扎实推动金融业行稳致远

扎实推动金融业行稳致远

[中图分类号] D61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529-1445(2024)03-0028-04

金融业是国家经济的重要支柱,其健康发展直接关系到国家经济的稳定和繁荣。在世界进入新的动荡变革期,不确定难预料因素增多的大背景下,我国要构建现代化产业和金融体系,努力建设金融强国,就必须扎实推动金融业行稳致远,加快构建起更加健康、稳定、可持续的中国特色现代金融体系,为实现经济高质量增长提供强有力的内在支撑。

无危机发展壮大之道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金融业发展循序渐进,不仅逐渐建立起现代化的金融体系、金融制度和金融市场,而且国际化程度不断加深并成为名副其实的金融大国,更是在多次全球性的经济金融危机中实现了风险化解,取得了历史性的重大成就。在与世界接轨、走国际化道路的过程中,中国始终坚守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保持了自身的改革创新与政策独立,在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决定性作用的同时,更好落实了顶层设计在行业层面的关键指引。中国能跳脱西方金融发展周期律、实现前所未有的无危机发展,离不开对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的不断探索。

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在国民经济发展上走出了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发展之路。2023年10月召开的第六次中央金融工作会议强调:“做好金融工作必须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党始终引领金融事业走向正确的发展方向。从20世纪末金融体制改革到当下的金融科技创新,从建立中国人民银行、设立证券交易所到推动金融衍生品市场的发展,党的领导都在其中发挥着重要引领作用,不仅加速了改革的步伐,更确保了改革的效果,推动了一系列具有中国特色的制度创新。当前,中国正面临着由大到强、由速度型增长向质量型增长转变的发展阶段,金融业必须在党的全面领导下,更好地服务国家经济战略的实施。

高度重视金融监管和金融安全的重要性,将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置于国家发展顶层战略之中。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成为全球唯一从未爆发过系统性金融危机的主要经济体,守住了改革开放的胜利果实,实现了令人瞩目的经济增长,这一切都离不开金融体系的稳健运行。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只有金融稳定,实体经济才能有更好的发展。历次全球金融危机的事实和经验表明,金融安全与国家安全息息相关。中国深刻总结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经验和教训,将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视为国家安全的需要,使之成为国家治理的一部分,建立多层次、多领域互联互通的监管体系,借助高效的监管政策和措施精准打击危害金融体系的行为,灵活运用多种化解金融风险的有效手段。

金融业从内涵和根本上摆脱了金融的逐利性,将金融与国家、金融与政治深度结合,确立了金融服务于国家发展和民族复兴的职能。金融强国概念是对过往一系列金融改革创新的理念总结,中国的发展之路充分反映了金融为支持经济稳定增长、国家持续发展所作出的重要贡献。中国金融业与国家经济之间实现了更紧密的协同发展。金融作为国家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为实体经济提供资金、风险管理、投融资等服务,实现了与产业经济的深度结合。这一内在逻辑使得金融不再仅仅是盈利手段和价值交换中介,而且成为国家经济稳定增长的核心支柱。金融业积极参与并促进国家治理体系的现代化进程。金融体系的不断创新与完善,为国家治理提供了多样化的工具。

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取向,不断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需求。中国金融业积极引导金融资源向实体经济倾斜,通过制定差异化利率政策、建立风险补偿机制等措施,努力确保金融资源更多地流向实体经济领域。金融危机不仅对经济造成巨大冲击,更直接影响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回顾历次全球金融危机,往往伴随着企业倒闭、人民群众财富缩水,对社会造成深远的负面影响。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取向,决定了金融危机防范至关重要。只有通过有效的监管、风险控制以及建立健全的危机应对体系,才能最大限度地保障人民群众的财产安全,进而确保金融体系的长久稳定。

改革与开放的成功之路

金融强国概念的形成和理论深化之路,也是一条中国金融业改革与开放的成功之路,这得益于数次金融工作会议的战略部署和层层递进。自1997年至2017年,我国共召开了5次全国金融工作会议,2023年第六次金融工作会议再度召开并升级为“中央金融工作会议”,足以体现党中央对我国金融事业发展的高度重视。

1997年11月召开的第一次全国金融工作会议,开创了金融改革和发展新局面。会议强调了深化金融改革、整顿金融秩序、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等目标,旨在明确总体要求、指导原则、主要任务和重要措施,确保金融安全、高效、稳健运行;提出了加快建立现代金融体系和金融制度,以法治手段规范和维护金融秩序,标志着中国开启了进一步深化金融改革的步伐,为金融领域取得实质性突破奠定基础。2002年2月召开的第二次全国金融工作会议,在加强金融监管的同时,推进国有商业银行改革等,标志着全社会对金融业的认知提高到一个新水平,深入阐释了金融与经济之间的关系。会议强调了金融工作要从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出发,进一步深化对“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的认识,确保金融安全、高效、稳健运行。2007年1月,在中国经济全面开放融入世界之际,第三次全国金融工作会议的召开推进了金融业对外开放的步伐,同时深化了金融的服务和调控功能,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并为建立现代银行制度、推进农村金融改革指引了重点方向。2012年1月召开的第四次全国金融工作会议明确提出:“要坚持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本质要求”,引导资金投向实体经济,有效解决实体经济融资难、融资贵问题。在国际金融危机冲击下,中国加强了对金融的监管,成功实施一揽子计划,有效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会议对新时期金融工作部署了具体要求,以“金融服务于实体经济”为主旨,推动金融市场协调发展,完善金融宏观调控体系。2017年7月,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从高增速开始转向高质量发展。第五次全国金融工作会议强调:“金融是国家重要的核心竞争力,金融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金融制度是经济社会发展中重要的基础性制度”,这使得金融的重要性上升到基础制度层面,进一步确立了金融工作要回归本源和服从服务于经济社会发展。金融市场改革和扩大金融对外开放步伐进入了快车道。

2023年10月,第六次中央金融工作会议召开,这是我国金融领域最高规格的重大会议,对金融发展的部署强化达到了新的战略深度。会议强调要“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确立了金融业的历史使命,总结了中国多年金融工作的先进经验,将金融改革、金融开放、金融监管等目标融入了金融强国的大框架之中。中国特色现代金融体系建设提升到了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新高度。

回顾6次金融工作会议,中国金融业逐步走出了一条扎实改革、逐步开放的特色道路。

一是金融监管从薄弱走向完善,从20世纪90年代末有效整顿金融秩序,到21世纪金融监管进入精细化、高效化,金融监管实现了系统性的升级。具体措施包括建立更加协调的金融监管机制、强化宏观审慎管理等,这一系列举措在过去数十年内显著提高了金融监管的水平和层次,是中国多次有效防范全球系统性金融风险的根本保障,对内确保了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稳健运行。

二是金融体系逐步向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转型,金融开放的步伐逐步加快。提出了一系列具体措施,包括推动人民币汇率市场化等,表明我国在金融领域更加注重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强调法治建设,同时积极推进人民币国际化,使得金融体系更具国际竞争力。在金融业逐渐对外开放的过程中,加快建立外资金融机构合资合作新模式,促进了金融业的全球化。

三是改革的主基调始终贯穿其中,逐渐确立了金融服务于实体经济的根本目标。在服务实体经济的过程中,逐渐引导推进供给侧的存量重组、增量优化、动能转换等转型升级,以适应新时代经济发展的要求;不仅将发展直接融资放在重要位置,形成融资功能完备、基础制度扎实、市场监管有效、投资者合法权益得到有效保护的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更通过提高企业直接融资水平,降低实体经济融资成本,层层递进,逐渐建立并完善了21世纪金融与实体经济良性循环的制度环境和市场框架。

四是通过不断发现和解决金融业发展进程中的问题,完善金融体系,建立了金融业行稳致远、稳定发展的基本环境。通过优化金融体系和结构,不断鼓励金融机构更好地服务不同行业、不同层次的企业,促使金融资源更加合理地配置到实体经济的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充分提高了金融服务的精准度和效率。通过强化金融监管,加强宏观审慎管理,建立风险监测预警和早期干预机制,在与世界接轨的进程中确保了金融体系的稳定性,成为避免金融风险对实体经济冲击的有效举措。

加快建设金融强国之助力

加快建设金融强国,是奋力开拓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的重要保障和必然选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取得的伟大成就为金融强国的建设提供了坚实基础。当前国家正在不断探索和实践金融创新,推动金融体系逐步向现代化和国际化转型。为了加快建设金融强国,我们需要不断加强现代化金融监管,提高防范化解金融风险的能力,扩大高质量高水平对外开放的步伐。

始终坚持金融业行稳致远的基本目标。在6次金融工作会议中,中央明确了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根本方向,通过不断深化改革、加强监管、促进创新,力求将金融业发展与实体经济的需求相结合,从而使金融更加高效地服务实体经济。未来,金融体系的平稳运行对整个经济体系至关重要。通过强化金融监管、建立宏观审慎管理制度等手段,稳妥推进去杠杆,确保金融市场秩序良好,有助于对内防范金融风险苗头,对外阻隔和化解国际性金融危机,保障金融体系的稳定运行。金融稳定性直接影响了实体经济的投资信心和发展动力,也保障了金融服务的普惠性和高效率。

全面提升金融体系的国际竞争力。中央金融工作会议指出,要“做好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养老金融、数字金融五篇大文章”。拓展金融服务的覆盖面,提供更为平等的金融机会,推动农村金融、小微金融、普惠金融等协同推进和全面发展,实现大金融升级,从而让中国金融业拥有从容面对全球性金融风险和经济危机的底气。同时,积极参与国际金融治理,加强与其他国家的协调与合作,不仅为我国自身的金融安全提供了保障,也为全球金融稳定贡献了中国智慧和力量。

统筹金融创新、金融开放与金融安全之间的发展关系。金融创新是推动金融业发展的重要动力,通过不断引入新的理念、技术和业务模式,可以提高金融服务效率,满足多样化的金融需求。金融开放是中国金融体系不断融入全球经济的必由之路,通过吸引更多外资金融机构参与中国金融市场,有利于推动金融机构跨境业务的开展,提升中国金融市场的国际竞争力。金融安全则是开展金融工作需要遵循的根本底线,也是金融开放和创新的保障。要做到这三者的有机统筹,需要在政策层面找到平衡点,适时出台支持金融创新的政策,提高金融科技水平;在推动金融开放的进程中加强对金融风险的监测和处置,确保金融体系的安全稳定,为经济增长提供坚实的金融支持,在全球经济中发挥积极的引领作用。

[参考文献]

[1]杨世伟.习近平关于金融重要论述的核心要义探析[J].经济学家,2020,(9).

(作者简介:王文,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执行院长,丝路学院副院长、特聘教授,中国金融学会绿色金融专业委员会秘书长;刘锦涛,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副研究员)

责任编辑:王梓辰校对:张弛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事业单位事业单位标识证书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