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强国复兴有我”2025年西城区百姓宣讲团走进广外街道开展专场宣讲。机关青年干部、社区工作者、街道社区骨干宣讲员代表等齐聚一堂,聆听来自不同行业的四位宣讲员讲述奋进新时代的动人故事,共同发出“强国复兴有我”的铿锵誓言。
新华社记者 陶冶:
夜空中最亮的“星”
作为航天报道记者,他深入发射一线,用镜头和文字记录了神舟二十号一飞冲天的震撼瞬间。从火箭尾焰映亮的戈壁夜空,到东风烈士陵园里平均年龄27岁的航天英烈,再到孩子们“等我长大上太空”的稚嫩梦想,陶冶把“干惊天动地事,做隐姓埋名人”的航天史诗娓娓道来,让现场观众在泪光中看见中国航天的星辰大海。
非遗剪纸传承人 谢灵:
小剪纸记录大时代
一把剪刀、一张红纸,她以虚实剪纸技法耗时6个月创作7.8米立体中轴线长卷;与英国魔术师共演“剪纸魔法秀”,剪出中欧建交50周年的《共生之树》。从被家人质疑剪纸无用,到让剪纸走上央视、走进欧盟驻华代表团,谢灵用一幅幅“会讲故事”的作品告诉大家:传统手艺不老,它正跨越语言、穿越国界,向世界递出最鲜活的中国名片。
国家开发银行科技部 梁凌轶:
挑起红色金融重担
一名“IT男”,却带来一根写满信仰的“扁担”。从1934年长征路上的“扁担银行”,到新时代为三峡工程、雅万高铁注入金融动能,梁凌轶把“人民需要”这四个字写进每一行代码、每一次系统迭代。为响应金融自主可控号召,他带领团队连续数月攻坚核心系统改造,当屏幕的微光映红深夜的办公室,他说:“这光,就是当年遵义街头通宵兑付的灯火。”
玉桃园社区书记 王雪梅:
老房子变身“好房子”
党建引领、模块化“搭积木”建楼、3个月封顶、居民原址回迁,她带领社工们一一化解居民担忧,用实际行动将“不可能”改变为“能办到”。内置电梯、无障碍坡道、干湿分离卫生间、智能水电表,让居民回迁时感叹“阳光洒满新家”。小年那天,老街坊端着腊八粥赶来:“你们比我亲闺女还贴心!”一句话,道尽了民生工程的厚度与温度。
四位宣讲员用质朴语言绘就奋斗画卷,把“大主题”讲成“小故事”,把“大道理”变成“身边事”。现场掌声此起彼伏,观众纷纷表示:“听得懂、记得住、受鼓舞!要把榜样力量化为实干动力,在各自岗位上为强国复兴贡献广外力量。”
广外街道将以此次宣讲为契机,持续深耕“强国复兴有我”群众性主题宣传教育,挖掘更多带着烟火气的“百姓名嘴”,把理论讲到群众心坎里,把奋斗写进广外高质量发展的生动实践中。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