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现培养选拔优秀年轻干部

发现培养选拔优秀年轻干部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大力发现储备年轻干部,注重在基层一线和困难艰苦的地方培养锻炼年轻干部,源源不断选拔使用经过实践考验的优秀年轻干部。”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抓好后继有人这个根本大计,健全培养选拔优秀年轻干部常态化工作机制,把到基层和艰苦地区锻炼成长作为年轻干部培养的重要途径。”发现培养选拔优秀年轻干部有其自身规律可遵循,各级党组织要坚持实事求是,不断探索实践,把握工作规律。

把握发现优秀年轻干部的内在规律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要“五观察五看”,即:观察干部对重大问题的思考以看其见识见解,观察干部对群众的感情以看其秉性情怀,观察干部对名利的态度以看其境界格局,观察干部的为人处事方式以看其道德品质,观察干部处理复杂问题的能力以看其综合素质。这“五观察五看”,为我们提供了发现优秀年轻干部的重要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

从面对严峻斗争考验中发现年轻干部的政治品格。我们党正在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斗争是考验年轻干部政治立场、政治方向、政治原则、政治纪律的“试金石”,是检验年轻干部政治定力、政治能力、政治本色、政治品格的“透视机”。这种考验检验不是空洞抽象、虚无缥缈的,而是鲜活生动、实实在在的;不是凌空蹈虚、无从把握的,而是脚踏实地、有迹可循的。透过政治表态、一贯言行、关键时期的表现,看其政治素养、政治品格;通过文章报告、会议发言、私下流露,看其对党的忠诚度。把对年轻干部政治素质的考察更加鲜明化、立体化、具体化,更有效地抓住事物本质。

从面对大事难事的担当作为中发现年轻干部的干事风格。大事难事看担当,攻坚克难看作为。年轻干部从整体而言,具有思想活跃、视野开阔、敢闯敢试、开拓创新的特点,具有善于表现、张扬个性、勇于担当、敢于作为的干事风格。我们要在实践中善于发现年轻干部的这些特质。特别是注意观察年轻干部在大事难事面前是否勇于面对、攻坚克难,能够爬坡过坎、滚石上山;在硬仗恶仗面前是否敢打敢拼、舍我其谁,永不懈怠、一往无前。要对年轻干部所从事的扶贫开发、防治污染、防控风险、征收拆迁等急难险重工作,进行跟踪考核、实录记载、现场体验、全程督查,真正把敢担当、善作为的优秀年轻干部及时发现、便于精准掌握。

从面对个人利益的表现中发现年轻干部的人品人格。做官先做人,做人德为先。面对涉及个人利益问题时的表现,则是衡量年轻干部人品人格的一把尺子,是折射其思想境界的一面镜子。组织上要善于用这把尺子去测量年轻干部官德水准的高度,用这面镜子去照射年轻干部思想境界的亮度。正确对待个人利益,最关键的是正确对待名利权。优秀年轻干部所表现出的好品格应该是:对名利不攀,“只留清气满乾坤”;对地位不贪,“只问攀登不问高”;对权力不占,“心底无私天地宽”。我们要通过这个视角、这个维度、这个层面去观察干部、分析干部、发现干部,提高科学性、可信度。

从个人历史的一贯表现中发现年轻干部的潜能后劲。我们要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方法论,不看一段经历,要看全部历史;不看一时表现,要看一贯表现;不看偶然所得,要看必然所获。要用历史的眼光看干部,把年轻干部放到历史长河、历史背景、历史趋势中去考察、去分析、去认识,才会发现其闪光点,发现与众不同之处,透过这些闪光点和与众不同之处,分析出年轻干部所具备的潜能后劲。对年轻干部进行跟踪考核、客观纪实、动态管理,形成观察分析干部一贯表现的政绩档案,有言可循、有据可查,为考察干部是否具有后劲长劲提供真实可靠的原始依据。

XxjdzbC007048_20230720_CBMFN0A001

山东济南济阳区部分年轻干部开展“三同”教育。新华社记者萧海川 摄

把握培养优秀年轻干部的内在规律

优秀年轻干部不是自然而然产生的,一靠个人努力,二靠组织培养。个人不断努力和组织长期培养锻炼是年轻干部成长进步的可行路径。

艰苦实践锻炼是年轻干部健康成长的“磨刀石”。只有经过艰苦环境磨砺,才能经风雨、见世面、增长才干;只有经过长期实践锤炼,才能有胆识、有智慧、有所作为。习近平总书记说过,“对那些看得准、有潜力、有发展前途的年轻干部,要敢于给他们压担子,有计划安排他们去经受锻炼。”我们培养年轻干部注重量体裁衣、因人而异、外挂下派、蹲苗历练,在大事上磨、在难事上练、在急事上践、在事理上悟,积累经验、增长才干。促进年轻干部在实践锻炼中健康成长。

党内政治生活是年轻干部健康成长的“大熔炉”。党内政治生活是加强党的自身建设的重要载体,是培养一支高素质专业化年轻干部队伍的重要保证。年轻干部有活力、有激情、有干劲,但对党内政治生活知之不多,对党的优良传统作风悟之不深,亟需在党内政治生活中加强党性修养,“补钙”“壮骨”、固本强基,坚定理想信念,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忠诚信奉者和坚定实践者,在党内政治生活这个“大熔炉”中淬火锻造、百炼成钢。

融入人民群众是年轻干部健康成长的“大课堂”。年轻干部必须牢记党的宗旨,从根本上解决“为了谁、依靠谁、我是谁”这个时代课题,真正融入人民群众之中,拜人民群众为师,虚心甘当小学生,在人民群众这个社会生活“大课堂”上,学到书本上、文件上学不到的东西,掌握实用有效的招法,从人民群众当中汲取丰富的社会经验,转化为自身的经验积淀、理论储备和实践能力,以发现和克服自身的知识短板、经验盲区、本领不足,不断地实现从经历到经验、从学历到能力、从文凭到水平、从成功到成熟的蜕变。

把握选拔优秀年轻干部的内在规律

把选拔优秀年轻干部同事业需要相一致,用当其位。选拔优秀年轻干部必须同事业发展、事业需要融为一体、内在统一,我们的事业发展到什么程度,干部选拔任用就要与之相匹配。不搞“两层皮”“两分离”,不搞为单纯选人而选人,为单纯完成班子结构而配人,为单纯满足人对岗位的需要而用人,而要按岗位需要、事业需要来选人用人,多考虑“该用谁”,少琢磨“谁该用”,坚持事业为上、以事择人、人岗相适、用当其位。提高人岗相适的匹配度,增强选人用人的实效性。

把选拔优秀年轻干部同发挥特长相结合,用其所长。年轻干部各有所长、各有所短。组织上要用其所长,避其所短,把年轻干部的长处发挥到最大化,把其短处抑制到最小化。要善于用好干部的特长,区别不同类型的干部,点拨亮点,激发闪光点,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量体裁衣、对号入座,使其特长更大程度地彰显出来。要善于张扬干部个性,对年轻干部身上表现出来的个性化特征辩证分析,既要严格约束、严格管理,又要包容个性、宽容个性,把个性特征有效地引导到干事创业上来。要善于延长拓展年轻干部特点个性持续发力的时间空间,激发和促进其正能量正效应,使创新源泉充分涌流,创造活力竞相迸发。

把选拔优秀年轻干部同成长节奏相合拍,用当其时。年轻干部成长有其自身规律性,既不能“拔苗助长”,又不能“贻误时机”。拔苗助长是为提拔而提拔,只追求提拔速度而忽视干部质量,只追求班子结构而忽略班子功能,既耽误事业,也耽误个人。“贻误时机”是提拔使用滞后于干部成熟程度,任何事物发展都有一个“度”,一旦超过这个“度”就会走向事物反面。所以,我们选拔年轻干部,要把握火候,用当其时,用在干事旺盛期,用在实绩彰显期,用在潜力迸发期,用在条件成熟期。把选拔优秀年轻干部同成长节奏、成长规律相合拍,同频共振,既不超前,又不滞后,把握尺度,恰到好处,使干部作用发挥到最佳。

XxjpsgC007231_20231125_PEPFN0A001

11月24日,宁德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干部林小渟在古田县黄田镇金翼村帮助村民采摘脐橙。新华社照片,宁德(福建),2023年11月25日

发现培养选拔优秀年轻干部是辩证统一的整体

发现培养选拔优秀年轻干部是辩证统一的整体,三个方面内在统一、有机联系、环环相扣、相辅相成。其中发现是基础和前提,发现为培养和选拔提供了重要依据、重要来源;培养是关键环节,起到了承上启下作用,既对已经发现的年轻干部进行培养锻炼,提高素质、增强本领,又为选拔优秀年轻干部提供条件,增强在选拔中的竞争实力;选拔是根本目的,无论是发现,还是培养,归根到底都是为了选拔使用,把最优秀的年轻干部用在最重要最关键的岗位上,这也是发现和培养的价值追求和价值目的。

对于如何培养、选拔、管理、使用干部队伍,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要建立“五个体系” :要建立源头培养、跟踪培养、全程培养的素质培养体系;要建立日常考核、分类考核、近距离考核的知事识人体系;要建立以德为先、任人唯贤、人事相宜的选拔任用体系;要建立管思想、管工作、管作风、管纪律的从严管理体系;要建立崇尚实干、带动担当、加油鼓劲的正向激励体系。这“五个体系”既是贯彻新时代的组织路线、建设忠诚干净担当高素质干部队伍的关键之举,又是大力推进发现培养选拔优秀年轻干部的根本遵循。我们要把握发现、培养、选拔三个重要环节,建立干部工作“五个体系”,在环环相扣、融为一体、整体把握、统筹推进中不断完善发现培养选拔优秀年轻干部内在机制,把握年轻干部工作内在规律,分析新特点、创造新举措、探索新路径,不断实现认识和实践的新飞跃,开创大力发现培养选拔优秀年轻干部的新局面。

(作者系辽宁省党建研究会特邀研究员)

(转载请注明来源:宣讲家网站,违者必究。)

宣讲家网评论,受到各界的广泛关注,欢迎有识之士投稿或提出宝贵意见!

稿件一经采用,必付稿酬。谢谢!

宣讲家网评论征稿邮箱:xuanjiangjia001@163.com,QQ交群:1053867568。

责任编辑:张慕琪校对:吴成玲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事业单位事业单位标识证书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