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让年终考核“变了味”

别让年终考核“变了味”

111

又是一年考核时。考核是知事识人的“试金石”。然而在现实中,有的考核却“变了味”,成为基层的沉重负担和“痛苦之源”。有些群众反映“考核就像车轮战,一轮一轮不间断”“考核标准格式化,沿用陈旧的考核标准,无法做到与时俱进”“各级考核层层加码,考核就像学生面对一场没有标准答案的考试一般,让人苦不堪言”。破解这些乱象,就要抽丝剥茧,使考核真正回归其激励绩效的本质。

何谓考核?“考核”的词义为“考定核查”,语出《颜氏家训·省事》:“有一礼官,耻为此让,苦欲留连,强加考核。”此处的“考核”还偏于“验核”之意,而我们现今的“考核”是“一‘考’一‘核’”的逻辑闭环。工作中,我们不能为“考”而“考”,还必须有“核”的过程;“核”的前提是要有“考”的标向,这样才能完成考核的闭环管理。“考”不是一把万能“钥匙”,所考事项必须着眼于重大重点重要,如果把所有工作都纳入“考题”当中以此推动工作,就未免过于简单化、形式化,在“内卷”中耗费大量时间和精力;“核”也不是拍拍“脑袋”,凭着感觉打“对号”,必须与平时工作结合起来、与工作实效结合起来,真正摸清实底、掌握实情、评出实绩。

为何而考?首先能够明确的是,考核并非目的,而是手段和过程。考核是为了实现正向激励,让实绩导向更加明确和坚定。往小说,考核就是为了调集资源力量,推动日常工作的顺利开展,同时采用激励性手段激发人们干事创业热情;往大说,我们正处于建设中国式现代化的伟大征程上,面临可能到来的风高浪急甚至惊涛骇浪的重大考验,做好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难度更大、要求更高。完成这样的新时代使命,实现高质量发展,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就必须建立起有效的激励机制,以优良作风狠抓工作落实,以新的气象和作为开辟新局、开启新程。

考些什么?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胡子眉毛一把抓”,过多过乱,就会使基层无法应对,“弄虚作假”“消极应付”“流于形式”的问题也就随之产生。只有把“标杆”立好,大家才会有所正确趋向。因此,这些“标杆”指向,要聚焦于党中央决策部署和对本地区本部门本领域工作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的主要情况和重点问题;是体现新发展理念、统筹发展和安全、守牢风险底线、群众急难愁盼的具体工作和推进成效;是易于考订、可考可较的重点任务指标,如果这些指标模棱两可、可左可右,就会大大降低考核的权威性和科学性。

怎样来考?考核是门大学问,考得科学得当就能起到激发干劲、促进工作的作用,否则,就会适得其反。要使考核有良好成效,必须定好“赛道”,所要考核的科目内容在年初就要明确好,“比什么”“考哪些”都要使基层一清二楚;必须把好“限度”,所要求的指标不是越高或越多越好,而是有一个限度地划定,完成即可而不是无限度的比拼与内耗;必须做好“瘦身”,考核不是面面俱到,应把无足轻重、难于定性或定量的指标坚决去除掉,避免考核误入形式化的陷阱;必须讲求“权衡”,每项工作的重要程度、每个指标的不同层面都要有所兼顾与侧重,需要赋予分值不等的权重,使每项工作的考核都变得更加科学合理;必须保持“稳定”,不能朝令夕改,否则让基层处于无所参照和无所适从的状态。

“重奖之下必有勇夫,重压之下必有造假。”跳出这样的怪圈,需要我们不断进行探索和完善,使考核既带有“牙齿”,还应更富于“科学”,使考核不再成为人们反复诟病、产生形式主义的多发地,而应使其真正成为促进事业发展的“竞技场”和识人用人的“试金石”。

责任编辑:魏翔校对:张慕琪最后修改:
0
事业单位事业单位标识证书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