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安:赓续红色血脉 矢志奋勇前行

延安:赓续红色血脉 矢志奋勇前行

枣园的灯光,闪耀着历史的光辉;杨家岭的窑洞,孕育了伟大的精神;黄土高原的沟壑峁墚,满载鲜活的故事,寄托着不舍的牵挂。

时间的长河奔涌向前,奋斗的脚步永不停歇。一次次细致入微的考察,一次次满怀深情的讲话,一系列高瞻远瞩的重要指示,习近平总书记时刻牵挂老区发展,始终心系延安人民。习近平总书记对延安的殷切期许、关怀厚爱,始终是延安人民继续前行的强大动力。延安人民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坚持解放思想、改革创新、埋头苦干,新时代的革命圣地处处焕发着新时代的勃勃生机,散发着崭新而朝气蓬勃的红色魅力。

“党的宝贵精神财富,要代代传承下去”

延安是中国革命的圣地、新中国的摇篮。党中央和毛泽东等老一辈革命家在延安生活和战斗了13个春秋,留下了弥足珍贵的红色资源。承载着党的光荣历史,讲述着党的伟大历程,3.7万平方公里红色沃土上的445处革命旧址,成为激发干部群众砥砺前行的生动教材。

“在延安时期形成和发扬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培育形成的以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为主要内容的延安精神,是党的宝贵精神财富,要代代传承下去。”党的二十大闭幕不到一周,习近平总书记带领中央政治局常委到延安瞻仰革命纪念地时的深刻论述,为全党在新时代弘扬延安精神提供了根本遵循。

晨光熹微,朝暾初露,校园里传来的琅琅书声,为恬静的高原春色奏出动人的旋律。“我每个假期都会走进杨家岭革命旧址、延安革命纪念馆等革命旧址,寻找革命先辈的足迹,聆听革命英雄的事迹。”荣获2023年全国“新时代好少年”称号的延安中学学生常瑞雪说道。作为土生土长的延安娃,常瑞雪经常利用课余时间,向同学们、向游客讲述延安故事、传播延安精神。

2022年10月26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延安中学枣园校区,同师生亲切交流,希望延安中学坚持用延安精神教书育人,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弘扬革命传统,培育时代新人。红色是延安最厚重的底色,也是延安思想政治教育最鲜明的特色。如何用好、用活得天独厚的红色资源,延安中学一直在探索。“我们不断完善用延安精神教书育人的顶层设计,寓延安精神教育于丰富多彩的活动中,激励学生当好延安精神的传承人。”延安中学副校长郭博说。

仰望巍巍宝塔山,聆听滔滔延河水,广袤的红色沃土上,“红色种子”早已悄然生根发芽,结出丰硕果实。宝塔区宝塔消防救援站牢记使命宗旨,弘扬延安精神,建站50余年来在灭火救援、抗洪抢险等急难险重任务中冲锋在前,守护老区人民安全,被中宣部授予“时代楷模”称号;延安能源化工集团坚持用延安精神铸魂强企,为深化改革注入“根”和“魂”,为经营发展疏通“经”和“脉”,在守正创新中彰显国企的使命担当,全力实现体量、质效、创新三个倍增。

延安精神,永放光芒,照耀新时代的奋斗之路。近年来,延安各行各业、各条战线深入开展创建弘扬延安精神示范基地活动,弘扬延安精神成为干部群众的自觉行动。

“让老乡们生活越来越红火”

初春的陕北黄土高原,乍暖还寒,沟壑峁墚间的一排排苹果树整齐排列。望着自家地里的苹果树,南沟村村民刘润喜脸上洋溢着笑容。几年前,刘润喜还是村里的贫困户,如今却成了种植大户,苹果园每年收入10多万元,还入股了村里的停车场和集体果园,每年都有分红。如今,红苹果变“幸福果”,苹果产业已成为加快当地农民增收致富、促进县域经济快速发展的重要产业。

“怎么样让大家生活好起来”,一直是习近平总书记对老区人民深深的牵挂。2022年10月26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一下火车就乘车来到安塞区高桥镇南沟村,在苹果园同老乡们亲切交谈,勉励大家“要继续努力往前走,让生活越来越美好”“让老乡们生活越来越红火”。

“扶贫不是一句空口号,得有真办法、实举措、硬功夫才行”“幸福美好生活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而是要靠艰苦奋斗来创造”。殷殷嘱托,催人奋进,延安广大干部群众弘扬延安精神,如期打赢脱贫攻坚战,开启了小康路上的新生活,走上了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的新征程。时间是忠实的记录者,镌刻着前进的步伐;沉甸甸的收获,见证平凡人的奋斗与幸福。

“永远不会忘记父老乡亲,永远不会忘记老区人民”,在习近平总书记的浓浓乡音里、深深挂念中,延安人民的生活彻底好起来了。如今,沿着延安的山塬沟峁走一圈,昔日沟壑纵横的黄土高原早已不是旧时的模样,勤劳的延安人民找到了打开致富之门的“金钥匙”。以苹果为主的农村主导产业发展态势喜人,设施农业、林下养殖、农副产品加工、生态旅游等致富产业齐头并进。从摆脱贫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到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近年来,延安立足发展实际,奋力追赶、敢于超越,在“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陕西篇章”“在西部地区发挥示范作用”的时代使命中主动担当作为,扎实推进“一个时代使命”“六项战略部署”“四大重要保障”的新时代延安加快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工作布局。

老百姓增收路子更广了、生活更美了,生机勃勃的黄土地在新时代铺开一幅更红火的画卷。

“向着新的奋斗目标,出发!”

“对照过去我认不出了你,母亲延安换新衣。”脍炙人口的诗句,是回到延安的游子、来到延安的游客的真切感受。

环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丽,蓝天也是幸福。如何让红色圣地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一代代延安人默默耕耘、勇往直前,在厚实的黄土上掀起了一场波澜壮阔的“绿色革命”。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科学指引下,延安大地实现了由黄到绿的历史性转变。山变绿了,1999年以来,全市累计完成退耕还林面积1077.47万亩,森林覆盖率由33.5%增加到48.07%,植被覆盖度由46%提高到81.3%;水变清了,年流入黄河泥沙由2.58亿吨降到0.31亿吨,降幅达88%;天更蓝了,延安空气质量优良天数一路增加,“圣地蓝”成为延安的又一张城市名片;城乡更美了,延安更加宜居宜业宜游,群众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

“让我们踏上新征程,向着新的奋斗目标,出发!”2022年10月27日,习近平总书记瞻仰延安革命纪念地时的铿锵话语,吹响奋进新征程的嘹亮号角。延安人民牢记嘱托,感恩奋进,按照习近平总书记擘画的蓝图,奋力推进新时代延安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新征程。

抓创新就是抓发展,谋创新就是谋未来。延安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以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建设为牵引,以科技创新赋能高质量发展,推动科技创新生态持续优化、创新平台作用更加凸显、科技创新主体不断壮大。

构建具有延安特质的现代化产业体系、进一步增强高质量发展的物质支撑。近年来,延安各行各业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做大做强实体经济上,聚焦巩固提升传统优势产业,大力发展优势特色产业,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前瞻谋划布局未来产业,为中国式现代化的延安实践注入新的生机与活力。

如今的延安,已经蝶变成一个现代化城市。华为等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企业落户延安,数字经济、开放型经济获得长足发展。城市面貌焕然一新,城市功能日趋完善,新建的公园、医院、学校普惠群众;恢弘大气的博物馆、大剧院和艺术馆,广大市民乐在其中,享受文化的熏陶……在历史底蕴与时代气息交相辉映的黄土地上,228万圣地儿女不断向前,演绎出延安精神新的传承!

回望来时路,初心常在;展望新征程,壮志满怀。从宝塔山下走到天安门前,延安始终是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家园。赓续红色血脉、传承奋斗精神,延安将继续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嘱托,自觉扛起守护革命圣地的政治责任,在现代化建设新征程上展现新作为。

(作者单位:延安市延安精神研究中心)

责任编辑:魏翔校对:张慕琪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事业单位事业单位标识证书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