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蓝皮书:中国区域经济发展报告(2024-2025)》持续关注中国区域经济发展的走势,已经连续出版22年,形成了一系列系统性研究成果,刻画了中国区域经济发展的历程。全书由总报告、京津冀地区、长三角地区、粤港澳大湾区、中西部地区、东北地区和区域经济大事记等七个模块组成。
本皮书有以下几个核心观点:
第一,2024年我国区域经济发展呈现五大发展态势。
一是区域经济增长“西快东慢”,分化态势明显。西部地区增速最快,居四大板块之首,东部和中部地区次之,增速持平,东北地区增速缓慢。2024年,东部、中部、西部、东北四大区域GDP同比分别增长5.0%、5.0%、5.2%、4.4%。从经济总量占比看,东部地区占一半以上,西部和中部地区占比接近,东北地区占比较少,仅占到4.73%。分省份来看,经济增速前十名省份中,东部地区2个,中部地区2个,西部地区6个。经济总量前十名省份中,东部地区有6个,中部地区3个,西部地区1个。我国区域经济分化主要体现在四大板块之间、四大板块内部和南北经济差距。东北板块和其它三板块的增速差异明显,是四大板块中唯一低于全国平均增速的地区;四大板块内部各省市增长分化显著,增速差异明显;我国南北经济差距呈现明显的阶段性特征,“南强北弱”的格局仍然没有改变。二是区域重大战略扎实推进,区域协调发展向更高水平迈进。京津冀协同发展向纵深推进,长江经济带建设高质量支撑与服务中国式现代化,粤港澳大湾区高质量发展动力源作用彰显,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示范引领作用显著,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开创新局面。三是新质生产力稳步培育发展,推动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新质生产力助力东部地区加快推进现代化,助推中部地区加快崛起,加快推动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助力东北全面振兴取得新进展。四是新型城镇化和乡村振兴统筹推进,城乡融合发展新格局加快形成。新型城镇化扎实推进,城镇化质量不断提升;乡村全面振兴分类有序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水平不断提高;城乡融合发展的体制机制不断完善,城乡要素加快流动。五是绿色低碳发展向纵深推进,为区域高质量发展厚植绿色底色。绿色低碳政策迭代升级,体制机制持续健全优化;绿色低碳产业不断赋能,推动区域经济增长;各区域践行“双碳”战略,推动重点领域绿色低碳转型。
第二,2025年我国区域经济发展面临重大机遇和挑战。
2025年,我国区域经济发展面临着重大机遇:新质生产力为高质量发展提供新动能,国内统一大市场建设不断加快,全面深化改革激发区域经济增长内生动力,对外开放不断深入。同时,我国也面临着一系列风险挑战:国际环境更趋复杂严峻,我国新旧动能转换面临多重压力,居民就业增收和国内需求不足挑战,地方财政压力较大。
第三,2025我国区域经济发展趋势展望及战略思考。
2025年,是我国“十四五”规划的收官之年,要多措并举,推动区域协调发展向更高水平迈进,加快构建优势互补、高质量发展的区域经济布局和国土空间体系。一是加大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区域重大战略和主体功能区战略实施力度。通过增强战略叠加的系统性、协调性与动态性,实现不同战略之间的互补,促进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二是以城市群、都市圈为依托构建大中小城市协同发展格局。分类推动城市群发展,提高一体化发展水平;有序培育现代化都市圈,提高同城化发展水平;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增强综合承载能力。三是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发挥东部地区创新优势,做新质生产力引领者; 立足中部地区实体经济,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发挥西部地区资源优势,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整合东北地区创新资源,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四是以绿色低碳发展引领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聚焦区域重大战略,构筑绿色发展高地;推动科技创新和商业模式创新,为绿色转型提供动能;完善绿色转型支持政策,健全市场化机制。五是进一步优化区域开放布局。推动我国四大区域板块对外开放协调发展,加快实施自由贸易试验区提升战略,各地区积极融入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