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理论网:不断巩固中华文化主体性

中国理论网:不断巩固中华文化主体性

文化关乎国本、国运,任何民族、任何文化要立得住、行得远,就必须有自己的主体性,文化主体性是民族自立自强的根本维系。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深刻指出:“有了文化主体性,就有了文化意义上坚定的自我,文化自信就有了根本依托,中国共产党就有了引领时代的强大文化力量,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就有了国家认同的坚实文化基础,中华文明就有了和世界其他文明交流互鉴的鲜明文化特性。”[1]新时代新征程,不断巩固中华文化主体性,对于实现中华民族精神意义上的独立自主,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人是文化的存在,也是生活在特定集体中的人,人的文化主体性是在一定时空场域中展开的。所谓文化主体性,意指文化实践者的主体性,即文化主体在文化实践过程中表现出来的自觉性、自主性、能动性和创造性。文化自身并不具有主体性,文化主体性归根结底是人们在社会生产实践中确证的人的主体性在思想形塑、精神凝聚、文化创造层面的反映,它来自于人们对自身民族的主体认同,对民族文化的价值认同。因此,中华文化主体性具有三层含义。第一层含义,中华民族是中华文化的创造主体、建设主体和发展主体,中华文化主体性体现为中华民族的文化主体性;第二层含义,中国共产党是中华文化的传承者和弘扬者,自然是中华文化主体性的承继者,中华文化主体性也具体表现为中国共产党的文化主体性;第三层含义,中华文化主体性还体现为中华文化在同外来文化交流、交融、交锋中表达出来的独立性和自主性。以上三重含义共同构成了中华文化主体性的意蕴内涵。

文化主体性的呈现经历了一个历史的过程,文化主体性的正式出场伴随着人类历史从民族历史走向世界历史的宏大叙事。自古以来,中华民族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充分发挥文化主体性,创造了辉煌灿烂的中华文化。中华文化主体性正是植根于五千多年源远流长的中华文明,在历史舞台上展现出独特的中国魅力。近代以后,面对现代化的世界历史潮流,当时的中华文化已无力适应中国社会现代化转型发展的需要。中西文明的激烈对撞、西方对中国的侵略,都给我们带来了深重的民族危机,中华文化遭受到前所未有的挑战。这让一些国人产生了文化自卑甚至文化自弃的心理,中华民族的文化主体性遭遇危机,中华文化主体性遂蒙尘式微、日渐迷失。正值这一紧要关头,马克思主义的传入、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则给中华文化的发展带来了新的生机。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在近代中国最危急的时刻,中国共产党人找到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并坚持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用马克思主义真理的力量激活了中华民族历经几千年创造的伟大文明,使中华文明再次迸发出强大精神力量。”[2]中国共产党在不断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推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不断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实现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不断借鉴吸收人类一切优秀文明成果中,带领人民在中华大地上找回、发展、巩固了文化主体性,成功实现了中华文化主体性的复归。

不断巩固中华文化主体性,这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一个基础性、根本性、战略性的问题。新时代新征程,我们要深刻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化主体性”的重要论述,牢牢把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个根本遵循,不断增强和激发中华文化主体性,努力完成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时代任务。

第一,坚持党的领导。中国共产党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的无产阶级政党,是代表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进政党,具有强烈的民族主体意识。中国共产党自诞生之日起就高度重视文化,具有高度的民族自觉和鲜明的文化自信,是中华文化主体性的继承者与弘扬者。党不仅改变了中华民族的历史命运,也改变了中国人民的精神面貌,中华文化主体性是“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在中国大地上建立起来的”[3]。在新时代不断巩固中华文化主体性,决不能离开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必须始终坚持党的文化领导权,坚持以意识形态为核心的文化领导权。要坚持和加强党对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全面领导,充分发挥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凝聚人心、团结群众、引导社会的重要作用。要坚持党对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做好意识形态这一项为国家立心、为民族立魂的极端重要的工作,充分发挥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价值引领、思想指引和力量凝聚的强大功能。面对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继续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新的文化使命,我们党必须坚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特别是习近平文化思想的科学指导,坚持党的文化领导权,不断提高党领导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能力和水平,不断巩固中华文化主体性。

第二,坚持守正创新。创新是文化的生命力,发展中华文化离不开坚持守正基础上的文化创新。“两个结合”是推动当代中国文化发展的守正创新之法。巩固中华文化主体性,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推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马克思主义的发展、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时代化,本身就代表着中国共产党文化主体性的增强。要把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尤其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我们党领导人民开展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根本指引,始终坚持“两个结合”尤其是“第二个结合”,既要坚持马克思主义这个“魂脉”,也不能抛弃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这个“根脉”,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机结合、融合,“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对5000多年中华文明宝库进行全面挖掘,用马克思主义激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富有生命力的优秀因子并赋予新的时代内涵,将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和丰富智慧更深层次地注入马克思主义,有效把马克思主义思想精髓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华贯通起来”[4]。既使马克思主义真正具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品格,又使中华文化逐步实现同现代社会需要相适应的转型发展,在推动“两个结合”中不断增强文化自信自强的主体意识,以党的文化主体性不断提升为党和国家事业提供坚强思想保证,汇聚强大文化力量。

第三,坚持独立自主。独立自主是中华文化主体性的深刻彰显,也是保持和巩固中华文化主体性的实践要求。文化发展的独立自主事关国运兴衰、文化安全和精神独立性。要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主动权和话语权,独立自主建构符合中国国情实际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防止资产阶级自由化,防范意识形态渗透,化解意识形态风险,筑牢意识形态阵地。要维护文化安全,坚持社会主义文化发展方向,不断增强中华文化主体意识,防范和抵御不良文化的影响,增强文化整体竞争力、影响力和软实力,坚决赓续民族文化血脉,持续维护人民精神家园。要坚定文化自信,做到以中华文化为本位,既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继承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也要借鉴吸收人类一切优秀文明成果,博采众长、兼收并蓄,做到自主创新与吸收借鉴相统一,在中华文化主体性的增强与巩固之中,不断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新局面,铸造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新辉煌。

(作者单位:武汉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责任编辑:张弛校对:王梓辰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事业单位事业单位标识证书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