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报告 > 专辑 > 生态

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 促进可持续发展

报告人:黄海峰 北京大学深圳研究生院环境与能源学院资深顾问
简 介: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深刻回答了为什么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什么样的生态文明、怎样建设生态文明等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既为新时代我国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也开辟了人类可持续发展理论和实践的新境界。本期报告,北京大学深圳研究生院环境与能源学院资深顾问黄海峰从时代背景、理论定位、科学内涵、重大影响力、政策成效、实践案例等方面,深入探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对中国及世界可持续发展的深远影响。
总播放:195
发布时间:2025-08-06 15:14

     

    黄海峰讲课

    黄海峰 北京大学汇丰商学院教授

    点此查看完整报告

    点此查看视频专辑

    点此查看课件

    编者按:生态文明建设是关系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根本大计。本文以我国发展方式转型为时代经纬,深刻阐释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作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绿色篇章”的理论高度,系统解读其“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哲学内核、“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范式、“共谋全球生态文明建设”的天下情怀。文章全景展现中央环保督察、长江经济带发展、碳达峰碳中和行动等重大政策实践的制度效能,有力论证了这一重要思想对破解发展中国家现代化进程中环境困局的世界意义。该研究对于深刻把握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辩证关系,以生态文明建设驱动高质量发展,为全球可持续发展提供中国方案具有重要启示价值。

    习近平主席在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峰会上指出,我们要站在对人类文明负责的高度,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探索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之路,促进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协调统一,共建繁荣、清洁、美丽的世界。

    我们的地球如此美丽,也如此脆弱。伴随数百年工业化进程,人类在创造巨大物质财富的同时,也加速了对自然资源的攫取,打破了地球生态系统平衡,人与自然深层次矛盾日益显现。当前,世界正站在一个十字路口——是以资源环境为代价换取一时的经济增长,还是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之路,成为摆在全世界面前的时代之问。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生态文明建设作为关系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根本大计,大力推进生态文明理论创新、实践创新、制度创新,推动生态环境保护发生历史性、转折性、全局性变化,美丽中国建设迈出重大步伐。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绿色发展和可持续发展是当今世界的时代潮流。我国围绕联合国提出的17个可持续发展目标制定相关政策,取得可喜成就。

    一、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时代背景

    在全球生态危机加剧和中国经济社会发展面临资源环境约束的背景下,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应运而生,成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一重要思想不仅深刻回答了为什么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什么样的生态文明、怎样建设生态文明等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还为全球环境治理提供了中国方案。

    当今世界是一个变革的世界,是一个新机遇新挑战层出不穷的世界,是一个国际体系和国际秩序深度调整的世界。全球经济发展面临诸多难点:一是资源消耗增长过快;二是资源利用效率过低;三是资源再生化率不高。全球生态赤字持续扩大,贫富差距日益拉大,国际社会高度关注中国的经济转型,尤其关注如何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推进生态优先、节约集约、绿色低碳发展。绿色低碳转型的中国行动、环境污染防治的中国决心、生态保护修复的中国奇迹、倡导绿色生活的中国风尚等,生动展现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引领中国生态文明建设取得的伟大成就。

    回顾整个人类社会的历史,生态环境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根基,生态环境变化直接影响文明兴衰演替。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古代埃及、古代巴比伦、古代印度、古代中国四大文明古国均发源于森林茂密、水量丰沛、田野肥沃的地区。奔腾不息的长江、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摇篮,哺育了灿烂的中华文明。而生态环境衰退特别是严重的土地荒漠化则导致古代埃及、古代巴比伦衰落。我国古代一些地区也有过惨痛教训。古代一度辉煌的楼兰文明已被埋藏在万顷流沙之下,那里曾经是一块水草丰美之地。河西走廊、黄土高原都曾经水丰草茂,由于毁林开荒、乱砍滥伐,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加剧了区域经济衰落。唐代中叶以来,我国经济中心逐步向东、向南转移,很大程度上同西部地区生态环境变迁有关。习近平总书记曾感叹:“我曾在西部生活过多年,深知环境恶化的灾害。”习近平主席在给世界大学气候变化联盟的学生代表回信时指出,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对自然的伤害最终会伤及人类自己。

    我们今天所处的世界正经历巨大变迁,过去我们更多依赖石油和煤炭,呈现出“棕色经济”的特征,我将其称之为“物质化”。今天,我们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指引下,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形成“减物质化”的特征。我想,未来我们会大幅减少对化石能源的依赖,更多开发风能、太阳能、水能、生物质能、地热能、海洋能等非化石能源,呈现出“金色经济”的“非物质化”的特征。

    从经济转型的角度看,我国正探索绿色驱动的新模式,通过生态环保引领经济结构优化升级,实现高质量发展;从中国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角度看,从环境治理到系统保护,中国全方位推动生态文明建设,为全球环境治理提供了宝贵的中国方案;从绿色发展策略的角度看,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我国在经济社会领域全面推进绿色转型,彰显了大国的责任担当;从生态监管的角度看,生态监管体制的建设强化法治保障,提升治理效能,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站在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高度,大力推进生态文明理论创新、实践创新、制度创新,创造性提出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形成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习近平主席在第七十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时的讲话中强调:“建设生态文明关乎人类未来。国际社会应该携手同行,共谋全球生态文明建设之路,牢固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意识,坚持走绿色、低碳、循环、可持续发展之路。”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精髓是构建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构成这一精髓的是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人类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理念的重要论述和科学判断,包括“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等论述。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