携手共进谋发展 瓣瓣同心齐绽放

携手共进谋发展 瓣瓣同心齐绽放

——2024年北京市两会侧记

十年栉风沐雨,十年春华秋实。

2014年,京津冀协同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十年来,山水相连的京津冀携手共进,全力推动战略落地见效,从交通互联到服务共享,从协同创新到产业协作,三地协同发展不断向纵深推进。

新元伊始,万象更新。2024年1月,北京市政协第十四届委员会第二次会议、北京市第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相继召开,京津冀协同发展再次成为代表委员热议的话题,大家聚焦产业协同、文化协同、北京通州区与河北廊坊北三县一体化高质量发展等主题,积极建言献策,为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取得新的更大进展贡献智慧和力量。

产业协同是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率先突破的重点领域之一,也是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关键支撑和实体内容。对于如何加速推进三地产业协同,代表委员纷纷提出真知灼见。

市人大代表、91先智科技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许泽玮认为,将“势能之差”变为“动能之和”,对京津冀协同发展意义重大。他建议:积极发挥北京互联网、人工智能等重点产业集聚的优势,引导行业头部企业在津冀地区拓展业务、开发场景,带动传统产业数字化转型;探索“飞地”等模式促进产业合作及利益共享,支持各类创新主体跨区域开展技术攻关、布局产业链条、实现成果转化。

市政协委员、北京市科协一级巡视员田文长期关注京津冀数字人才培养和流动问题。“数字经济的创新驱动实质是人才驱动,人才短缺是制约数字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田文建议,制定首都数字人才战略规划,从行业特征、人才职能、人才特征多个角度对人才储备的现状和需求进行分析研判,推动人才战略规划和相关举措落地,为建设国际人才聚集高地提供制度保障。田文还建议:根据京津冀产业需求,吸引全球优秀的数字经济人才流入首都都市圈,培养新消费、新金融方面的数字经济人才;加快推进京津冀数字经济人才互认,消除人才流动的壁垒;提升数字经济人才政策保障体系协同性,鼓励人才在京津冀区域内流动。

2023年5月,工信部会同国家发改委、科技部等部门以及京津冀三地共同编制印发《京津冀产业协同发展实施方案》。市政协委员、中央财经大学科研处处长贾玉革认为,落实好这一实施方案离不开金融支持。为此,她建议出台金融支持产业链专项政策和惠企措施,并提出了具体设想:三地的人民银行设置专项再贷款再贴现额度,促进金融资源向重点产业链倾斜;鼓励京津冀金融机构跨区域协同授信,合力推动金融要素有序流动和优化配置;加快推动“京津冀征信链”建设,助力融资供需双方的高效对接和银行机构的金融创新。

2023年11月29日,2023京津冀产业链供应链大会在北京召开,发布了“五群六链五廊”的京津冀产业协同发展新图景,其中,新能源和智能网联汽车产业链是“六链”之一。市政协委员、北京亦庄投资控股有限公司原董事长白文认为,推进自动驾驶示范区建设、推动智能网联产业发展是优化营商环境的新实践。他建议,鼓励三地在技术研发、企业培育、平台共建等方面协同合作,实现三地应用场景的互联互通和智能网联产业协同化、创新化、一体化发展。

市人大代表、北京联东投资(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刘振东告诉记者,北京在支持天津、河北产业发展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从实践效果看,如果能在通州、武清、廊坊三地交界地区建设产业合作区,将是落实协同发展战略的新亮点。”刘振东建议,以北京永乐开发区、天津武清高村开发区、河北廊坊开发区的现有园区为依托,跨区域统筹协调、整合配置产业资源,合作建设产业园区。

京津冀地缘相接、人缘相亲,地域一体、文化一脉,历史渊源深厚、交往半径相宜,是京津冀文化资源深度融合的基础。三地都有丰富的古都文化、红色文化和工业遗产资源,建立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体系是实施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助于促进京津冀城市群发展,彰显地域风貌特色,提升城市活力,延续历史文脉。

“历史文化遗产是北京的一张‘金名片’。近年来,北京市大力推进全国文化中心建设,取得了突出成绩,在一定程度上对津冀地区产生了影响。”市人大代表、北京建筑大学教授秦红岭表示,随着“轨道上的京津冀”加速形成,推广京津冀文化之旅成为顺势之举。她以自己为例,“我应邀到河北建筑工程学院做讲座,从北京建筑大学西直门校区出发,步行到北京北站,坐上高铁,一个小时就到张家口了”。京津冀互联互通,让三地从空间上的“一体化”变成时间上的“同城化”。秦红岭建议,整合京津冀都市圈近现代建筑文化资源,打造主题性建筑遗产线路,以此推进区域建筑文化遗产连片成线保护与整体展示,探索建构资源共享的区域建筑遗产保护与合作利用模式。

两会期间,北京市文物局局长陈名杰告诉记者,2023年,北京三大红色文化主题片区之一——新中国成立主题片区建设取得阶段性成果,“进京赶考之路(北京段)”全貌亮相,成为热门打卡地。2024年,“赶考路”将再添新亮点。“我们计划与河北省联动,打造从西柏坡到香山的红色地标,重现中共中央领导‘进京赶考’的活动线路。”陈名杰说。

建设通州区与北三县一体化高质量发展示范区,是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的具体行动。北京市抓紧抓实重点任务,做到一年一个样、年年有进展,全力打造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典范。代表委员结合专业优势,积极为示范区建设出谋划策。

市政协委员、中国农业大学教授芮玉奎通过调研发现,通州区和北三县在农业一体化发展方面存在广阔空间。“通州的优势在于农业设施发达,能吸引来大量优质社会资本,但当地不适宜发展畜牧养殖业,无法供应更多的肉禽蛋奶产品。”芮玉奎表示,“北三县畜牧业产值占比较高,但产业不发达,需要提质增效。”他建议,以通州“种业之都”建设为基础,打造跨地区的高端农业高新技术示范区,吸引国际农业企业入驻通州区和北三县。

市政协委员、北京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弘都院总规划师许槟建议,促进通州区与北三县职住一体化发展,探索跨界公共租赁住房统筹配给路径,研究制定疏解人员购房支持政策,进一步促进职住平衡。她同时建议,织密两地交通“一张网”,优化进京检查管理系统,完善面向北三县居住、北京就业家庭的入京管理办法,提高跨界检查通行效率。

“京津冀如同一朵花上的花瓣,瓣瓣不同,却瓣瓣同心。”2024年是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实施十周年,北京将持续提升首都功能,推进现代化首都都市圈建设,携手津冀共同打造中国式现代化的先行区、示范区。

(作者简介:张蕾磊、王焕宇、刘一璇、张家伟,中共北京市委前线杂志社记者)

责任编辑:王梓辰校对:张弛最后修改:
0
事业单位事业单位标识证书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