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握新时代人民战争战略战术内在要求

把握新时代人民战争战略战术内在要求

编者按

回望辉煌战斗历程,人民军队始终坚持在党的绝对领导下,提出并实施了一整套人民战争战略战术,这是人民军队以弱胜强、克敌制胜的重要法宝。98年来,随着时代变迁和战争形态演变,人民战争战略战术的具体内容和表现形式不断发展变化。直面信息化智能化战争挑战,我们要在快速变化发展的世界大势和实践样态中,牢牢把握人民战争战略战术的本质要求和价值取向,把内在不变的规律性特征与外在变化的现实性特征统一起来,不断创新发展新时代人民战争战略战术。

习主席强调指出,不论形势如何发展,人民战争这个法宝永远不能丢,但要把握新的时代条件下人民战争的新特点新要求,创新内容和方式方法,充分发挥人民战争的整体威力。当前,面对科技之变、战争之变、对手之变带来的深刻挑战,我们既要继承发扬人民战争优良传统,也要敏锐识变、积极应变、主动求变,准确把握新时代人民战争战略战术内在要求,自觉更新思维理念,创新战略指导,让克敌制胜的法宝显威未来战场。

坚持依靠人民、深植根基

在长期革命战争实践中,人民群众是战争胜利最深厚的伟力。人民战争战略战术,人民是构成这一制胜法宝的主体,人民战争的根基深植于人民、底气来自于人民,无论时代如何发展、战争如何演进,紧紧依靠人民、充分动员群众,永远是开展人民战争的基础条件和不二法门。新时代条件下发展人民战争战略战术,必须坚持群众史观和兵民是胜利之本的根本要求,把人民战争的传统谋略优势和群众路线结合起来,拓展人民战争战略战术的源头活水,从人民群众中汲取战略智慧和策略方法,形成新时代人民战争的智力优势。扎实开展全民国防教育,不断厚植家国情怀,激发爱国动力,强化忧患意识,增强国防观念,引导广大群众主动关心国防事业、支持国防建设,为新时代人民战争注入强大精神力量。聚力推进人口高质量发展,全面提升全民文化素质、科技素质和创新能力,加快塑造素质优良、总量充裕、结构优化、分布合理的现代化人力资源,推动人民战争主体由数量优势向质量优势转变。进一步完善国防动员体制机制,推动建立与国家应急响应机制相衔接、与联合作战体系相融合的快速响应制度,把内含于人民群众中的无限战争潜力充分挖掘出来、聚拢起来,充分发挥资源集聚增值效应。

注重整体运筹、全域攻防

在长期革命战争实践中,人民战争战略战术要求整体动员政治、经济、文化、外交、军事等多方面的力量资源,综合运用多种斗争形式和作战方式,以整体合力弥补局部的不足和劣势,从而战胜强大对手。现代战争既是军事领域的激烈对抗,也是政治、经济、外交等领域的全面角力,总体呈现混合战争的鲜明特征。新时代条件下发展人民战争战略战术,必须确立大体系思维模式,以国家战略体系为依托,以联合作战体系为支撑,探索人民战争战略战术的实现形式,打赢新时代人民战争总体战。应充分发挥新型举国体制优势,依托一体化国家战略体系和能力,高效能聚合全域优势资源,全方位激活国家国防潜力,将各种力量资源拧线成绳、结绳成网,把人民战争的领导要素、组织要素、人员要素、指挥要素、技术要素、装备要素、保障要素等分系统结合起来谋划、统合起来运用,激发整体联动、体系运行的最优功能,实现全向用力、能量倍增的最大效益。要加强物理域、信息域、社会域等领域全面统筹,重点在新域新质上寻求突破,在无人作战、人机协同作战、网电作战、太空深海作战、智能自主作战等新维度有所作为。军事与非军事手段相互配合,把政治、经济、外交、舆论和军事斗争等多种形式结合起来,综合施策着力打好外交攻防战、金融贸易战、心理防护战、舆论法理战等,发挥政治攻势和武装打击的综合效能,统筹打好政治军事仗。

强化积极防御、主动进取

在长期革命战争实践中,人民军队形成了一整套积极防御战略思想,如坚持战略上防御与战役战斗上进攻的统一,坚持防御、自卫、后发制人的原则,坚持“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必犯人”,等等。积极防御,根本在防御、要义在积极,主动进取是其内在特质。当前,世情国情党情军情发生深刻变化,新时代人民战争的战略战术在总体上坚持防御性的根本原则,不以霸道霸权和侵略欺压他国为目的,因此也会赢得国内最广大人民群众拥护和支持以及世界上爱好和平与正义的国家和人民的理解和帮助。新时代条件下发展人民战争战略战术,须应时而变、应势而动。坚持奉行防御性国防政策,贯彻落实新时代军事战略方针,善于从政治高度出发观察和分析问题,善于从地区和全球视角来思考和运用策略,夯实人民战争制胜的政治基础。坚持不惹事也不怕事,加强军事力量常态化多样化运用,坚定灵活开展军事斗争,在坚持战略上后发制人的同时,不放弃有利条件下和必要时的战役战斗进攻,稳扎稳打、稳中有进、稳中有为,有效塑造安全态势,遏控危机冲突,牢牢把握斗争主动权。

突出新质主导、科技赋能

在长期革命战争实践中,人民军队在强调决定战争胜负的主要因素是人而不是物的同时,同样高度重视对先进军事技术特别是武器装备的研发。毛泽东同志就曾强调,没有现代的装备,要战胜帝国主义的军队是不可能的。现代战争的科技含量发生了质的飞跃,人工智能、大数据、量子计算、无人自主、脑控等高新技术与新型武器装备广泛应用于军事领域。虽然人民群众依然是战争胜负的决定性力量,但是这种力量的表现形式发生了重要变化。科技是核心战斗力,人民战争将更加注重科技手段的运用,更加依赖人民群众的智慧和创造力。新时代条件下发展人民战争战略战术,应把打赢信息化智能化战争作为战争准备的着眼点,深研高端战争的本质特征、制胜机理、策略战法,加速推动从“人多制胜”向“人才制胜”、从“人力制胜”向“智力制胜”转变,切实提高科技赋能、数智驱动的制胜能力,真正使科技、人才在新时代人民战争中的关键作用发挥出来。加快推进高新产业发展,大力加强海洋、太空、网络空间、人工智能、量子科技等新域新质力量建设,加大高新技术领域军地协作力度,加快新质生产力向新质战斗力转化运用,推动战争潜力储备向新兴领域拓展、向新质力量聚焦。聚合协同军地科技优势,由聚焦人力物力等传统支撑保障要素向聚焦信息、技术、智能等新质支撑保障要素转变,建设底蕴深厚、储备丰富的信息池、资源池、技术池,积极打造精干强能、专业性强的专业支前分队,不断拓展人民参战与科技支前的广度和深度。

讲究灵活机动、创新制衡

在长期革命战争实践中,人民战争战略战术是高度灵活机动的战略战术,最本质的要求是坚持以我为主,致人而不致于人,根据敌我双方的实际情况,有什么武器打什么仗,对什么敌人打什么仗,在什么时间地点打什么时间地点的仗,找准敌之弱点和软肋,发扬我之长处和优势,以能击不能,始终掌握战场主动权。灵活机动的战略战术是以劣势装备战胜优势装备之敌的制胜法宝。“你打你的、我打我的”,是中国革命战争长期经验的总结和概括,是人民战争战略战术的灵魂和精髓。新时代条件下发展人民战争战略战术,必须把握非对称制衡的方法论要求,以作战概念创新为抓手,遵循现代战争制胜机理,不断推出实用管用的克敌制胜招法。坚持一切从敌我双方的实际情况出发,深刻洞悉作战任务、作战对手、作战环境变化,深刻把握制胜观念、制胜要素、制胜方式发展,客观分析研究敌我双方的强弱、优劣,知彼知己、因势而变,灵活运用各种作战力量和作战方法,努力以最小代价取得最大战果。坚持“致人而不致于人”,扬长避短、避实就虚,出其不趋、攻其必救,主动创造战机,灵活调动敌人,怎么有利就怎么打,怎么擅长就怎么打。坚持“以能击不能”,与时俱进推进军事理论、作战指导、战法训法研究运用,创新核心作战概念,发展新质作战手段,不按敌人套路打、盯着敌人软肋打、发挥我军优长打,在非对称制衡中创造人民战争新的制胜优势。

重视积小为大、神聚力合

在长期革命战争实践中,我军在相当长的时间内都是处于全局上的劣势地位,所以人民战争战略战术重视局部上以强对弱,坚持积小胜为大胜,集中力量打歼灭战,这成为人民军队战胜强敌的关键一招。相比以往,现代战争作战往往在多维多域中展开,为实施“积小胜为大胜”提供了更加广阔空间。新时代条件下发展人民战争战略战术,要强化“貌散而神聚,形散而力合”的理念,将分布在多维战场的诸多作战力量动态集中联合起来,通过效能融合、即时聚优,实施局部快速聚能攻击、广域游击袭扰,对敌分布的要点实施歼灭性打击、破坏性袭击,这既有重锤效应,又能不断消耗敌人,使对手逐步丧失战场主动权。这种神聚力合的分布式作战更加强调兵力部署广域分散、能力状态离散分布,根据实现作战企图、达成作战目的、遂行作战任务需要,优选最佳作战要素、单元、力量,通过作战能力融合、行动作用累积,聚合最优作战效应,激发最大作战潜能,实现作战效益最大化,达成最佳作战效果。这种分布式作战已经从“地理空间的分散”上升为“全域全维的动态耦合”:不再局限于人员装备在物理空间的分散,而是拓展到网络、电磁、认知等多维战场;依托数据链、人工智能和分布式指挥系统实现跨域协同,既极大提升了战场生存力,又倍增了打击效能。

责任编辑:王梓辰校对:张弛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