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理论网:“我将无我,不负人民”的三重逻辑论析

中国理论网:“我将无我,不负人民”的三重逻辑论析

摘要: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我将无我,不负人民”的重要论述,体现了强烈的人民情怀。其中蕴含理论、历史与价值三重逻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爱国主义是“我将无我,不负人民”的重要源泉,马克思主义的共产主义思想是“我将无我,不负人民”的重要基石,西方资本至上逻辑为“我将无我,不负人民”提供现实教训;中国共产党在各个时期的人民情怀为“我将无我,不负人民”提供现实借鉴;对新时代我们坚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弘扬“无我”,争做“大我”,践行“不负”誓言,意义重大。

关键词:人民至上;理论逻辑;历史逻辑;价值逻辑

2019年3月22日下午,意大利众议长菲科同习近平总书记举行会见,临近结束时突然问:“您当选中国国家主席的时候,是一种什么样的心情?”习近平总书记回答道:“我将无我,不负人民。我愿意做到一个‘无我’的状态,为中国的发展奉献自己。”[1]习近平总书记所说的“我将无我,不负人民”,蕴含着深刻的理论逻辑、历史逻辑与价值逻辑。

 一、“我将无我,不负人民”的理论逻辑

如何准确认识和科学推动“我将无我,不负人民”的践行,亟须自信自强,倍加珍惜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加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指导;吸收借鉴西方现代化建设中的经验教训。

(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爱国主义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蕴含的爱国主义思想历久弥新,对当今我们的爱国主义教育具有极大意义。老子曾说“宠辱若惊”,受宠受辱都像受惊。为什么会出现宠辱若惊的情况呢?老子给出了解释:“何谓宠辱若惊?宠为下,得之若惊,失之若惊,是谓宠辱若惊。”什么是受宠受辱都像受惊呢?因为宠幸常为下人,所以得到也担惊受怕,失去则胆战心惊,这就叫受宠受辱都像受惊。如何做到宠辱不惊呢?只有遵守“道纪”——树立“爱以身为天下,若可托天下”的远大理想,即出于爱民而献身天下,才可以托付天下,才能克服个人主义、利己主义,才能达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境界。林则徐、陆游、王昌龄等古人的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激励着我们一代代人为实现民族独立、国家富强和人民幸福而接续奋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爱国主义滋养了“我将无我,不负人民”。

(二)马克思主义的共产主义思想

马克思主义的共产主义思想,是指导“我将无我,不负人民”的思想理论基础。立足于资本主义社会的社会矛盾尖锐化的现实情况,贫富两极分化严重和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时常发生,揭露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致力于无产阶级政党通过革命方式消灭私有制,消除工人与劳动产品、工人与劳动活动、劳动者与自身的异化以及人与人之间的多重异化现象,建设共产主义社会,使每个人自由全面发展,把生产劳动变成了日常生活中的自然而然的需要和体验,不再是维持生活的必需方式,进而消灭私有观念和个人主义、利己主义等自私自利的思想,使每个人都成为共同体中的真正的人。马克思主义的共产主义思想着眼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指导我们不断追寻这一目标的实现,“我将无我,不负人民”正是对其的坚持与发展。

(三)西方资本至上逻辑

资本主义社会奉行资本至上原则,主张金钱至上、权力至上,造成拜物教泛滥,导致资本主义私有制成为个人主义、利己主义产生的土壤。马克思强调必须通过异化劳动与私有制的扬弃使人以一种全面的方式把握自身的本质,进而建立起人们精神境界极大提高、社会关系高度和谐的理想社会——共产主义社会。在马克思看来,个人主义、利己主义是异化劳动在精神文化上造成的异化现象,异化劳动是人的异化的本质,而人的异化的根源在于资本主义的社会制度,归根到底,资本的无限扩张是资本主义制度生存和发展的内在逻辑,是导致个人主义、利己主义的根源。因此,只有从根本上消除这一制度,才能真正消除个人主义、利己主义,这为精神文化异化问题的真正解决找到了理论的突破口,将超越西方资本主义社会的资本至上逻辑。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爱国主义是“我将无我,不负人民”的重要源泉,马克思主义的共产主义思想是“我将无我,不负人民”的重要基石,西方资本至上逻辑为“我将无我,不负人民”提供现实教训。

二、“我将无我,不负人民”的历史逻辑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改革开放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的人民情怀为“我将无我,不负人民”提供现实借鉴。中国共产党的发展史启发我们在革命、建设、改革的长期实践中,始终坚持独立自主的原则,推进“不负人民”的发展进程。独立自主并不意味着闭关自守,坚持走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推进“不负人民”的进程中,要坚持胸怀天下。我们要正确看待资本主义社会创造的现代文明成果,资本主义社会经过几百年的发展,在社会保障制度、慈善事业等方面积累了许多宝贵经验,对于这些人类优秀文明成果,我们要结合我国实际情况进行吸收。要在独立自主谋发展和对外开放取长处相结合的基础上,不断提高我国人民生活水平,为“我将无我,不负人民”提供前提和保障。

三、“我将无我,不负人民”的价值逻辑

“无产阶级的运动是绝大多数人的,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独立的运动”[2],无产阶级政党的初心就是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实现人民利益,既是中国共产党人坚定的责任担当,也是“我将无我,不负人民”这一重要论述的价值旨归[3]。

(一)坚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深刻洞察到时代发展的本质,“我们依然处在马克思主义所指明的历史时代。”[4]并且准确概括出我国发展面临的“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国际形势[5],在统筹把握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基础上,党中央提出了原创性的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开辟了新时代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是“我将无我,不负人民”在理论上的集中体现,我们要坚定不移地学习和贯彻落实。

(二)弘扬“无我”,争做“大我”,践行“不负”誓言

人终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我们要摒弃“小我”,将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国家利益相统一,将个人梦想融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努力扩展生命的厚度和宽度。用“无我”成就“大我”,终将“不负人民”。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广大青年要坚定不移听党话、跟党走,怀抱梦想又脚踏实地,敢想敢为又善作善成,立志做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新时代好青年,让青春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火热实践中绽放绚丽之花。”[6]

“我将无我,不负人民”,是在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奋斗过程中概括总结出来的。它既反映当下人民群众强烈的政治愿望,又体现中国共产党追求创造人民群众未来幸福生活及生存样态的价值理念。它既是中国共产党始终坚守的初心和使命,又是中国共产党在治国理政的实践活动中的真实践行。它是围绕“人民”展开的,它的出发点是“人民”,落脚点也是“人民”。它是中国共产党大公无私、为人民群众全心全意奉献的最高境界。需要注意的是,“不负人民”并不是只要民主,不要集中,要警惕民粹主义的危害,在实践过程中要把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和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结合起来,在民主集中制的制度框架中汇聚起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的统一力量。

“我将无我,不负人民”,只有“忘我”才能“无我”,“无我”才能“不负”。我们要从中汲取强大的精神力量,致知于行,坚定听党话跟党走,在党的带领下努力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团结奋斗!

(作者单位:北京交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参考文献:

[1]《“我将无我,不负人民”——习近平主席和中国共产党人的人民情怀》,人民网,http://politics.people.com.cn/n1/2021/1006/c1001-32246036.html,2021年10月6日。

[2]《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2012年版,第411页。

[3]陈云云:《习近平治国理政思想的价值旨归》,《广西社会科学》2015年第12期,第19-23页。

[4]《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二卷,外文出版社2017年版,第66页。

[5]《习近平关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论述摘编》,中央文献出版社2022年版,第61页。

[6]《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人民出版社2022年版,第71页。

责任编辑:张慕琪校对:吴成玲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事业单位事业单位标识证书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