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土地上书写“诗与远方”——访全国人大代表、宁夏吴忠市红寺堡区玉池村村民马慧娟

黄土地上书写“诗与远方”——访全国人大代表、宁夏吴忠市红寺堡区玉池村村民马慧娟

记者:作为一名来自农村的基层代表,请简要介绍您近年来的履职情况。

马慧娟:2018年,我当选第十三届全国人大代表,2023年当选第十四届全国人大代表。对我这样一个多年在土地上劳作、写作的农村人而言,这是一场充满考验的跨界。从不知道如何履职,到成长为一名可以履职尽责的全国人大代表,我主动弥补知识短板、不断突破自己。

履职以来,我深入调研、积极建言献策,围绕乡村文化发展积极提出建议,比如《加强基层文化协管员队伍建设的建议》《加强移民文化保护,将宁夏回族自治区吴忠市红寺堡区创建为全国移民文化基地的建议》等。我用笔尖记录移民搬迁的故事、书写宁夏乡村的变化,报告文学作品《走出黑眼湾》被新华社拍摄成同名纪录片在全网推送,自传体小说《出路》获评2021年“农民最喜爱的百种图书”。我走进田间地头、党政机关、学校、工厂等宣讲全国两会精神,把党的好政策、好声音讲给乡亲们听。从黄土地到人民大会堂,履职的过程也是我个人的成长过程。2022年,我站上全国两会“代表通道”,讲述了自己因移民搬迁而改变人生的经历和家乡西海固今昔巨变的精彩故事,表达了家乡人民“共产党好,黄河水甜”的感恩心声。我看到蒸蒸日上的祖国,感受到我们党矢志不渝的初心和使命。

记者:从一位普通农村妇女成长为全国人大代表,是什么力量让您改变了自己的命运,改写了自己的人生?

马慧娟:我常说,人生转变要归功于伟大祖国和这个时代,如果没有移民搬迁,我就走不出大山;如果没有时代的发展,我不可能重新阅读、写作;如果没有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我也不可能走进人民大会堂。西海固翻天覆地的变化,改写了很多人的命运,我是其中的一个幸运儿,是党赋予我新生,是时代赋予我力量。

1996年的秋天,因为一场自然灾害,家里拿不出100多块钱的学费,初中毕业的我就这样被迫辍学、回家务农。接过父亲的鞭子,我赶着两头毛驴去田野里犁地,生活似乎一眼望到了尽头。就在2000年,我和我的乡亲们迎来了移民搬迁的好政策,我们走出大山,来到了宁夏回族自治区吴忠市红寺堡区。新的地方带来新的希望,我和乡亲们的日子越来越好,这样一场山乡巨变给了我实现自我价值的底气,当我用打工攒下的500块钱买了人生中第一部手机的时候,萌发了重新读书、写作的念头。我边务工边写作,努力记录这片土地上的百态人生,书写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很庆幸,我的文字得到了大家的认可。在宁夏,我的故事不是个例,我给大家讲述的既是我的故事,也是大家的故事。我不是一个人,而是一个群体;时代造就了我,更造就了我们。很多村民在移民搬迁中实现了人生价值,他们敢闯敢拼,在各自的领域里干成了一番事业。

记者:您是易地扶贫搬迁的见证者、亲历者、记录者,面对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新机遇新挑战,您有哪些思考?

马慧娟: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庄严宣告,经过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持续奋斗,我们实现了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在中华大地上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历史性地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从脱贫攻坚到乡村振兴,不变的是老百姓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我们要把党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战略部署落实好,总结好脱贫攻坚经验,把脱贫摘帽后的乡村振兴之路走扎实。

我们的祖国幅员辽阔,区域差异明显,拿我所生活的地区来说,自然生态脆弱、产能相对落后、就业渠道有限、可利用资源匮乏等问题仍不同程度存在,这是我们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面临的新问题。推进乡村全面振兴,我认为要以产业带动就业,积极引进适宜本地区发展实际的产业,大力发展特色种植养殖业、乡村文旅产业等,逐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要让村民口袋鼓起来,通过进一步发展劳务输出、自主经营、土地流转等,让大家有钱花。要把教育办得更好,进一步提升农村学校教学质量和管理水平,让农村孩子们的学习生活更加丰富多彩。要壮大乡村人才队伍,集聚更多优秀人才,为他们搭建施展才华的舞台、提供力所能及的支持。

记者: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文化不能缺位。近年来,您就推进乡村精神文明建设、丰富村民精神文化生活作了很多工作。关于进一步厚植乡村特色文化,以文化赋能乡村振兴,您有哪些感受?

马慧娟:“一个农民,种好地,喂好牛,就可以了。文化是文化人操心的事,和我们有啥关系?”乡亲们的话语深深触动了我,鞭策着我要为乡村文化振兴做些实事。文化是乡村的灵魂,乡村要振兴,文化必振兴。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我越来越觉得乡村文化振兴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情。

谈到乡村文化,大家不由自主地都会想到读书这件事,我本身也是靠读书实现“逆袭”的。这些年来,我坚持创作,把自己的所思所想所看用文字记录下来,用手中的笔记录乡村变化、讲述乡村故事、挖掘乡村文化、传递文化力量。为了让文化惠及更多村民,我成立了“泥土书香读书社”,把村民发动起来,参与读书、写字、交流,把读书社变成学习平台、交流平台、普法宣传平台,让更多的人认识到读书的重要性、文化的重要性。近年来,宁夏村(社区)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建设日渐完善,村民的文化生活得到极大丰富,我希望未来有更多有学历、有才艺、有能力、有干劲的人才参与到乡村文化建设中来。

乡村文化承载着乡亲们对美的追求、对历史的追寻、对精神富有的渴望,走上乡村振兴新征程,必须把乡村文化发展好、建设好。我的家乡红寺堡区保留着很多移民旧址,它们承载着移民群众自力更生、吃苦耐劳的精神,是推动新时代乡村振兴的宝贵财富。近年来,我坚持发掘、整理、记录红寺堡区的移民文化和历史,担任宁夏移民博物馆名誉馆长,就是希望能将移民的故事讲给更多的人听,把这种宝贵的精神代代传承下去。

责任编辑:魏翔校对:张慕琪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事业单位事业单位标识证书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