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乡“土特产”扩容 丰富菜篮子鼓起钱袋子

家乡“土特产”扩容 丰富菜篮子鼓起钱袋子

 近日,来自广西的11个小朋友在哈尔滨游玩,被网友亲切地称为“小砂糖橘”。广西人民为了感谢黑龙江对“小砂糖橘”们的热情招待,特意给东北“老铁”送去砂糖橘作为谢礼。一时间,广西砂糖橘成为冬季水果的“顶流”。

 记者:汪奇文、梁舜、吴思思、田子骏

  新华社音视频部制作

近期最吸引眼球的事件莫过于“南方小土豆”研学“尔滨”了,由此也引出了诸多话题。为了答谢“尔滨”对11位广西小老表的照顾,广西一次给哈尔滨赠送了189吨砂糖橘和沃柑,“尔滨”马上给广西回赠了10万盒优质抚远蔓越莓。这一回礼不当紧,许多人才知道蔓越莓不是从境外进口,而是黑龙江的新特产。

南北友情互动变成“农业大摸底”,炸出各地“隐藏款”特色农产品,这是始料未及的。甘肃张掖的南美对虾、四川雅安的鱼子酱、安徽六安的鹅肝、山西临猗的大闸蟹……陆续走进大众视野。

在大家原本的认知中,一方水土孕育一方物产。蔓越莓原生于北美,如今在东北的抚远安了家;很多人都知道法国鹅肝是法餐的灵魂,而如今安徽的六安成了鹅肝之乡;比黄金还贵重的鱼子酱是俄罗斯的骄傲,如今四川雅安生产的鱼子酱品质也不弱;南美对虾当然原产于南美,而如今甘肃也可以规模化批量生产。这些宝贝,并非传统意义上的土特产,而是农业生产空间拓宽的产物。

农业生产具有空间的广延性,在技术不断创新的背景下,可以创造出新的农业样式,产出新的品物。如采用大棚技术,种植蔬菜就突破了季节限制,可以吃上以前当季吃不到的东西。随着农业科技不断发展,设施农业日渐成熟并广泛应用,大大拓展了农业特产的空间局限,激活了以前沉睡着的资源,让农业发展的更多可能性变为现实。

“新土特产”不断发展扩容,丰富了群众的“菜篮子”,鼓起了农民的“钱袋子”。“新土特产”种养基地建设,让消费者的口味有了更多选择,成为乡村振兴的产业支撑,同时也为群众持续增收开源拓路。“新土特产”的价值不单是为群众带来可观的收入,更重要的是提供了一种可持续发展的农业模式,为农业现代化注入了新的活力。

“新土特产”背后所隐藏的意涵深刻,反映了在全球化背景下我国农业发生的巨大变化。“新土特产”并不是碰大运“碰”来的偶然现象,而是在一系列条件下产业变迁优化的结果。“新土特产”实现规模化,客观上要求必须有产业政策的配套和农业科技的输入,以及乡村振兴政策的支持。只有政府对“新土特产”产业舍得投入,群众对种养“新土特产”普遍认可,市场对“新土特产”能够接受,“新土特产”才能形成大气候。

培育“新土特产”关键是要有带头人。有热情、有知识、有号召力的“新农人”领路示范,在品种、品质、品牌上下足功夫,产品顺应市场标准化趋势,让“新土特产”不仅产得出,还叫得响、销得旺,才是硬道理。在现代化的市场背景下,“新土特产”只有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成为品牌,深入人心,得到广泛的市场认可,才能立地扎根,长红不衰。

南北大送礼,带出农业大摸底。社交媒体把这些被掩藏的“新土特产”曝出大名,自然是好事一桩。通过政策激励与市场运作双轮驱动,不断挖掘“土”资源,持续放大“特”优势,全面提高“产”效益,让越来越多的“新土特产”在“守正”和“创新”中挺起乡村振兴的产业脊梁。(来源:宣讲家网)

作者单位:淮滨县委组织部干部 

【声明:本文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立场,仅供参考。本文系宣讲家网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来源;视频转载自新华社,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责任编辑:吴成玲校对:张慕琪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事业单位事业单位标识证书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