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大会上指出:“一百年前,中国共产党的先驱们创建了中国共产党,形成了坚持真理、坚守理想,践行初心、担当使命,不怕牺牲、英勇斗争,对党忠诚、不负人民的伟大建党精神,这是中国共产党的精神之源。”人无精神不立,党无精神不强。伟大建党精神彰显中国共产党人鲜明的精神品格和内在特质,是一百多年来党不断从胜利走向新的胜利的精神旗帜,集中体现了党的坚定信念、根本宗旨、优良作风、奋斗目标等,为立党兴党强党提供了丰厚精神滋养。不忘本来,才能开辟未来。广大党员干部既要深切缅怀党的丰功伟绩、卓越贡献,更要增强弘扬伟大建党精神的信心和决心,不断从中汲取前行力量,夺取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
一、弘扬伟大建党精神,保持矢志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战略定力
坚持真理、坚守理想,是伟大建党精神的突出品质。中国共产党成立之初,共产党人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根本指导思想,坚守共产主义这一崇高理想,目光有方向、行动有力量,任尔东西南北风,我自岿然不动,推动中国革命始终在历史前进的逻辑中前进、在时代发展的潮流中发展,不断开辟光明前景、开创光辉前程。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弘扬伟大建党精神,自信自强、守正创新,踔厉奋发、勇毅前行,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团结奋斗。”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是新时代新征程党的中心任务。实践一再证明,中国式现代化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然选择、必由之路,是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康庄大道。党员干部弘扬伟大建党精神,从中汲取前行力量,至关重要的一点就是保持矢志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战略定力,始终志不变、道不改、神不散,沿着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奋发有为、奋勇前进。
新时代新征程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不可能一马平川,越是船到中流、人到半山,越有可能遭遇狂风骤雨,有时甚至是惊涛骇浪,越考验党员干部的战略定力,越要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做到“不畏浮云遮望眼”,始终“咬定青山不放松”。政治上的坚定源于理论上的清醒,保持矢志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战略定力,要求党员干部必须深学细悟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论述,把中国式现代化的深刻意蕴、本质内涵、核心要义、根本要求等搞清楚、弄明白,切实做到“行之力则知愈进,知之深则行愈达”,勇做中国式现代化的行动派、促进者、实干家。汇聚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磅礴力量,让中国式现代化道路越走越宽广。
二、弘扬伟大建党精神,激发为民造福、为国奉献的内生动力
践行初心、担当使命,是伟大建党精神的核心内容。党的初心和使命,概而言之,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党的初心和使命是党的性质宗旨、理想信念、奋斗目标的集中体现,激励着我们党永远坚守,砥砺着我们党坚毅前行。”中国共产党成立之初,共产党人以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为己任,在百折不挠、浴血奋战中,为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国家富强、人民幸福奠定坚实基础。
初心易得,始终难守。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个人也好,一个政党也好,最难得的就是历经沧桑而初心不改、饱经风霜而本色依旧。”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三个务必”,并把“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摆在首要位置。在全党范围内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根本目的在于推动广大党员干部始终不忘“中国共产党是什么、要干什么”这一根本性问题,始终不忘“我是谁”“为了谁”“依靠谁”,在践行初心、担当使命中,不断为党和人民赢得更大的胜利和荣光。
一方面,家事国事天下事,让人民过上幸福生活是头等大事。新时代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不断得到满足,但保障和改善民生没有终点站,只有连续不断的新起点,要求党员干部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广大群众的利益,推动人的全面发展、推动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不断取得实质性进展。党员干部要着眼利益格局深刻调整、社会阶层深刻变动、思想观念深刻变化,践行为人民谋幸福之初心使命,必须坚持需求牵引供给、供给创造需求,不断深化为民服务、为民造福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让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
另一方面,高质量发展是新时代的硬道理,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党员干部践行为民族谋复兴之初心使命,必须在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推动高质量发展方面勇于担当、善于作为。当前,就是聚焦稳就业、稳企业、稳市场、稳预期,以高质量发展的确定性应对外部环境急剧变化的不确定性,继续书写社会稳定与经济发展新奇迹。
三、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展现战天斗地、攻坚克难的实践伟力
不怕牺牲、英勇斗争,是伟大建党精神的内在特质。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正是中国共产党成立初期,共产党人不怕牺牲、英勇斗争,我们党“才能在极端困境中发展壮大,才能在濒临绝境中突出重围,才能在困顿逆境中毅然奋起”。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务必敢于斗争、善于斗争,坚定历史自信,增强历史主动,谱写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加绚丽的华章。”弘扬伟大建党精神,从中汲取前进力量,要求党员干部展现战天斗地、攻坚克难的实践伟力。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必须“勇于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社会主义是干出来的,新时代是奋斗出来的。迈上强国建设、民族复兴新征程,不仅斗争精神不能减弱,反而需要加强,尤其要敢于、善于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随着中华民族前所未有地强起来,一方面,我们面临着来自外部势力的围堵、遏制、打压;另一方面,虽然党风政风焕然一新,但不正之风仍然存在,腐败行为时有发生,如果麻痹大意、松劲松懈,就有可能半途而废、前功尽弃。因此,党员干部要充分发扬“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斗争精神,依靠顽强斗争打开新天地、开创新局面。
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展现战天斗地、攻坚克难的实践伟力,除了斗争精神不滑坡,还须本领与时俱进有提升。实践中,部分党员干部面临着本领滞后、能力不足的困境,必须坚持学习,把学习作为终身课、必修课,在艰苦卓绝的学习中增强“推动高质量发展本领、服务群众本领、防范化解风险本领”。由此既葆有强烈的斗争精神,又具备高超的斗争本领,党员干部才能逢山开路、遇水架桥,战胜前进道路上的“拦路虎”,踢开制约发展进程的“绊脚石”。
四、弘扬伟大建党精神,永葆对党忠诚、不负人民的坚强毅力
对党忠诚、不负人民,是伟大建党精神的本质要求。中国共产党成立初期,共产党人之所以能推动党从小到大、由弱至强,根本秘诀就在于面向党旗发出铮铮誓言,“随时准备为党和人民牺牲一切,永不叛党”。对党忠诚是党员干部的立身之本、价值之基,不负人民是党员干部的谋事之要、成事之道。弘扬伟大建党精神,不断从中汲取前进力量,要求党员干部永葆对党忠诚、不负人民的坚强毅力。
党员干部对党忠诚,绝非一阵子,而是一辈子,要求无论何时何地都铭记自己是党员,对党忠诚绝非虚幻的说辞、口头的表态,而要发自肺腑、深入骨髓。要坚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始终在政治立场、政治方向、政治道路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做到党中央决定的坚决执行、党中央倡导的坚决响应、党中央禁止的坚决不做,不折不扣把党中央的决策部署落到实处。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打江山、守江山,守的是人民的心。”党员干部弘扬伟大建党精神,要深刻领悟对党忠诚与不负人民的内在统一性、高度一致性,以不负人民的赤诚之心,彰显对党忠诚的赤胆忠心。党的十八大以来,无论是“民之所忧,我必念之;民之所盼,我必行之”的深情告白,还是“我将无我,不负人民”的铿锵明志,抑或“让大家笑容更多、心里更暖”的殷殷嘱托……习近平总书记以身作则、率先垂范,为广大党员干部作出表率,要求党员干部必须把群众放在心中最高位置,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永葆对党忠诚、不负人民的坚强毅力,全心为党、一心为民,始终做党的好儿女、人民的勤务员。
习近平总书记告诫全党,“我们要永远保持建党时中国共产党人的奋斗精神,永远保持对人民的赤子之心”。伟大建党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源头,是确保我们党永远不变质不变色不变味的“定海神针”。奋进强国路,阔步新征程,党员干部要继续弘扬伟大建党精神,从中汲取前进力量,在党的领导下团结带领群众书写新篇章、创造新辉煌,推动中国号巨轮乘风破浪、扬帆远航。
(作者简介:刘良军,湖北省荆门市委党校教授。)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