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从后思索法”的思想内涵和方法论意义

马克思“从后思索法”的思想内涵和方法论意义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唯物史观是我们共产党人认识把握历史的根本方法”。马克思提出的“从后思索法”,是唯物史观的重要方法,强调历史认知应当采取同事物实际发展相反的顺序,即立足现实社会对过往社会进行回溯式分析,从而掌握历史运动及其发展规律。中国共产党在百余年奋斗中之所以能够始终走在时代前列,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善于总结历史经验教训,始终保持历史清醒和历史自觉。把握“从后思索法”的思想内涵,对于我们在新征程上提升历史自信、增强历史主动具有重要的方法论意义。

“从后思索法”是马克思在《资本论》中分析商品拜物教的性质及其秘密时提出来的。马克思认为:“对人类生活形式的思索,从而对这些形式的科学分析,总是采取同实际发展相反的道路。这种思索是从事后开始的,就是说,是从发展过程的完成的结果开始的。”这一方法所揭示的实际内涵是:历史的发展总是按照时间顺序从过去到现在以至未来,而对历史的认识则要遵循相反的顺序,即“从事后开始”,从现在到过去。这一方法虽然直接指向的是政治经济学批判,但对整个历史认识、历史研究,都具有指导意义。

从后思索是认识和把握历史的客观要求,这是由历史发展特性和人类认知特性共同决定的。一方面,历史已经过去,人们不可能穿越到过去认识历史,只能采取“同实际运动完全相反的道路”,即“从发展过程的完成的结果”进行回溯性研究,进而认识和把握历史。另一方面,对于历史发展过程中的各种现象、因素和关系,只有在其充分发展之后才能被认识。正如在生物学中,“人体解剖对于猴体解剖是一把钥匙。反过来说,低等动物身上表露的高等动物的征兆,只有在高等动物本身已被认识之后才能理解”。各种历史现象、因素和关系的“真相”均在充分展现和暴露出来后才能被深刻认识,对整个历史过程的认识也需要建立在历史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基础上。正如马克思所说:“在人类历史上存在着和古生物学中一样的情形。由于某种判断的盲目,甚至最杰出的人物也会根本看不到眼前的事物。后来,到了一定的时候,人们就惊奇地发现,从前没有看到的东西现在到处都露出自己的痕迹。”

从后思索对于认识历史有其现实可能性。历史虽然过去,却没有完全消失,而是以“缩写”或“遗迹”的方式留存、延续于现实之中。马克思认为,资产阶级社会就是借以前社会形式中的“残片”和“因素”建立起来的,其中一部分是还未克服的遗物,继续留存于现在,一部分原来只是征兆的东西,在当代获得了充分的发展。正因为历史与现实有这样的联系,所以那些表现资本主义“各种关系的范畴以及对于它的结构的理解,同时也能使我们透视一切已经覆灭的社会形式的结构和生产关系”。因而,现实是历史发展的产物,也为观察和透视历史提供了窗口。

正确运用“从后思索法”,需要坚持科学的原则。概括起来,至少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注意典型分析。从后思索,必须对“后”有正确的把握,即要求所选择的出发点应具有典型性,其应发展到了比较“成熟”的程度。例如,在马克思所处的时代,资产阶级社会是历史上最发达和最具多样性的生产组织,因而借助这种成熟的、典型的形态的解剖,可以理解以前一切已经覆灭的社会结构和社会关系。也正因如此,马克思在剖析现代资产阶级社会时,把英国作为典型。

把握社会运转的核心因素。现实社会是一个复杂有机体,在这个有机体中,既有当前社会自身特有的因素,也有以往社会残留的因素,还有正在生发出来的未来社会的因素,但其中具有决定性意义的是居于支配地位的因素。例如,“资本是资产阶级社会的支配一切的经济权力”,现代资本主义社会就是“资本处于支配地位的社会形式”。抓住了资本,就把握住了认识资本主义社会的核心因素。

坚持“客观的理解”。按照马克思的观点,要达到对历史正确的认识,必须对历史有“客观的理解”,为此,必须对现代社会有一种“自我批判”——“资产阶级经济学只有在资产阶级社会的自我批判已经开始时,才能理解封建的、古代的和东方的经济”。没有对现代社会正确的自我认识和自我批判,最后的结果也不可能达到对历史的正确理解,因为如果出发点和前提是错误的,由此开展的回溯性研究所推出的结论也必然是错误的。

进入新时代,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光明前景。踏上新征程,我们走得再远,也不能忘记为什么出发,不能忘记走过的路。“从后思索法”给我们的重要启示,就是要树立历史思维,立足回溯性反思,充分发挥历史的“教科书”和“清醒剂”功能,在前进的道路上不断深化历史自觉、提升历史认知。

拓展历史纵深,厚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根基。现实是从历史发展过来的,包含着历史的积淀。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从哪里来?我们走向何方?中国到了今天,我无时无刻不提醒自己,要有这样一种历史感。”前进道路上,增强历史感就是要把握历史发展的阶段性和连续性的统一,深刻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走出来的,也是从五千年的中华文明史中走出来的;中国式现代化不是消灭古老文明的现代化,而是赓续古老文明的现代化。在新时代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必须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不断拓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纵深和文化根基。

善于总结历史经验,不断丰富扎根人民的理论智慧。对于一个政党、一个民族、一个国家而言,越是善于总结历史经验教训,就越能够掌握历史主动。我们党是善于向历史学习、善于总结历史经验的党,也是善于汲取历史智慧、更好开创未来的党。向历史学习,既要求我们从典型历史事件中把握经验教训,也要求我们深入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实践之中,汲取经验并使之进一步转化为反映时代需要和人民呼声的理论智慧。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指出的:“要尊重人民首创精神,注重从人民的创造性实践中总结新鲜经验,上升为理性认识,提炼出新的理论成果,着力让党的创新理论深入亿万人民心中,成为接地气、聚民智、顺民意、得民心的理论。”

揭示和遵循历史规律,增强推动历史发展的前瞻性。所谓历史规律,就是历史发展进程中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轨迹和方向。把握历史规律,要求坚持逻辑与历史相统一,摒弃在历史发展中起扰乱作用的偶然性现象,把握其中普遍的、必然的联系,从而弄清历史发展的基本脉络和趋势方向,找到历史发展的可能性空间和现实性空间。向后看是为了更好地向前看,弄清已往走过的路,是为了走好前行的路,让历史照亮未来。我们要在不断深化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共产党执政规律的认识的基础上,发挥历史智慧的预见功能和引领功能,增强前瞻性思考能力,提高应对各类风险挑战的积极性、主动性和预见性,不断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实践创新,书写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崭新篇章。

(作者:董彪,系北京大学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院研究员)

责任编辑:王梓辰校对:张弛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事业单位事业单位标识证书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