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5年7月:蓄势待发 中流击楫

1925年7月:蓄势待发 中流击楫

任弼时出任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总书记

任弼时,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也是著名的中国青年运动领袖。

1920年8月,任弼时在上海加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后改名为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以下简称“青年团”),走上了革命的道路。1925年7月,任弼时担任团中央总书记一职,开始领导青年团工作。

任弼时出任团中央总书记时,面临着严峻的考验。部分国民党右派成员破坏国共合作,进而妄图取缔青年团。与此同时,青年共产国际主张另建一个与党并立的民族革命群众青年团。此时的青年团必须坚持正确的方向,赢得青年同志的认同,妥善应对复杂多变的形势。

为破解青年团建设面临的难题,任弼时注重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青年运动实践相结合,在加强和改进青年团工作方面作出有益探索。在理论建设方面,任弼时依托团中央机关刊物《中国青年》,宣传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回答青年关注的现实问题,激发青年的革命斗志。在组织建设方面,任弼时始终强调青年团必须置于党的绝对领导之下,紧紧围绕党的工作大局开展工作,坚决肃清“取消主义”和“先锋主义”等错误倾向。同时,任弼时率领团员投身五卅运动和大革命,在斗争中壮大团组织,为党的革命事业积蓄后备力量。在纪律建设方面,任弼时领导团中央整顿组织纪律,制定了关于团员管理、团干部选拔和保守组织秘密等方面的纪律措施。

在任弼时的带领下,青年团走上了正确的发展轨道。青年团不仅经受住大革命的考验,在革命斗争中发展壮大,而且为党培养了大批优秀青年干部,切实发挥了党的助手和后备军的作用。

广州国民政府成立

1925年7月1日,中华民国国民政府(即广州国民政府)在广州成立。

广州国民政府的成立是顺应革命斗争需要的结果。北洋军阀掌权后,国民党曾在广州多次组建政权,与北洋政府抗衡。1917年,因段祺瑞拒绝恢复临时约法,孙中山在广州发起护法运动,成立中华民国军政府。1921年,军政府改组为中华民国政府,孙中山当选大总统。随后,国会通过北伐决议。1922年6月,正值北伐推进之际,陈炯明联合直系军阀发动叛乱,迫使孙中山离开广州。成立不足一年的中华民国政府宣告失败。1923年,孙中山返回广州,继续推进北伐事业。但受内外环境制约,被迫暂缓组建国民政府。1925年3月12日,孙中山在北京病逝。为继承孙中山遗志,继续推进国民革命,1925年6月,国民党中央决定改组成立国民政府。7月1日,广州国民政府正式成立。

广州国民政府成立后,在中国共产党的影响和推动下,参与了一系列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军阀的斗争。省港大罢工爆发之际,成立仅一周的广州国民政府便决定给予经济支持。后来,这场由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反帝爱国运动,既重创了英帝国主义,又使得工农群众得到了锻炼并积累了革命经验。针对陈炯明、邓本殷等军阀势力割据广东的局面,国共两党达成共识:只有彻底铲除反动军阀势力,才能巩固国民政府和发展国民大革命。1925年10月,在中国共产党和工农群众的推动下,广州国民政府发动南征,旨在清剿军阀势力。次年2月,南征告捷,为日后挥师北伐解决了后顾之忧。1926年12月,广州国民政府迁往武汉,其历史使命宣告终结。

反对戴季陶主义的斗争

1925年7月,中国共产党发起对国民党右派人物戴季陶的反动理论——戴季陶主义的批判。戴季陶主义以“纯正三民主义”自我标榜,鼓吹阶级调和,主张资产阶级独裁统治,严重动摇革命统一战线的根基。

戴季陶从思想理论、政治主张、组织路线等层面系统构建反动学说,形成了所谓“戴季陶主义”。在思想理论层面,戴季陶鼓吹唯心主义的“道统论”,认为孙中山的理论完全源于儒家思想,企图抹杀西方革命思想特别是十月革命对孙中山的影响。在政治主张层面,戴季陶既否认中国存在阶级对立、反对阶级斗争,又鼓吹建立资产阶级专政的国家制度,从根本上否定马克思主义关于阶级斗争和无产阶级专政的科学理论。在组织路线层面,戴季陶大肆宣扬团体的独占性和排他性,叫嚣国共两党不存在“共信”,妄图破坏国共合作。由此可见,戴季陶主义的实质是建立资产阶级独裁统治,抑制无产阶级革命力量。

为廓清思想迷雾,中国共产党随即发起反对戴季陶主义的斗争。陈独秀、瞿秋白、恽代英、萧楚女等中国共产党人在《向导》《新青年》等刊物上发表多篇论战文章,揭露戴季陶主义否定阶级斗争、曲解新三民主义的本质。批判内容可概括为:一是指明孙中山的新三民主义并非简单承袭儒家道统,而是作为集中反映中国民众政治诉求、凝聚各阶级革命力量的政治纲领而存在。二是彻底揭露戴季陶主义用“仁爱”掩盖阶级斗争的反动本质。戴季陶鼓吹的“仁爱”说教,实则是资产阶级用来麻痹工农的虚伪道德外衣,根本目的在于维护剥削制度。三是强调国共存在合作的“共信”,即“对外谋民族解放,对内谋政治自由,换句话说,就是打倒帝国主义打倒军阀”。

中国共产党对戴季陶主义的批判,不仅捍卫了孙中山的新三民主义,更巩固了党的政治路线,在思想战线上取得了重要胜利。

(作者简介:李桂华,中国农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王淳,中国农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研究生)

责任编辑:王梓辰校对:张弛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