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互鉴与经典诠释”高端论坛成功举办

“文明互鉴与经典诠释”高端论坛成功举办

2025年7月11日至14日,由山东大学中国阐释学研究中心、北京市社会科学院经典阐释学研究中心和中国现代外国哲学学会诠释学专业委员会联合举办,《中国诠释学》编辑部、山东大学“文明互鉴视域中的汉语哲学”人文社科创新团队承办的“文明互鉴与经典诠释”高端论坛在山东大学召开。来自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浙江大学、中山大学等高校和中国社会科学院、北京市社会科学院等科研机构的60多位专家学者出席会议。

1

2

12日论坛开幕式由山东大学哲学与社会发展学院哲学系主任王丁教授主持。山东大学党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张帅同志在致辞中,首先代表山东大学向莅临与会的领导与专家学者表示欢迎。他指出,山东大学中国阐释学中心的成立对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具有重要意义。

3

北京市社会科学院党组副书记、副院长杨伟国教授在致辞中指出,经典与文明的生成与发展、文明互鉴视域中的经典再释等议题不是孤立存在的学术话题,而是在当今时代背景下,各文明之间如何理性对话、合作共赢的关键所在。经典作为文明生活经验的凝结,不仅塑造了过去,也影响着当代与未来。通过回溯经典、阐释经典,我们不仅能够更加深刻地理解自我与他者的文明基因,也能够在持续对话中发现人类共同的文化和智识资源,从而以开放和包容的眼光,深化对“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

4

北京市社会科学院经典阐释学研究中心主任、山东大学中国阐释学中心兼职特聘教授、中国诠释学专业委员会名誉会长洪汉鼎研究员在致辞中指出,从国内1986年以来的西方哲学研究史,及其中国化与现代化的进程看,诠释学已经从现象学的后继哲学,转变为了真正“做哲学”的哲学。

5

中国现代外国哲学学会诠释学专业委员会会长、山东大学中国阐释学研究中心主任傅永军教授在致辞中指出,山东大学中国阐释学中心的成立体现了研究视野从“引进—比较”向“建构—主体性”层面的转向,也标志和引领着中国哲学社会科学在推动古今中西融通、构建自主知识体系方面迈出了关键一步,阐释经典在激活和彰显其生命力的同时,将为全球文明秩序提供一条哲学实践与文化重建之道。

12日上午,大会举行主旨发言。洪汉鼎研究员以《全球文明演进与互鉴中的“和而不同”理解》为题,围绕当前全球文明演进与文明互鉴的背景,指出“和而不同”的理念不仅是中华传统文化的智慧结晶,更是应对全球化挑战、推动人类文明共生共荣的重要途径。“和而不同”的当代实践本质是构建一种“人类命运差异共同体”——既非消解差异的全球同质化,也非固守对立的文化部落主义,而是通过差异的创造性转化实现文明演进,多元共生。山西大学、北京大学王中江教授以《世界的界限、边界和分辨<庄子·天下>“别宥”考论》为题,指出宋钘与尹文提出的“别宥”并非主流解释中所理解的“去除蔽隔或偏见”,而是指“辨别界域或界限”。深圳大学景海峰教授以《论儒家经典的多样性与统一性问题》为题,指出儒家经典体系以其显著的多样性区别于拥有单一圣典的宗教传统,内部存在诸经之间的差异与复杂关联。山东大学陈小文教授以《海德格尔的“现身情态”思想及其在诠释学中的意义》为题,指出海德格尔提出的“现身情态”概念,与“领会”并列为此在生存基本方式,强调存在意义需从原初情绪体验出发,并通过诗性诠释揭示,开创了迥异于近代的“诗性哲学”范式。中国人民大学温海明教授以《中国古代经典的哲学诠释》为题,认为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与西方思想冲击的背景下,国内学界基于经典文本的分析提出以经典诠释消化西方思想,在全球文明演进与互鉴的视野中展开了中国经典诠释传统现代转型的路径思考。

12日下午,与会代表进行分组讨论。分别就西方诠释学理论、中国经典诠释等议题举行了三场研讨。

6

7

8

13日上午,大会继续主旨发言环节。中国社会科学院刘丰研究员以《“礼乐”何以“文明”——以“圣王制礼”为中心的考察》为题,指出“礼乐”概念的诠释发展促进了中国文化与哲学、社会、政治、伦理等各个方面交织融合。华中科技大学何卫平教授以《伽达默尔的思想开端——关于<柏拉图的辩证法的伦理学>》为题,指出伽达默尔对古希腊哲学的研究贯穿其完整的思想进路,一贯地强调了形而上学与伦理学的实践统一,并最终奠定其“解释学即实践哲学”的转向基础。安徽大学张能为教授以《如何理解伽达默尔关于东方思想哲学性的重要论述》为题,分析了伽达默尔何以称东方思想是艺术、宗教的,而非哲学的;与此同时,东方思想又何以是形而上学的,何以其本身就是哲学。吉林外国语大学秦明利教授以《个体化的消失:数字化时代理解的困境——共在性诠释学理论建构》为题,指出数字化深刻改变了人类的理解方式与存在状态,导致个体化日益削弱,主张构建跨个体环路,通过情感与集体意义的再创造,重建技术语境中的个体性与主体性。山东大学傅永军教授以《经义诠释的两种意图——兼论神学诠释之哲学诠释学道路的开启》为题,指出对《圣经》的诠释亦呈现双重意图:解经学旨在还原文本原义,释经学则侧重属灵意义及现实应用。

主旨发言结束后,大会顺利完成全部议程,举行闭幕式。山东大学哲学与社会发展学院梁乐睿副教授主持。山东大学哲学与社会发展学院李秋零教授致闭幕辞。中国诠释学专业委员会常务副会长、华中科技大学哲学学院何卫平教授致辞,代表诠释学专业委员会对主办方山东大学中国阐释学研究中心、北京市社会科学院经典阐释学研究中心,以及傅永军教授团队的周密安排表示感谢。最后,中原工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毛宝铭老师致辞并向学界前辈致敬、祝贺会议成功,山东大学哲学与社会发展学院哲学系主任王丁教授代表院系对与会专家学者致以谢意。

责任编辑:张弛校对:王梓辰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