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报告> 文稿> 综合> 正文

王莉:【铭记历史 缅怀先烈】以伟大抗战精神照亮新时代奋斗之路

QQ截图20250815083649

王莉 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教授

点此查看完整报告

点此查看学习课件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全党全国各族人民要大力弘扬伟大抗战精神,不断增强团结一心的精神纽带、自强不息的精神动力,继续朝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奋勇前进。

一、伟大抗战精神产生的背景

中华文明生生不息5000多年,中国人民以非凡的创造力为人类文明进步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但是,1840年以后,由于列强的侵略和封建统治的腐朽,中国饱经沧桑磨难,中国人民遭受深重苦难。

日本对华持续侵略是近代以来中国历史上最黑暗的一页,1894年挑起甲午战争,1895年侵占台湾和澎湖列岛,1900年伙同其他帝国主义列强侵入北京,1904年发动日俄战争、侵犯中国东北领土和主权,1914年侵占青岛,1915年提出“二十一条”,1931年策动九一八事变、侵占中国东北全境,1935年制造华北事变,1937年7月7日以炮轰宛平县城和进攻卢沟桥为标志发动全面侵华战争,妄图变中国为其独占的殖民地,进而吞并亚洲、称霸世界。日本军国主义的野蛮侵略给中国人民造成空前巨大的灾难,激起了中国人民的顽强反抗。

九一八事变后,中国人民就在白山黑水间奋起抵抗,成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起点,同时揭开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序幕。七七事变后,抗击侵略、救亡图存成为中国各党派、各民族、各阶级、各阶层、各团体以及海外华侨华人的共同意志和行动,中国由此进入全民族抗战阶段,并开辟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在艰苦卓绝的抗日战争中,孕育出伟大抗战精神。

二、伟大抗战精神丰富的内涵

伟大抗战精神,向世界展示了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视死如归、宁死不屈的民族气节,不畏强暴、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百折不挠、坚忍不拔的必胜信念。下面,我们就伟大抗战精神的内容进行深入学习。

(一)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

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民族精神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的决定因素。人无精神不立,国无精神不强。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长久生存的灵魂。唯有精神上达到一定的高度,这个民族才能在历史的洪流中屹立不倒、奋勇向前。古往今来,任何一个有作为的民族,都以自己的独特精神著称于世。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民族精神的核心,根植于中华民族心中,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基因,维系着华夏大地上各个民族的团结统一,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为中华民族的繁荣发展不懈奋斗。

抗日战争使中华民族的爱国主义传统得到了极大升华。中国自古就有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传统。近代以来,中国人民为争取民族独立和解放进行的一系列抗争,就是中华民族觉醒的历史进程,就是中华民族精神升华的历史进程。这种民族觉醒和民族精神升华,在抗日战争时期达到了全新的高度。

抗日战争以前所未有的气势震撼着人们的心灵,激励国人“以民族国家利益为依归”,彰显出可歌可泣的爱国主义精神。在那个血雨腥风的年代,抗击侵略、救亡图存成为中华民族的共同意志,全体中国人民在抗日问题上找到了契合点。爱国必须抗日,抗日即爱国。一切为了抗日,抗日高于一切。爱国主义较以前任何时候都表现得更强烈、更广泛、更持久、更具战斗性,在理论与实践上实现了高度统一。

1939年5月18日,东南亚归国华侨机工白雪姣给父母留下了一封感人肺腑的告别书,信中说道:“这次去,纯为效劳祖国而去的,虽然我是社会上一个不值得注意的虫,虽然是在救国建国的大事业中,我的力量简直是够不上‘沧海一粟’,可是集天下的水滴而汇成大海。我希望我能在救亡的洪流中,竭我一滴之微力。”

抗日战争激发起中华民族团结御侮的巨大能量,使中华民族的团结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史无前例地增强了中华民族万众一心、共赴国难的民族团结意识。面对民族存亡的空前危机,中国人民的爱国热情像火山一样迸发出来,全体中华儿女众志成城、共御外侮,为民族而战,为祖国而战,为尊严而战,汇聚起气势磅礴的力量,义无反顾投身到这场关系民族生死存亡的伟大斗争中。正如毛泽东同志所说:“这个战争促进中国人民的觉悟和团结的程度,是近百年来中国人民的一切伟大的斗争没有一次比得上的。”这是中华民族大团结的里程碑。

责任编辑:李天翼校对:王瑱监审:刘妍君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