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燃创新“强引擎”,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

点燃创新“强引擎”,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

XxjpsgC007084_20240528_PEPFN0A001

在广西柳州市柳工挖掘机智慧工厂,工作人员操作起重机将液压油缸吊运到挖掘机平台总成(2024年5月10日摄)。新华社记者 金皓原 摄

6月1日出版的第11期《求是》杂志发表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的重要文章《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文章指出,新质生产力的显著特点是创新,既包括技术和业态模式层面的创新,也包括管理和制度层面的创新。必须继续做好创新这篇大文章,推动新质生产力加快发展。

新质生产力以全要素生产率大幅提升为核心标志,特点是创新,关键在质优,本质是先进生产力。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我国进入新发展阶段推进高质量发展的需要,也是当前时期我国经济抢抓机遇、占领产业制高点的必然要求。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要利用技术进步,摆脱传统经济增长方式、生产力发展路径,建立与新质生产力相适应的各类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打好科技创新、产业升级、人才引育等一整套“组合拳”,点燃新质生产力“强引擎”。

科技创新能够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素。发挥科技引领的重要作用,激发科技创新竞争优势,完善科技创新机制,提升科技创新引领能力,才能更好地提升新质生产力发展水平。大力推进科技创新,这要求我们加强科技创新特别是原创性、颠覆性科技创新,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具体来说,就是要聚焦基础研究与“卡脖子”关键共性技术研究,积极开展现实应用研究,激发企业的创新主体作用,构建以企业为主体的科技创新网络,建设聚焦创新链前端技术供给的创造型创新组织,健全科技创新机制,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扩大科技创新的金融支持,完善科技创新成果评价激励制度,打好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使原创性、颠覆性科技创新成果竞相涌现,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新动能。

创新成果不能只停留在“实验室”,更要成为“生产线”上的产品、大市场里的商品。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加快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是实现经济转型升级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路径。要将科技创新成果加快应用到具体产业和产业链上,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布局建设未来产业,完善现代化产业体系。据报道,重庆市谋划构建“416”科技创新布局和“33618”现代制造业集群体系,推动科技创新带动产业创新;吉林省长春市与行业领军企业深度合作,积极培育智能网联汽车、数字影视等产业新业态,打造“千亿级数字产业集群”……全国多地以科技创新为引领推动产业创新,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围绕发展新质生产力布局产业链,推动短板产业补链、优势产业延链、传统产业升链、新兴产业建链,以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创新,就一定能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

新质生产力是由技术革命性突破、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产业深度转型升级而催生的先进生产力,由政府“有形之手”和市场“无形之手”共同培育和驱动形成。发展新质生产力,必须深化经济体制、科技体制等改革,着力打通束缚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堵点卡点,建立高标准市场体系,创新生产要素配置方式,让各类先进优质生产要素向发展新质生产力顺畅流动,形成与生产力发展相适应的新型生产关系。发展新质生产力,既是发展命题,又是改革命题,归根结底要靠人才实力。要按照发展新质生产力要求,畅通教育、科技、人才的良性循环,完善人才培养、引进、使用、合理流动的工作机制,根据科技发展新趋势,优化高等学校学科设置、人才培养模式,大力培育更多新质生产力型人才,加强劳动者技能培训,健全要素参与收入分配机制,最大限度发挥人才价值和效能。(来源:宣讲家网)

【声明:本文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立场,仅供参考。本文系宣讲家网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来源。】

责任编辑:吴成玲校对:张慕琪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事业单位事业单位标识证书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