生产性服务业是现代服务业的核心,直接为厂商服务,伦敦金融城、纽约曼哈顿、东京丸之内等世界级CBD的核心竞争力之一就在于生产性服务业高度发达,比如伦敦的保险业和航运服务、纽约的文创产业和科技金融、东京的精益制造和成本控制。生产性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的结合有助于传统制造攀升至更高的价值链环节,推动服务型制造和智能制造,美国的现代产业体系之所以拥有德日制造业难以企及的强势地位,就在于二三产业实现了深度融合。最后是在5G、人工智能、超级计算、新能源等前沿“领跑”领域“积极抢位发展”[9]。中国拥有一手“独门绝技”,就是“有利于新技术快速大规模应用和迭代升级的独特优势”[10],铺设高铁、建5G基站和移动支付、团购拼单、共享经济的迅速普及皆是例证。要锻造长板,勇于开辟新赛道、塑造发展新动能,建强高质量发展的动力系统。

二、统筹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

习近平总书记2013年在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上首次提出:“推进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11]科学揭示了新型城镇化的本质特征。作为更有效率的空间形式,新型城镇化始终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核心引擎之一。党的二十大强调:“以城市群、都市圈为依托构建大中小城市协调发展格局。”[12]为新时代新征程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高质量、可持续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

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深圳和上海受惠于中央兴办经济特区和浦东开发开放的历史性决策,分别崛起为粤港澳大湾区和长三角经济体量最大的城市,成为全国最具活力的增长极和动力源。新时代新征程,深圳和上海要扮演好大湾区和长三角两大城市群高质量发展的“开路先锋”,聚焦科技创新策源、全球资源配置和高端产业引领等高能级核心城市功能绵绵用力,不断提升城市发展能级和核心竞争力。深圳要重点办好前海深港合作区,汲取福田CBD和香港中环CBD在金融创新等方面的改革经验,在总部经济和生产性服务业上创新发展,打造更高水平的中央商务区,围绕人工智能、智慧城市、新材料等高新技术领域,同香港创科资源强强联合,加快科技体制改革和新质生产力生成。上海要依托浦东这片改革“试验田”,推动陆家嘴金融城在金融中心建设上大胆改革、提升功能,推动张江科学城对标世界级科创高地塑造全创新链竞争优势,推动临港新片区“更高水平对外开放”[13]。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西部有条件的省区,要有意识地培育多个中心城市。”[14]近年来,“强省会”战略成为越来越多省区的路径选择。成都,正是得益于四川省长期的重点培育与扶持,成长为与重庆比肩的西南地区国家中心城市。西安,也是在陕西省的大力支持下,拿下了西部地区唯一的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这个政策平台。在新型城镇化的历史进程中,省会城市做大具有一定的发展合理性,因为“不平衡是普遍的,要在发展中促进相对平衡。这是区域协调发展的辩证法”[15],省会城市作为一省的经济中心、行政中心、科教中心和交通枢纽,在区位和历史沿革中天然具备发展为中心城市的优越条件,人口向省会城市的迁移反映的是人民群众向往大城市高品质生活的美好愿望。但省会城市不能片面强调虹吸效应和极化效应,以至枯竭掉周边地区的资源和发展生机,要在共同富裕和联动发展的思维引领下,产业合理分工、功能优化配置,走出一条“以副辅主、主副共兴”[16]的新路。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城市不仅要有高度,更要有温度。”[17]城市的温度体现在本地市民的幸福生活上,也体现在对外来务工人员的关心关怀上。“重要的是衔接好安居和乐业,让群众住得稳、过得安、有奔头”[18]。要“适应我国房地产市场供求关系发生重大变化的新形势”[19],盘活闲置房产,规范性发展长租房市场,做好“保交楼”,试行房企“白名单”制度,加大差异化、多样化住房供给,满足人民群众不同层次的居住需求。增强数字经济对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的赋能,加大对快递小哥、网约车司机、带货主播、外卖骑手等新就业群体的劳动保护,做好大学生、农民工、转业军人等重点群体的就业服务,鼓励“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严厉打击拖薪欠薪和劳动侵权行为。推动教育资源优质均衡发展,落实教育“双减”政策,“做好科学教育加法”[20],推进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显著减轻家庭生育养育教育负担”[21]。

乡村全面振兴,不能只靠农业农村农民“单打独斗”,必须走城乡融合发展之路,尤其要“构建以县城为枢纽、以小城镇为节点的县域经济体系”[22]。要坚持产城融合原则,避免县域出现产业“空心化”,促进县城有机融入国家高速网和高铁网,织密县城的现代物流体系网络,稳步提高公共服务水平,做好当地居民“就地城镇化”。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23]要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乡村产业,坚决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的底线,促进农民增收致富。“要以发展现代化大农业为主攻方向”[24],严守永久基本农田红线,“逐步把永久基本农田全部建成高标准农田”[25],打赢种业振兴攻坚战,确保国家粮食安全。推广“千万工程”经验,加强农村人均环境整治,推动“四下基层”常态化长效化,发展党建引领下的农村基层全过程人民民主,践行新时代“枫桥经验”和“浦江经验”,着力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不断提升农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三、统筹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加快推进国家安全体系和能力现代化,以新安全格局保障新发展格局。”[26]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首次将“统筹发展和安全”上升为五年规划的指导思想。三年多来,人们对安全发展的重要性认识越来越深刻,愈发意识到“安全是发展的基础,稳定是强盛的前提”[27]。要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实现发展和安全的动态平衡”[28]。

坚持政治安全、人民安全、国家利益至上有机统一。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民安全是国家安全的宗旨,政治安全是国家安全的根本,国家利益至上是国家安全的准则。”[29]三者结合实现了党长期执政、国家长治久安、人民幸福安康的辩证统一。维护政治安全,最重要的是捍卫人民民主专政的国体和人民代表大会的政体,维护党的执政地位和领导核心地位,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要严守意识形态阵地,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铸魂,自觉抵制资产阶级自由化,壮大奋进新时代的主流思想舆论。维护人民安全,本质上就是“把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30],要始终绷紧安全生产这根弦,加强韧性城市建设,筑牢健康中国战略的基层防线,把城乡防灾减灾救灾体系建设摆在更为重要的位置,坚持平战结合,注重消防安全,维持社会治安和公共安全。国家完全统一是全体中华儿女的共同历史责任,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是国家核心利益,要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共同抵制民族分裂势力和宗教极端势力的渗透和危害,讲好中华民族故事,“讲清楚中华民族是具有强大认同度和凝聚力的命运共同体”[31]。

有效防范化解经济金融风险。总体国家安全观强调,“以经济安全为基础”[32],经济金融领域的风险是影响高质量发展的严重隐患,“必须坚持标本兼治、远近结合,牢牢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底线”[33]。首先是关键核心技术被“卡脖子”的风险。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来,中国经济深度融入世界经济,外贸实现跨越式发展,也由此形成资源和市场“两头在外”“大出大进”的发展模式。这种模式客观上加重了中国对外依存度,尤其在集成电路、光刻机、工业软件、基础算法、高端机床等方面严重依赖国外,会产生威胁我国经济安全的风险。必须坚持走科技自立自强的道路,坚决打赢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其次是产业链供应链存在的安全风险。中国虽然产业门类齐全、配套完善,但产业链供应链设计研发等关键环节仍存在空白,要坚持产业链供应链自主可控,尤其是关键环节和价值链高端环节必须留在国内,确保“极端情况下顶得上、靠得住”[34]。最后是金融领域存在的风险。中国的金融体系多年来杠杆率不断推高、“脱实向虚”倾向严重,服务实体经济质效不高,地方政府债务、房地产企业债务,同地方中小银行风险隐患叠加,容易发展成系统性风险,必须“依法将所有金融活动全部纳入监管”[35],发挥各级金融委员会和金融工委领导全国金融工作的作用,走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加快建设金融强国。

主动塑造于我有利的外部安全环境。随着20世纪70年代国际政治格局走向多极化,和平与发展日益成为时代主题。中国提出全球安全倡议,倡导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的安全观,积极劝和促谈,在中国的努力下,沙特和伊朗改善了关系,非洲联盟加入二十国集团,上海合作组织和金砖合作机制实现扩员。中国发展既需要和平的外部环境,又需要扩大制度型对外开放,必须更好维护开放安全。一方面要运筹帷幄大国关系,践行真正的多边主义。强化与俄罗斯的经贸合作、政治互信、睦邻友好和战略协作,稳定中美关系不冲突、不失速,促进中国式现代化与欧洲一体化相互成就,坚持中日战略互惠的关系定位,扩大金砖国家在国际事务中的话语权和影响力。另一方面要经略周边稳定大局,坚决反对外来干涉和“长臂管辖”。“我们要坚持贯彻新时代党解决台湾问题的总体方略,坚持一个中国原则和‘九二共识’,深化两岸各领域融合发展,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36]还要秉持亲诚惠容理念和正确义利观推进同周边国家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在互联互通中共享发展机遇。

(作者简介:刘启瑞,中南财经政法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研究生;栾永玉,中南财经政法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生导师、教授。)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召开党外人士座谈会》,《人民日报》2023年12月9日,第1版。

[2]习近平:《正确引导民营经济健康发展高质量发展》,《人民日报》2023年3月7日。

[3]习近平:《建设开放包容、互联互通、共同发展的世界》,《人民日报》2023年10月19日。

[4]习近平:《推进中国式现代化需要处理好若干重大关系》,《求是》2023年第19期。

[5]习近平:《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求是》2023年第11期。

[6]习近平:《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 把握未来发展主动权》,《求是》2023年第8期。

[7]习近平:《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人民日报》2023年3月6日。

[8]习近平:《进一步推动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 更好支撑和服务中国式现代化》,《人民日报》2023年10月13日。

[9]习近平:《解放思想开拓进取扬长补短固本兴新 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江西篇章》,《人民日报》2023年10月14日。

[10]习近平:《正确认识和把握中长期经济社会发展重大问题》,《求是》2021年第2期。

[11]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习近平关于城市工作论述摘编》,中央文献出版社2023年版,第23页。

[12]习近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求是》2022年第21期。

[13]习近平:《推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取得新的重大突破 在中国式现代化中更好发挥引领示范作用》,《人民日报》2023年12月1日。

[14]习近平:《国家中长期经济社会发展战略若干重大问题》,《求是》2020年第21期。

[15]习近平:《推动形成优势互补高质量发展的区域经济布局》,《求是》2019年第24期。

[16]习近平:《以更加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推进各项工作 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不断迈上新台阶》,《人民日报》2023年5月13日。

[17]习近平:《聚焦建设“五个中心”重要使命 加快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人民日报》2023年12月4日。

[18]习近平:《坚定信心保持定力 稳扎稳打善作善成 推动雄安新区建设不断取得新进展》,《人民日报》2023年5月11日。

[19]《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 分析研究当前经济形势和经济工作》,《人民日报》2023年7月25日。

[20]习近平:《加强基础研究 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求是》2023年第15期。

[21]习近平:《加快建设以实体经济为支撑的现代化产业体系 以人口高质量发展支撑中国式现代化》,《人民日报》2023年5月6日。

[22]习近平:《着眼全国大局发挥自身优势明确主攻方向 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陕西篇章》,《人民日报》2023年5月18日。

[23]习近平:《加快建设农业强国 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求是》2023年第6期。

[24]习近平:《牢牢把握在国家发展大局中的战略定位 奋力开创黑龙江高质量发展新局面》,《人民日报》2023年9月9日。

[25]习近平:《切实加强耕地保护 抓好盐碱地综合改造利用》,《求是》2023年第23期。

[26]习近平:《加快推进国家安全体系和能力现代化 以新安全格局保障新发展格局》,《人民日报》2023年5月31日。

[27]习近平:《在第十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的讲话》,《人民日报》2023年3月14日。

[28]习近平:《坚持系统思维构建大安全格局 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提供坚强保障》,《人民日报》2020年12月13日。

[29]习近平:《全面贯彻落实总体国家安全观 开创新时代国家安全工作新局面》,《人民日报》2018年4月18日。

[30]习近平:《在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大会上的讲话》,《求是》2020年第20期。

[31]习近平:《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推进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人民日报》2023年10月29日。

[32]习近平:《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 走中国特色国家安全道路》,《人民日报》2014年4月16日。

[33]习近平:《当前经济工作的几个重大问题》,《求是》2023年第4期。

[34]习近平:《牢牢把握东北的重要使命 奋力谱写东北全面振兴新篇章》,《人民日报》2023年9月10日。

[35]《中央金融工作会议在北京举行》,《人民日报》2023年11月1日。

[36]习近平:《在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130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人民日报》2023年12月27日。

责任编辑:张弛校对:王梓辰最后修改:
0
事业单位事业单位标识证书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