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报告 > 专辑 > 政治

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

报告人:李志勇 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科学社会主义教研部教授
简 介:2021年,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指出,“党确立习近平同志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地位,确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导地位”。本期报告,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科学社会主义教研部李志勇教授从“两个确立”的理论依据、历史依据、实践依据、制度依据、文化依据五个方面,为我们讲解了“两个确立”具有决定性意义的相关问题。欢迎观看。
总播放:31537
发布时间:2024-03-19 10:27
  • 确立坚强的领导核心、把握科学的理论武器,是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根本观点,是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的重大原则。马克思在《1848 年至1850 年的法兰西阶级斗争》中指出,“每一个社会时代都需要有自己的伟大人物,如果没有这样的人物,它就要创造出这样的人物来”。同时,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科学社会主义教研部李志勇教授认为,领袖的作用包含四个方面,即领航定向、凝聚群众、组织领导、力挽狂澜。[文稿][课件]

  • 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经验教训来看,一个成熟的党中央核心是一个党成熟的重要标志,是党拥有强大凝聚力和战斗力的根本保证。从中国共产党的历史经验来看,维护党中央的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维护党的领袖在党中央和全党的核心地位,是我们党自成立以来取得的重大政治成果和宝贵经验,必须把这一成果和经验运用好、发展好。[文稿][课件]

  • 进入新时代,党和国家面临的形势之复杂、斗争之严峻、改革发展稳定任务之艰巨世所罕见、史所罕见,正是因为确立了习近平同志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地位,确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导地位,党才有力解决了影响党长期执政、国家长治久安、人民幸福安康的突出矛盾和问题,消除了党、国家、军队内部存在的严重隐患,从根本上确保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了不可逆转的历史进程。“两个确立”是党在新时代取得的重大政治成果,是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的决定性因素。[文稿][课件]

  • 2021年,中宣部发布的文献《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使命与行动价值》中指出:“党是按照民主集中制原则组织起来的,党的领导核心也要按照民主集中制原则发挥作用,遵守集体领导制度,遵守党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活动的法治原则。”民主集中制是我们党的根本组织原则和领导制度,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重要标志。深刻领悟“两个确立”要在民主集中制的大框架下理解。[文稿][课件]

  • 中西方文化不同,在国家治理理念上也有所不同。自秦以来,中国历史上的强盛时代无不是形成了大一统格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凝聚了几代中国人的夙愿,体现了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的整体利益,是每一个中华儿女的共同期盼。在此背景下,“两个确立”对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进程具有决定性意义。[文稿][课件]

     

    李志勇

    李志勇 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科学社会主义教研部教授

    点此查看完整报告

    点此查看高端论述

    点此查看学习课件

    2021年,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指出,“党确立习近平同志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地位,确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导地位,反映了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共同心愿,对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对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进程具有决定性意义”。

    我们要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不断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自觉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

    “两个确立”重在悟,“两个维护”重在做。只有悟得深刻,才能坚定、自觉做好工作。所以,悟是前提。

    确立领导核心与确立指导思想的内核是一致的。领导核心是指导思想的主要创立者。我们党的领导核心的使命是引领党的事业不断前进。引领党的事业不断前进就要破解、回答时代课题。领导核心最重要的任务是找出一条通向未来的道路。找出道路后,还需要用思想、理论来说明为什么走这条路、怎样走这条路。所以,伟大事业需要领导核心,伟大实践需要科学理论。斯大林在《论列宁》中说,“要始终成为无产阶级领袖,就必须一身兼备理论力量和实际组织经验,而列宁却成功地把实践家同理论家集于一身”。可以说,无产阶级领袖既是人类解放事业的领导者,又是科学理论的主要创立者。

    一、“两个确立”的理论依据

    历史唯物主义认为,人民群众是社会前进和变革的决定力量,领袖和英雄人物的引领作用归根到底必须通过人民群众的实践才能实现。

    马克思指出,“人们自己创造自己的历史”。这是理解领袖与群众关系最重要的一句话。“两个确立”与“两个维护”的理论前提就是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

    理解“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这句话有两点要注意的地方:第一,在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过程中,每个人起到的作用不尽相同、有大有小。比如,在一个工作单位中,有的人在领导岗位,起组织作用;有的人在关键技术岗位,负责技术研发;有的人在辅助岗位,做日常工作。第二,人民群众要组织起来,才能创造历史。

    如何将人民群众组织起来?列宁曾指出,“群众是划分为阶级的……阶级是由政党来领导的;政党通常是由最有威信、最有影响、最有经验、被选出担任最重要职务而称为领袖的人们所组成的比较稳定的集团来主持的”。

    如何理解“比较稳定的集团来主持的”这句话?邓小平同志指出, “任何一个领导集体都要有一个核心,没有核心的领导是靠不住的……要有意识地维护一个核心”。

    可以看出,领袖、政党、阶级、群众是一个有机统一体。在这个有机统一体中,有两点很重要:一是领袖是在群众之中,而不是在群众之上。领袖本身就是人民群众的一份子。二是领袖是在群众实践中锻炼出来的。

    回顾历史,毛泽东同志、邓小平同志等老一辈领导人,都是在实践中经过不断磨练成长为一代伟人的。这也就能印证,马克思在《1848年至1850年的法兰西阶级斗争》中指出的一句话,“每一个社会时代都需要有自己的大人物,如果没有这样的人物,它就要把他们创造出来”。列宁也曾指出,“在历史上,任何一个阶级,如果不推举出自己的善于组织运动和领导运动的政治领袖和先进代表,就不可能取得统治地位”。

    1883年3月14日,马克思在工作室的椅子上与世长辞。恩格斯在给威廉·李卜克内西的信中写道:“我们之所以有今天的一切,都应当归功于他;现代运动当前所取得的一切成就,都应归功于他的理论活动和实践活动;没有他,我们至今还会在黑暗中徘徊。”这句话体现了恩格斯对马克思领导核心作用的肯定。

    毛泽东同志是我们党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的核心。邓小平同志曾强调,毛泽东同志“多次从危机中把党和国家挽救过来。没有毛主席,至少我们中国人民还要在黑暗中摸索更长的时间”。

    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指出,“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以邓小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深刻总结新中国成立以来正反两方面经验,围绕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一根本问题,借鉴世界社会主义历史经验,创立了邓小平理论,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作出把党和国家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如果没有邓小平同志指导我们党作出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我们国家要取得今天的发展成就是不可想象的”。

    领导核心在实践中的作用是什么?一是领航定向。领导核心要解决事业往哪里去的问题。二是凝聚群众。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领袖在凝聚群众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三是组织领导。截至2022年12月31日,中国共产党党员总数为9804.1万名。这么大一个党如何组织起来?靠民主集中制原则。民主集中制是什么?我打个比喻,民主集中制是一个同心圆,最大的一圈是群众,然后是党员,里边的一圈是中央组织,圆心是习近平总书记。所以,领袖在整个组织领导体系中居于核心地位。四是力挽狂澜。关键时刻方显英雄本色。平时,我们的工作要按制度、规章办。到了关键时刻,就考验领导人的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这三个力聚集成力挽狂澜的能力。恩格斯在《论权威》一书中写道,一艘穿行在暴风雨中的航船,要想行稳致远,关键靠拥有绝对权威的优秀船长掌舵领航。

    举几个例子。1864年,第一国际成立后,在工人运动的迅速发展中,工人阶级的革命斗争依然受到各种非马克思主义思想和派别的干扰,一系列基本理论问题被搅乱,马克思进行了不懈的斗争。蒲鲁东主义和巴枯宁主义是当时影响最大、危害最深的两种机会主义思潮。巴枯宁主义是在极端革命词句掩饰下的小资产阶级政治思潮和机会主义政治派别。马克思一方面领导第一国际对巴枯宁派分裂国际、篡夺国际领导权的阴谋活动进行了坚决斗争,另一方面从理论上对巴枯宁主义进行了彻底的批判。

    再看列宁领导的十月革命。在起义前夕,季诺维也夫和加米涅夫在公报上泄露了无产阶级即将展开武装革命的消息,面对箭在弦上的局势,列宁没有胆怯,迅速作出指示,决定提前起义。1917年11月7日,列宁领导的布尔什维克党武装力量向资产阶级临时政府所在地圣彼得堡冬宫发起总攻,推翻了临时政府,建立了苏维埃政权。

    遵义会议是我们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这次会议确立了毛泽东同志在红军和党中央的领导地位,开始确立了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马克思主义正确路线在党中央的领导地位,开始形成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这是我们党和革命事业转危为安、不断打开新局面最重要的保证。

    苟坝会议是继遵义会议后,党的又一次重要会议。苟坝会议补充和完善了遵义会议的决定,从组织上进一步确立和巩固了毛泽东在党和军队中的领导地位。苟坝会议决定的战略方针,指导中央红军胜利跳出了敌人包围圈。

    在以上两次会议中,毛泽东同志坚持自己的主张,可以说起到了力挽狂澜的作用。

    再看邓小平同志是如何力挽狂澜的。在党和国家面临何去何从的重大历史关头,邓小平同志明确提出“走自己的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成功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苏联解体、东欧剧变,有人对马克思主义提出质疑,对中国社会主义的前途丧失信心。在这个关键时刻,邓小平同志对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对改革开放和中国未来的态度和立场,直接影响着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的政治倾向,影响着中国的政治走向。凭着“继续忠于党和国家的事业”的坚定信念,邓小平同志以坚定的政治自信和不容置疑的政治定力,又一次成为党和人民的主心骨,又一次锁定了中国的政治风向标。

    党的十八大以后,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领导成立国家监察委员会,将每一个担任公职的人纳入监督之下。习近平总书记领导党和国家完成了一个又一个壮举:打赢脱贫攻坚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建设世界上最大规模的基础设施网络,促进充分就业,遏制新冠肺炎疫情,实现经济持续稳定增长,保持社会和谐稳定。“在关键时刻,习近平力挽狂澜。”法国国际广播电台引用了这样的评论。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事业单位事业单位标识证书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