厚植新时代职业道德建设的文化土壤

厚植新时代职业道德建设的文化土壤

加强新时代职业道德建设,是深入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的必然要求,是凝聚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奋进力量的迫切需要。中央宣传部等十部门联合印发《新时代职业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以下简称《纲要》),对于进一步推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提高全民道德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具有重要意义。山东是中华文明重要发祥地、儒家文化发源地,自古人文炳蔚、民风淳朴,齐鲁文化中蕴含的敬业互助、勤勉奉公、讲信修睦、革故鼎新、清正廉洁等传统美德,为职业道德建设提供了丰厚滋养。我们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认真落实《纲要》精神,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深入推进文化“两创”,切实做好教育引导、文化浸润、实践养成三篇文章,厚植新时代职业道德建设的文化土壤,为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山东篇章注入更强大道德力量。

文化铸魂 塑造职业道德内在认同

以文化人,润物无声。加强道德建设,就要坚持马克思主义道德观、坚持社会主义道德观,特别强调要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促进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教育,不断结合新的时代条件发扬光大沂蒙精神。我们必须坚持“两个结合”,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华和沂蒙精神内涵,结合时代要求进行创新创造,教育引导广大干部群众牢固树立符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要求、体现新时代特点的职业道德规范。

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职业道德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精髓,凝结着全体人民共同的价值追求。要深入实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五融入”工程,构建中华传统美德传承实践体系,分行业分领域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强省建设、融入法治建设、融入文化建设、融入社会建设、融入机关建设。要统筹推进文明培育、文明实践、文明创建,以职业道德建设为重点内容,加强各类企事业单位文化建设,创新培育中国特色金融文化、中医药文化、体育文化等新时代行业文化,拓宽职业道德建设维度。

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涵养职业道德底蕴。充分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时代价值,深化研究阐释和传播普及,以其蕴含的哲学思想、人文精神、价值理念、道德规范,滋养职业道德建设。大力推进优质文化资源直达基层,建设城乡文化社区(村居)、文化书院,推出更多反映讴歌劳动、讴歌奉献、讴歌创造的精品力作,推出《学点国学》《见识齐鲁》等普及读物,融入经典诵读、全民阅读活动,用优秀文化产品引导人们践行职业道德。要依托山东手造展示体验中心,实施“创意好市场好”项目带动,积极打造沉浸式职业体验场景,传承传统工匠职业精神。

以沂蒙精神代代传承淬炼职业道德品格。沂蒙精神是党和国家的宝贵精神财富,其蕴含的精神特质与职业道德建设要求高度契合。要深入实施红色基因传承工程,颁布实施《山东省传承弘扬沂蒙精神条例》,组织“沂蒙精神代代传”主题文学艺术创作传播系列活动,更好发挥红色文化资政育人作用。要用好沂蒙党性教育基地、胶东党性教育基地等教育资源,深入挖掘北海银行、山东小三线建设等红色故事,培育和打造一批主题突出、特色鲜明的职业道德实践教育基地和体验项目,激励广大干部群众勤勉敬业、担当作为,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不懈奋斗、增光添彩。

教育强基 推动职业道德融入日常

道德建设,以育为本。加强职业道德建设,同样要把教育摆在突出位置,从小处着手、从长远抓起,贯穿全生命周期,形成常态化机制。对山东来讲,要结合实际、发挥优势,抓住重点人群、重点场域、重点环节,以重点突破带动全局发展,引导人们正心明道、怀德自重,涵养品行修为,增强精神力量,推动职业道德建设在齐鲁大地不断走深走实。

抓实学校教育这个基础。学校是培养职业道德的摇篮。山东有各级各类学校3.6万所、在校学生2200余万人,每年有80余万名毕业生走向社会。要以高质量建设全国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实验区为抓手,深入实施全环境立德树人工程,把职业道德教育融入学校日常教学、校园文化及思政课一体化建设全过程,通过课程设置、职业体验、专业培训、实践研学等,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观、职业观和就业观。

抓牢职业培训这个关键。培训既是提升技能的需要,也是涵养职业道德的管用途径。济南二机床集团开展“工匠精神+儒家文化”特色培训,涌现出全国技术能手20余名。山东省港口集团‌打造“连钢创新工作室”实景课堂,强化“精益求精”职业道德实训,年培训员工达8000人次。要把职业道德教育作为行业教育、继续教育的重点内容,德技并修、工学结合,加强入职培训、岗前培训和岗位培训,支持职业院校与龙头企业合作,实施行业榜样“传帮带”计划,以老带新、育德传技。

抓好典型引领这个示范。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近年来,山东涌现出许多无私奉献、奋斗拼搏的先进典型,像刚刚入选第九届全国道德模范的“教育守望者”李振华、不断刷新高铁速度的梁建英,他们的职业美德故事广为传颂。要充分发挥典型示范带动作用,把践行新时代职业道德作为齐鲁时代楷模、道德模范、最美人物、山东好人等典型选树的重要标准,创新挖掘培育、宣传推广、关爱礼遇等工作机制,引导广大从业者崇德向善、见贤思齐。

抓优家风家教这个环境。家庭是社会的细胞,也是职业道德建设的重要阵地。要面向全省3000多万个家庭,深入实施家庭家教家风建设协同推进工程,将职业道德教育作为家庭家教家风的重要内容,广泛开展“齐鲁最美家庭”选树、“齐鲁好家风”宣讲、“家风润齐鲁”公益广告征集等活动,引导广大家庭坚持言传与身教并重、知识与品德兼修,在家庭“微单元”中厚植家国情怀、涵养职业道德。

实践固本 促进职业道德蔚然成风

职业道德,重在践行。习近平总书记要求“焕发劳动热情,厚植工匠文化,恪守职业道德,将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创造性劳动作为自觉行为”。三百六十行,行行有规矩。要把以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办事公道、热情服务、奉献社会为主要内容的职业道德基本规范,贯穿于各类职业活动全过程,融入人们日常工作生活,推动转化为广大从业者的自觉行动,以从业人员的优良品德作风带行风带民风、促社风。

注重价值体验。价值体验是职业道德建设的情感基础,要以国际劳动节等重要节日及教师节、记者节、农民丰收节等行业性节日为契机,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互动体验活动,突出仪式感、庄重感、荣誉感,彰显职业道德规范内含的主流价值。要在各级党政机关开展“政务礼仪形象讲座”,强化公职人员学礼、遵礼、践礼意识,在亲身体验中感悟职业精神。

突出岗位建功。立足在中国式现代化实践中建功立业,深入实施“齐鲁工匠”建设工程,通过劳动模范选树、职业技能竞赛等活动,引导广大从业者勤勉敬业,以良好素质彰显职业精神,以精湛技能展现职业风貌,持续擦亮“厚道山东人”品牌。深化新时代学雷锋活动,持续开展为老、为小、为困难群体、为需要心理疏导和情感慰藉群体、为社会公共需要“五为”文明实践志愿服务,鼓励广大从业者发挥职业优势,在为民利他中凸显职业价值和社会价值。

强化诚信建设。深入实施美德山东和信用山东进机关单位、进农村社区、进学校家庭、进企业行业、进网络空间等“五进”工程,推动美德和信用融入各行业各领域。制定诚信机制常态化建设工作方案,进一步完善守信联合激励和失信联合惩戒机制,强化职业行为失信约束。加强诚信文化建设,常态化开展诚信教育实践,营造“守信者荣、失信者耻”的职业生态和社会环境。

丰富实践载体。用好数字化、信息化手段,与各地理想信念教育、爱国主义教育、革命传统教育紧密结合,拓展职业道德教育渠道形式,用好历史故事、英模人物、身边榜样等,让从业者随时随地接受教化和熏陶。要结合各行业特点,鼓励开展有针对性的职业道德实践活动,推动职业道德在各行业落地生根。

加强新时代职业道德建设,关乎中国式现代化战略全局。山东将牢牢把握正确政治方向,坚持问题导向,注重精准施策,统筹各方力量,推动职业道德建设不断开创新局面。强化制度保障。把职业道德要求更加充分地体现到法律法规和公共政策制定中,体现到行业管理规定、单位规章制度、个人岗位职责等各方面,作为招聘引进、评优奖励、人才评价的重要条件。强化行风治理。建立职业道德评价体系,重点整治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对突破道德底线的失德行为和违反职业道德的典型案例,依法依规予以严肃惩戒。强化权益维护。完善职业培训、能力认定、职业荣誉相衔接的激励政策,整合法律援助、心理疏导、技能提升等服务资源,建立新就业群体权益保障机制,构建劳动保护、职业健康等联合服务模式。强化环境营造。广泛组织大众化分众化理论宣讲,用百姓话、身边事推动职业道德入脑入心、见行见效。统筹各级各类媒体,大力宣传践行职业道德的先进事迹,弘扬敬业守信、担当奉献的新风尚。

(作者:白玉刚,系山东省委常委、宣传部部长)

责任编辑:王梓辰校对:张弛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