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 促进可持续发展(3)

摘要: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以其深邃的系统性、鲜明的人民性和强烈的实践性,不仅深刻改变了中国的环境面貌,其倡导的绿色发展理念与全球生态治理实践,也为构建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贡献了至关重要的中国方案和东方智慧。面向未来,我们要继续以这一重要思想为指导,统筹发展与保护,为建设美丽中国和清洁美丽世界作出更大贡献。

三、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重大影响力

(一)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对社会发展的影响

从对社会发展的影响而言,我们要满足所有人基本生活的需要,特别是要减少穷人和弱势群体的人数,中国社会正努力朝着和谐、安全、和平、公正、公平的方向发展。

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影响下,中国社会正迎来“善经济时代”。“善经济时代”是一个近年来兴起的新概念,是指以社会服务为基本市场,以社会价值为开发对象,将现代慈善、社会服务和经济发展三者相结合,引领经济价值走向质的提升的时代。“善经济时代”需要加强企业社会责任,同时要大力发展社会服务业。从商业上来说,企业逐利而发展。但在“善经济时代”,企业要发展、要想基业长青,就必须在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的交汇点上,做出新的战略选择——企业必须注意开发社会价值,特别是注重对人的价值的尊重,要更加善待员工,关注社会环境。总结来说,要让社会价值引领经济价值,让企业责任与社会价值共生。

(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深刻影响着中国的生态环境面貌。从文明觉醒的角度看,生态文明建设影响千家万户,需要全民参与。我们要提倡绿色的消费方式,比如减少塑料袋的使用。从制度建设的角度看,我们不断完善我国环境法治建设,推出一系列相关政策。从发展转型的角度看,“双碳”目标的庄严承诺,成为撬动发展方式深刻变革的杠杆。

坚持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持续深入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加强污染物协同控制,基本消除重污染天气。统筹水资源、水环境、水生态治理,推动重要江河湖库生态保护治理,基本消除城市黑臭水体。加强土壤污染源头防控,开展新污染物治理。提升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水平,推进城乡人居环境整治。全面实行排污许可制,健全现代环境治理体系。严密防控环境风险,深入推进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

不断提升生态系统多样性、稳定性、持续性。以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生态保护红线、自然保护地等为重点,加快实施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推进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建设,实施生物多样性保护重大工程,科学开展大规模国土绿化行动,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推行草原森林河流湖泊湿地休养生息,实施好长江十年禁渔,健全耕地休耕轮作制度。建立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完善生态保护补偿制度。加强生物安全管理,防治外来物种侵害。

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立足我国能源资源禀赋,坚持先立后破,有计划分步骤实施碳达峰行动。完善能源消耗总量和强度调控,重点控制化石能源消费,逐步转向碳排放总量和强度“双控”制度。推动能源清洁低碳高效利用,推进工业、建筑、交通等领域清洁低碳转型。深入推进能源革命,加强煤炭清洁高效利用,加大油气资源勘探开发和增储上产力度,加快规划建设新型能源体系,统筹水电开发和生态保护,积极安全有序发展核电,加强能源产供储销体系建设,确保能源安全。完善碳排放统计核算制度,健全碳排放权市场交易制度。提升生态系统碳汇能力,积极参与应对气候变化全球治理。

经过不懈努力,我国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生态文明理念日益深入人心,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加快形成,污染治理力度之大、制度出台频度之密、监管执法尺度之严、环境质量改善速度之快前所未有,生态文明建设取得显著成效。

(三)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从经济发展的角度看,要建立繁荣高效的可持续发展的经济,同时要在尊重环境的前提下实现可持续消费与生产。

中国目前正处在经济转型的过程中。其一,从逐利经济向幸福经济转型,当前不仅要追求利益的单一目标,还要追求在经济创造过程中本身所体现的幸福;其二,从排他经济向包容经济转型,不是只有部分群体,而是社会全体都能够享受发展的成果;其三,从棕色经济向绿色经济转型,建立资源节约型社会和环境友好型社会。

过去,联合国把绿色经济之前的经济模式称为棕色经济,也称黑色经济,经济的增长紧紧依靠煤炭、石油和天然气的消耗。这种经济模式会带来大量二氧化碳的排放,对经济的持续发展构成阻力。绿色经济是指人们在经济活动中用尽可能少的资源消耗和环境代价来取得最大的经济产出和最少的废弃物排放,通过对自然资源的循环利用,实现经济环境和社会效益相统一的经济方式。

(四)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对文化发展的影响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不仅是中国生态环境治理的科学指南,更深刻影响了中华文化的传承与发展。这一重要思想植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同时赋予其新的时代内涵,推动生态文化成为全社会的主流价值观,并在全球范围内提升了中国生态文化的国际影响力。

第一,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激活传统生态智慧,增强文化自信。中华文明历来强调“天人合一”“道法自然”,主张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汲取了这些传统智慧,并赋予其现代意义。

第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推动生态文化成为社会新风尚。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引领下,绿色生活方式逐渐为社会大众所接受。垃圾分类、低碳出行、节约资源等行为从政策要求转变为公众自觉行动。清明节倡导文明祭扫,减少焚烧污染;春节推广电子鞭炮,降低空气污染。这些变化表明,生态文明已深度融入人民日常生活,成为新时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第三,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促进生态文艺创作,繁荣文化事业。生态题材的文艺作品生动展现了中国生态治理的成就,同时加强了公众的环保意识。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提升中国生态文化的国际影响力。通过“一带一路”绿色合作,中国生态文化的影响力不断扩大,为全球可持续发展贡献东方智慧。

四、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政策成效和实践案例

(一)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政策成效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是新时代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的根本遵循,其指导下的政策实践取得了显著成效,不仅改善了国内生态环境,也为全球可持续发展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第一,生态环境质量显著提升。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指引下,我国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推动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取得重大进展,人民群众的生态环境获得感、幸福感显著增强。

第二,生态保护修复成效显著。中国坚持系统治理,统筹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首批5个国家公园正式设立,自然保护地占陆域国土面积18%,“三北”防护林、退耕还林还草等重大生态工程持续推进。

第三,绿色低碳发展步伐加快。中国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可再生能源装机容量突破12亿千瓦,风电、光伏发电规模稳居世界第一。“双碳”目标稳步推进,能源结构持续优化,为全球气候治理作出重要贡献。

第四,生态文明制度体系更加完善。生态文明建设离不开制度保障。近年来,中国出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长江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黄河保护法》,建立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河长制、湖长制、林长制的全面推行,实现了每一条河流、每一个湖泊、每一片森林都有人管、有人负责,形成覆盖全链条的生态治理体系。环保督察常态化、法治化,推动各级政府和市场主体落实生态责任,绿色发展理念深入人心。

第五,我国对全球环境治理贡献突出。中国积极参与全球生态治理,推动《巴黎协定》实施,提出全球发展倡议,支持发展中国家绿色转型。在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等国际场合,中国承诺甲烷减排、建设碳中和先行区,展现了负责任大国的担当。光伏、治沙、生态修复等中国方案为世界提供了可借鉴的经验。

(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实践案例

“新能源+生态修复”模式方面,在内蒙古库布其沙漠,光伏治沙项目实现“板上发电、板下种植”,既提供清洁能源,又促进荒漠化治理,成为全球典范。

在修复水域生态环境方面,长江十年禁渔实施以来,生物多样性逐步恢复,江豚等珍稀物种数量明显回升,生态系统稳定性显著增强。

“无废城市”建设方面,深圳、三亚等城市推广垃圾分类和资源化利用,2024年深圳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率达49.1%,为超大城市绿色转型提供经验。

在国际贡献方面,中国甲烷控排积极行动受到广泛关注,碳中和先行区建设有序开展,展现大国担当。

在大气污染治理方面,党的十九大把“污染防治攻坚战”列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三大攻坚战之一,蓝天保卫战是攻坚战的重中之重。2018年,在“大气十条”确定的45项重点工作任务全部按期完成后,国务院出台《打赢蓝天保卫战三年行动计划》,明确了大气污染防治工作的总体要求、主要任务等内容。北京PM2.5从2013年89.5微克/立方米降至2022年30微克/立方米,连续两年达到国家二级标准。

在生物多样性保护方面,中国多次协同国际社会举办国际会议,参与国际科研合作,比如2025年4月第三届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国际研讨会在北京召开。

中国生态文明建设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为实现“双碳”目标奠定坚实基础。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以其深邃的系统性、鲜明的人民性和强烈的实践性,彻底扭转了中国生态环境恶化的趋势,推动历史性、转折性、全局性变化。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以“六个必须坚持”为方法论指引,推动我国生态文明建设从理论到实践取得重大突破,成功将生态文明建设融入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的方方面面,开创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新道路。这一重要思想不仅深刻改变了中国的环境面貌,其倡导的绿色发展理念与全球生态治理实践,也为构建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贡献了至关重要的中国方案和东方智慧。面向未来,我们要继续以这一重要思想为指导,统筹发展与保护,为建设美丽中国和清洁美丽世界作出更大贡献。

我们要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生态优先、绿色低碳发展,把碳达峰碳中和纳入生态文明建设整体布局,切实扛起生态文明建设的政治责任,落实减污降碳总要求,推动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全面绿色低碳转型。

据宣讲家网站报告录音整理

责任编辑:李颖

责任编辑:李贤博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