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理论网:习近平文化思想理论内涵的三维探析

中国理论网:习近平文化思想理论内涵的三维探析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围绕繁荣发展新时代中华文化提出了一系列新论述、新要求,做出了一系列新部署,形成了习近平文化思想。全国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会议于2023年10月在北京召开,这次会议创造性地提出了习近平文化思想。习近平文化思想是一个内涵丰富、逻辑严密的理论体系,涉及新时代文化建设的方方面面,为做好新时代文化工作提供理论遵循和根本指针。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一个没有精神力量的民族难以自立自强,一项没有文化支撑的事业难以持续长久。”[1]作为一个科学的理论体系,习近平文化思想既有文化理论上的突出亮点,又有文化工作上的部署要求,是一个理论与实践并重、真理与价值结合、现代与传统契合的文化思想体系。“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国运强。”[2]文化的繁荣发展程度与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作为新时代文化工作的根本指针,习近平文化思想根溯于马克思主义文明观,继承发展党在革命、建设和改革不同历史时期的文化思想,总结提炼新时代文化建设的伟大成就,特别是文化事业繁荣兴盛,文化产业兴旺发达的实践历程。为了更好地把握这一博大精深的思想文化体系,本文尝试从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重要论述、增强中华文化主体性和“两个结合”这三个维度入手,体悟习近平文化思想的精髓要义。

一、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文化、民族文化的论述

马克思认为,文化的本质就是人在特定的实践活动中使自己的本质力量对象化的过程。受此影响,恩格斯阐述了生产与文化的辩证关系,强调在所有的人实行明智分工的条件下,不仅生产的东西可以满足全体社会成员丰裕的消费和造成充足的储备,而且使每个人都有充分的闲暇时间去获得历史上遗留下来的文化——科学、艺术、社交方式等等——中一切真正有价值的东西[3]。在此基础上,恩格斯进一步强调“文化上的每一个进步,都是迈向自由的一步。”[4]恩格斯的论述一方面深刻阐释了生产活动对文化发展的前提性和基础性作用,生产水平和效率的提高使得人民从辛苦工作中解放出来,为人们进行文化活动和精神生活提供有利条件;另一方面,恩格斯还深入揭示了文化发展与人的自由解放之间相互促进的辩证关系。恩格斯的论述不仅强调物质对意识的决定作用,而且注重发挥意识、精神的“第二性作用”。在民族文化方面,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也进行了相应的阐述,强调民族本土文化“并不是随心所欲地创造,并不是在他们自己选定的条件下创造,而是在直接碰到的、既定的、从过去承继下来的条件下创造。”[5]由此可见,不同国家和民族必须在既定的社会历史条件下发展本民族文化,而不能超越这个条件。同时,马克思和恩格斯认为民族文化向世界文化的转变是一个经验事实。人类文化是一个经验的、客观的发展过程,是以物质生产力发展为基础的、从地域和民族性历史向世界历史的转变过程。但是,这种转变过程并不是像黑格尔等德国哲学家所想象的自我意识、世界精神或者某个形而上学幽灵的某种纯粹的抽象行动。[6]这种民族文化向世界文化的转变是纯粹物质的、可以通过经验证明的行动。随着生产方式和交往的不断发展,各民族之间自然形成的分工和封闭状态就会被逐渐破坏,各个民族的历史文化就越来越融入世界文化体系之中。总而言之,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重要论述,为我们界定文化的本质内涵,梳理文化与生产和人的自由解放的逻辑关系,为加强中华文化理论梳理和学理性建设提供了有力的文化支撑,为习近平文化思想的形成和发展丰富奠定了深厚的理论基础。

二、从增强“中华文化主体性”看习近平文化思想

主体性是一个哲学范畴,着眼于人与客体以及人与自我的关系,聚焦于人从“物我一体”到“物我分离”之后或者在主客体辩证运动之中人的自我身份的建构、感知和认同问题。中华文化主体性是指中华文化在发展进程中所展现的内在的质的规定性,是中华文化在同外来文化交流融合中体现的民族特质,是体现在政治、历史、实践等不同维度的价值观念体系。在近代中国,帝国主义的侵略以及本国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压迫造成中国从经济到文化以及其他各方面的落后,一些有识之士随即开始从经济到文化以及政治和其他各方面的西化改革。新文化运动更是出现全面学习西方文化,推翻旧文化的声音。这种根源于生产力落后的文化自卑断裂了中华文化主体性的根脉,自身文化自卑和崇洋观念盛行成为近现代中华文化主体性建构的严重障碍。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各国交流交往日益密切,西方国家企图凭借其在经济方面的优势通过隐蔽欺骗手段向我国渗透意识形态,潜移默化地吞噬中华民族的信仰和价值观念。鉴于近现代以来的文化自卑和新时期西方的和平演变,文化主体性的建构有着十分迫切的需求。习近平文化思想通过对中华文化的自觉、自省不断增强中华文化的主体性。习近平文化思想突出强调文化的自我意识,在文化自觉、自省中找到文化主体和精神自我。文化自觉、自省就是对中华本土文化从构建到感知、从熟悉到认同、从反思到创新的过程。文化与精神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的名片。习近平文化思想注重在文化自觉中找到中国人的丰富精神世界。这是中华民族区别于其他民族的独特文化标识。然后通过文化自省和反思,对文化内涵进行改造和创新。使之更好适应社会主流价值,与新时代先进文化相协调,从而助力现代化建设和民族复兴宏伟事业。

三、习近平文化思想是“两个结合”的重大理论成果

习近平文化思想是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同中国具体实际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而产生的重大理论成果,展现了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通共生的鲜明特质。

第一,习近平文化思想在坚持“两个结合”中开创了文化发展新空间新向度。“两个结合”中,“第一个结合”是前提和基础,体现了习近平文化思想理论上的科学性和实践上的现实性。“第二个结合”则是习近平文化思想的时代发展,展现其承典塑新,继往开来的特性。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既能够增加中国人民对马克思主义的理解和认同,不断提高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程度,又能通过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赋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以全新的内涵,增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理论性和科学性。从而为推动中国社会发展进步发挥理论伟力。

第二,习近平文化思想在“两个结合”的基础上实现了明体达用、体用贯通的高度自觉。具体来看,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更侧重于具体实际的社会实践,聚焦于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在新时代中国社会的运用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则注重文化思想的传承、发展与创新。聚焦于基本原理与传统文化的根魂融通、体用贯通。在这个意义上,第一个结合更偏向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的中国化,第二个结合则更偏向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的时代化。实现从文化大国向文化强国的跃升,必须增强中华文化软实力,展现本民族的文明力量,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习近平文化思想真正地面对并致力于完成这一历史任务。通过“两个结合”,习近平文化思想实现了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中国化、时代化的创新突破,推动了新时代我国文化建设事业繁荣进步,为促进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提供了理论遵循,为推动我国现代化建设和民族复兴事业提供科学指导和精神支撑。

习近平文化思想作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文化篇,是对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的原创性贡献。本文从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重要论述、增强中华文化主体性、“两个结合”这三个维度探赜习近平文化思想的深刻理论内涵。习近平文化思想标志着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达到了一个新的历史高度,标志着我国历史自信和文化自信达到了一个新的历史高度,标志着对文化强国建设实践经验的深刻领悟以及国际波诡云谲的文化发展大势的准确把握达到了一个新的历史高度。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瑰宝,是推动民族发展繁盛的精神支撑。习近平文化思想具有强大的精神指引和价值导向作用,从微观上体现在个人层面的深刻影响,从宏观上体现在对社会、对民族、对全人类的深远影响。在社会主义新时代,我们必须学懂弄通、学深悟透习近平文化思想的精髓要义,准确把握习近平文化思想的实践要求,做到学以致用,融会贯通。在习近平文化思想的科学指引下,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事业不断向前发展,铸造中华文化新辉煌,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为实现中国梦提供精神动力,为世界文明的永续发展贡献中国智慧和力量。

(作者系东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部党建研究所研究员)

参考文献:

[1]《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1卷,外文出版社2018年版,第52页。

[2]《习近平著作选读》第2卷,人民出版社2023年版,第33页。

[3][4]《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2012年版,第199页、第492页。

[5]《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470页。

[6]《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541页。

责任编辑:张慕琪校对:吴成玲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事业单位事业单位标识证书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