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尽力而为、量力而行中保障和改善民生

在尽力而为、量力而行中保障和改善民生

据报道,2024年,中央财政安排就业补助资金预算667亿元,安排教育领域共同财政事权转移支付4085亿元,安排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补助资金765亿元。党中央着眼增进百姓福祉送上的一系列民生“大礼包”,是全力解民需、办实事、暖民心的务实举措,是不断提高群众幸福感、获得感、满意度的生动写照,是尽力而为、量力而行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具体体现。

悠悠万事,民生为大。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发展征途上,我国始终把保障和改善民生摆在首要位置,注重从自身国情出发,尽力而为,量力而行,集聚财力优先投入民生领域。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指出,2023年,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6.1%,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继续缩小;脱贫攻坚成果巩固拓展,脱贫地区农村居民收入增长8.4%;困难群众兜底保障不断强化;优抚标准进一步提高;义务教育薄弱环节持续改善与提升,国家助学贷款提标降息惠及1100多万学生……一项项民生改善成就的取得,根本在于我们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指出,“必须坚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完善基本公共服务制度体系,加强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建设,解决好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不断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尽力而为、量力而行”这一鲜明主旨,充分体现了党中央着眼加强民生建设、尊重事物发展规律、综合分析发展现状所作出的深度战略考量,为新时代持续保障和改善民生提供了科学指引和有力遵循。

尽力而为,就是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努力完成工作任务。其体现的是一种责任意识和担当精神、一种奋发有为的气魄、一种拼搏进取的态度。我国作为一个拥有14亿多人口的大国,在就业、教育、医疗、养老等基本公共服务方面仍面临较大压力,推动民生事业高质量发展的任务极为艰巨、任重道远。要想不断改善民生、提高全体人民的生活水平,必须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充分调动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激发尽力而为的干劲,深入挖掘潜能,奋力赶超跨越。要坚持以创新的思维、改革的办法、务实的举措,始终保持永不懈怠的精神状态和一往无前的奋进姿态,围绕民生建设任务想尽一切办法、付出一切努力、全力以赴完成。

量力而行,就是要按照有多大能力解决多大问题,合理确定工作目标。其体现的是一种科学精神,一种实事求是的态度。在民生事业发展上,各地资源禀赋、区位优势、发展条件、工作基础不尽相同、各有差异,必然存在着发展不均衡的问题,因此,必须因地制宜、因地施策,决不能违背事实、搞“一刀切”。要正确分析自身民生事业的特征与特色、优势与潜力、短板与不足,科学制定既立足当下、又着眼未来的奋斗目标和发展规划,充分结合自身财力状况,本着“量力而行、量入为出”的原则,力所能及地有多少钱办多少事。要摒弃急功近利、急于求成、好高骛远的浮躁心态,踏踏实实、一步一个脚印地办好打基础、利长远、惠百姓的实事好事,努力让人民群众拥有获得感、幸福感。

尽力而为是负责态度,量力而行是科学精神,两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只有坚持尽力而为与量力而行有机统一、坚持主观能动性和实事求是精神的有机结合,既解放思想、开拓创新,又实事求是、尊重规律,才能在解决实际问题、推动高质量发展上有更新作为,才能在持续保障和改善民生、不断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上有更大成就。(来源:宣讲家网)

作者单位:山东省寿光市市场监督管理局

【声明:本文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立场,仅供参考。本文系宣讲家网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来源。】

责任编辑:吴成玲校对:张慕琪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事业单位事业单位标识证书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