耕“新”希望的田野——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三农”工作全解读(2)

耕“新”希望的田野——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三农”工作全解读(2)

中央农村工作会议部署重点任务

(一)“千万工程”、乡村全面振兴

要聚焦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推进乡村全面振兴,集中力量抓好办成一批重点实事,千方百计推动农业增效益、农村增活力、农民增收入。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 叶兴庆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是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有效路径和方法,必须持之以恒、走深走实,把乡村振兴战略细化为一项一项具体工作抓实抓到位,让农民群众可感可及、得到实惠。

河北省社会科学院副院长 彭建强推进乡村全面振兴是新时代新征程“三农”工作的总抓手,必须把推进乡村全面振兴摆在重要位置,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城乡融合发展,以提升乡村产业发展水平、乡村建设水平、乡村治理水平为重点,加快补齐农业农村短板弱项,促进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提供基础支撑。

(二)粮食安全、耕地保护、农业科技……

要坚决扛牢保障国家粮食安全重任,持续增强粮食等重要农产品供给保障能力,稳定粮食播种面积,深入推进粮油作物大面积单产提升行动,加强农业防灾减灾能力建设,确保粮食稳产丰产。强化耕地保护和质量提升,严格耕地占补平衡管理,建立耕地种植用途监测体系,抓好高标准农田建设工程质量和资金安全监管。推进农业科技力量协同攻关,加快科技成果大面积推广应用,因地制宜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健全粮食生产支持政策体系,启动实施中央统筹下的粮食产销区省际横向利益补偿。完善农产品贸易与生产协调机制,推动粮食等重要农产品价格保持在合理水平。构建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扶持畜牧业稳定发展,健全粮食和食物节约长效机制。

农业农村部农村经济研究中心宏观经济研究室主任 习银生目前,我国四分之三以上的粮食产自主产区,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必须充分调动种粮农民和产粮大县的积极性。要加强粮食宏观调控,牢牢守住不发生“卖粮难”的底线。持续加大对产粮大县的支持力度,探索建立粮食产销区省际横向利益补偿机制,深化多渠道产销协作,支持主产区发展粮食精深加工业,使主产区财力尽早达到全国平均水平。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经济与发展研究所所长 胡向东:我们要加强农业科技的基础研究,尤其是一些卡脖子的问题,还有种业的创新攻关,要加快谋划、解决。还有就是关于成果转化,应该调动科研机构、大学,还有科研人员的积极性,把手里面的成果,转化成生产力,提升我们的竞争力,提升我们的生产效率。

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研究员 李国祥保障粮食稳定安全供给是加快建设农业强国的头等大事。无论是面对极端天气,还是国际粮食供应链的不确定性,只要我国有足够的粮食生产能力作为支撑,就有了应对的基础。

南京农业大学教授 朱晶一方面要继续坚持“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重点通过提高单产、推广现代农业技术等措施,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另一方面要强化政策支持,提高补贴的精准性与指向性,切实保障农民种粮的积极性。

(三)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

要毫不松懈抓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各项工作,提升防止返贫致贫监测帮扶效能,统筹建立农村防止返贫致贫机制和低收入人口、欠发达地区分层分类帮扶制度。

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研究员 李国祥激发农村低收入人口内生发展动力,应放在重要位置。

(四)乡村产业

要推动乡村产业提质增效,做好“土特产”文章,培育新产业新业态,完善联农带农机制,促进农民增收。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 叶兴庆要提升乡村产业发展水平,立足各地资源禀赋和区位条件,因地制宜推动兴业、强县、富民一体发展,多途径增加农民收入。

(五)乡村规划建设

要提升乡村规划建设水平,顺应人口变化趋势,推动乡村全面振兴与新型城镇化有机结合,统筹县域城乡规划布局,推动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提高农村基本公共服务水平,持续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加强农村生态环境治理。

北京大学现代农学院院长 黄季焜要更好推进城乡融合发展,在促进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双向流动的同时,落实“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要求,在干部配备上优先考虑,在要素配置上优先满足,在资金投入上优先保障,在公共服务上优先安排,推进乡村全面振兴。

(六)乡村治理体系

要着力健全乡村治理体系,深入推进抓党建促乡村振兴,持续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实施文明乡风建设工程,加强新时代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积极开展移风易俗。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做好农村矛盾纠纷排查化解,维护农村稳定安宁。

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副研究员 张延龙:要把党的领导贯穿乡村治理全过程各方面,加强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建设,持续提升乡村治理水平,不断增强广大农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七)进一步深化农村改革

要全面落实进一步深化农村改革任务,有序推进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三十年试点,探索闲置农房通过出租、入股、合作等方式盘活利用的有效实现形式,创新乡村振兴投融资机制,激发乡村振兴动力活力。

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研究员 李国祥:“创新乡村振兴投融资机制”意味着金融要发挥重要作用,通过金融创新激发乡村振兴动力活力。

北京大学现代农学院院长 黄季焜“有序推进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三十年试点”这项部署将增强农民对土地承包权的安全感,激发农民长期保护和投资土地的积极性。2025年到2029年是政策实施的集中期,当前务必在做好试点示范与经验总结的基础上,有序推进各项工作。

(八)开创乡村全面振兴新局面

要加强党对“三农”工作的全面领导,推动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走深走实,健全推进乡村全面振兴长效机制。走好新时代党的群众路线,坚持从农村实际出发,尊重农民意愿,发挥农民主体作用,改进工作方式方法,鼓励各地实践探索和改革创新,不断开创乡村全面振兴新局面。

新华社评论员:农业强国,是拼出来、干出来、奋斗出来的。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和重要指示精神,坚定信心、铆足干劲,真抓实干、久久为功,以扎扎实实的工作成效,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朝着建设农业强国目标迈出更加坚实步伐。【全文】


来源:人民日报、新华社、央视网、央广网、国际在线、中国农网

责编:张弛  校对:王梓辰  审核:张凌洁  监审:彭亚南、刘斌

责任编辑:张弛校对:王梓辰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