汇聚众力众智 为首都发展谋新篇

汇聚众力众智 为首都发展谋新篇

委员分界别组讨论市政协常委会工作报告

1月20日上午,市政协十四届二次会议隆重开幕。图为委员正在认真听取政协北京市第十四届委员会常务委员会工作报告。 本报记者 方非摄

本报记者 潘福达 孙颖 孙乐琪 刘苏雅 马婧 王广燕

1月20日下午,出席市政协十四届二次会议的政协委员分界别组讨论了市政协常委会工作报告和提案工作报告。委员们纷纷表示,报告内容丰富、重点突出,围绕中心工作从多个方面对政协一年来的工作进行总结,是提气鼓劲、催人奋进的好报告。在各分组讨论会场,委员们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饱满的履职热情,踊跃发言,气氛热烈。

谈感受

报告数据详实工作务实

“制定了进一步加强调查研究工作意见和大兴调查研究实施方案,制定了民主监督组工作规则,制定了委员工作室建设与运行办法……”在致公党小组会上,市政协委员、致公党北京市委专职副主委刘学增细数市政协去年加强制度化规范化建设的内容。他说,2023年市政协在制度建设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将过去行之有效的制度和措施固定下来,在履职机制建设方面做得非常好,取得了很多成果。

“2023年,市政协开展了全周期的学习、全方位的协商、全渠道的监督,提案质量、提案效果明显提高。”市政协委员、中国中医科学院二级教授杨金生也表示。

“组织各类履职活动1300余次,立案提案1248件,反映社情民意信息1978篇……”市政协委员、中国科学院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研究员顾行发说,政协常委会工作报告数据详实工作务实。“报告每个数据的背后都是实实在在的工作,成绩有目共睹!”市政协委员、致公党北京市委秘书长李满英说。

委员们一边热议报告,一边回顾自己参与的调研活动,纷纷表示2024年要继续积极地参加政协各项学习、调研活动,进一步提高履职能力,争取做出比2023年更多的贡献。

聚共识

为首都发展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2024年是新中国成立75周年,是实施“十四五”规划的关键一年。市政协常委会工作报告提出,新的一年要更好发挥专门协商机构作用,深入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为谱写新时代首都发展新篇章贡献智慧和力量。委员们表示,报告亮出了为推动新时代首都新发展凝心聚力、贡献力量的宣言书。

“认真聆听了报告,我倍感振奋!”来自科技界别的市政协委员、奇安信集团董事长齐向东认为,报告清晰展示了过去一年市政协优异的工作成果,他注意到“高质量”成了贯穿过去一年的关键词。作为市政协的一名“老委员”,他表示将继续担当作为,把人民放心里,把责任扛肩上,立足科技创新、网络安全、民营经济发展等领域,提出更高质量、更有价值的提案,为首都发展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来自经济界别的市政协委员、北京市烟草专卖局党组书记王劲栋认为,市政协常委会工作报告对过去一年工作的总结客观全面、文字精炼,展现了政协工作的新气象、新作为。“作为参与者,我感到很受鼓舞,增强了做好新一年工作的信心。”王劲栋表示,报告对于2024年的重点工作提出了新要求,作为政协委员,他将在新的一年里积极做好履职工作,为首都发展贡献力量。

建诤言

充分发挥能动性展现担当作为

市政协常委会工作报告提出,不断提升建言新时代首都发展的质量和水平,这引起了委员们的强烈共鸣。

“报告中提到‘坚持先调研后协商、不调研不协商’,还有‘以见微知著的眼力发现问题,以科学严谨的方法分析问题,以直言不讳的勇气指出问题’。”来自文艺界别的市政协委员、北京广播电视台主持人李杨薇对报告中的两句话印象十分深刻。李杨薇说,报告鼓舞政协委员们深入一线察实情,科学分析谋良策,充分交流聚共识,汇聚真知建诤言。在未来的履职工作中,她将继续以记者的眼睛发现问题,以政协委员的身份推动解决问题,积极建言献策,为助推首都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

“深入一线察实情,科学分析谋良策,充分交流聚共识,汇聚真知建诤言。”来自科技界别的市政协委员、北京佳讯飞鸿电气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林菁对报告中的这句话感触颇深。围绕“北京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和“以企业为主体的创新”两个话题,林菁参与了多次调研活动,走进了本市大中小科技企业,亲身感受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并通过深入交流凝聚共识。

针对报告中提到的2024年重点协商议题之一的“青年科技人才的成长”话题,医药卫生界别的委员们展开热议。

“优秀的青年人愿意选择北京,北京才能越来越好。”北大第一医院大内科主任李海潮说,“人不够”是不少医疗机构发展过程中难以避免的“掣肘之困”。李海潮表示,该怎么通过制定适宜的激励政策给青年人才创造更好的条件,让他们愿意留在北京、建设北京,是各行各业都应未雨绸缪、深入探讨的议题。

“留住人才是促进医疗机构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北京回龙观医院精神科主任医师李献云谈到了自己在日常工作中的切实感受:“相较于大型综合医院,精神专科医院往往不是青年人才的首选,这会制约学科未来发展的前景。”

怎么让精神科更加吸引青年人才?李献云认为,首先应让公众看到精神心理健康的重要性,让青年人才意识到专业前景的“大有可为”,提高领域人才的专业认同感。同时,精神心理治疗的服务收费还有待进一步合理调整,让收入水平对专业人才更有吸引力。

责任编辑:张弛校对:王梓辰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事业单位事业单位标识证书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