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津冀协同发展十周年|同心再出发,推动协同发展迈向新台阶

京津冀协同发展十周年|同心再出发,推动协同发展迈向新台阶

2024年是京津冀协同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十周年。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是党的十八大以后提出的第一个重大区域发展战略,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有效途径。今天的京津冀三地,已成为我国经济最具活力、开放程度最高、创新能力最强的地区之一,从“各美其美”到“美美与共”,奏响了发展的“合奏曲”。同心向未来,京津冀的发展更可期,协同共进、迈大步伐,必将创造新时代高质量发展的标杆。

105012024021500005012

2019年6月25日,无人机拍摄的北京大兴国际机场航站楼。新华社记者 张晨霖 摄

京津冀地区发展动力澎湃,经济飞跃快速,得益于产业协同新格局的打造。十年光阴拉开宏阔的时间之维,动能满满劲吹着协同“东风”,为区域内各城市带来了全新的发展机遇,产业结构的优化提高了经济的整体质量,“春华秋实”书写着高质量发展新篇。10年时间,三地经济总量连跨5个万亿元台阶,达10.4万亿元,是2013年的1.9倍。数据背后,体现的是京津冀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趋势,彰显的是不断增强的协同发展合力,发展步伐铿锵有力。

“夫五指之更弹,不如卷手之一桎”,团结协作、融聚力量是推动科技创新的势能。京津冀在科技创新上深度合作,让重点领域共享“硬科技”,“同台共舞”驱动创新能力升级,“北京研发、津冀制造”模式加速推进,逐步形成优势产业链和先进制造业集群。《京津冀协同创新指数2023》显示,2013年至2022年,京津冀协同创新指数从100增长到297.6,年均增速为12.9%,而且京冀、津冀间创新指数的相对差距缩小。三地集中优势科技资源,让创新要素自由流动、合理配置,缩短成果转化周期,填补区域内创新洼地,让更多科技创新成果转化落地。

京津冀协同发展托举着人民群众稳稳的幸福,基础设施不断完善,人们的工作生活环境发生着巨大的变化,发展成果不断转化为生活品质,不断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从京津冀地区打造“1小时交通圈”到“双核心”+“双辅助”+“多节点”的三级机场梯队;从三地成立15个特色职教集团(联盟)、24个高校联盟到异地就医实现“同城化”;从便利京津冀跨省(市)涉税事项迁移到共同建设鲜活农产品一小时流通圈,京津冀三地在交通、教育和医疗等公共服务领域加强合作,跨区域服务平台的共建共享搭建起了为民服务的“连心桥”,让人民生活水平在高质量发展征程中扬帆远航。

十年栉风沐雨,三地携手同行。十年来京津冀协同发展交出的这份亮眼“成绩单”的背后是高标准的建设规划,是人才交流、科研合作、产业协作,是目标同向、勤奋耕耘的扎实推进。“京津冀如同一朵花上的花瓣,瓣瓣不同,却瓣瓣同心。”站在新的起点上,京津冀要乘势而上、顺势而为,继续发挥各自优势,共同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一起打造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先行区和示范区,集聚发展动能,绘就三地宏图,继续释放“协同红利”,为推动高质量发展作出更大贡献。(宣讲家网)

【声明:本文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立场,仅供参考。本文系宣讲家网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来源。】

责任编辑:吴成玲校对:张慕琪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事业单位事业单位标识证书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