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正创新做好新时代新征程思想政治工作

守正创新做好新时代新征程思想政治工作

学习《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工作条例》

思想政治工作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鲜明特色和突出政治优势,是全党的工作。党的二十大、二十届三中全会对思想政治工作作出战略部署,强调要完善思想政治工作体系。今年9月,中共中央印发《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工作条例》(以下简称《条例》),这是我们党历史上第一部关于思想政治工作的统领性、综合性基础主干法规,是做好新时代新征程思想政治工作的基本遵循,对于坚持和加强党对思想政治工作的全面领导、提高思想政治工作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条例》站在学深悟透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政治高度,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论述,以制度形式将党的创新理论成果明确下来,成为各级党组织和全体党员做好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遵循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思想政治工作,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发表重要讲话,作出重要论述,深刻阐明新时代思想政治工作的重大意义、根本任务、方针原则、基本要求,丰富和发展了我们党对思想政治工作的规律性认识,为我们做好思想政治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不断提升人民思想觉悟、道德水准、文明素养和全社会文明程度;要把思想政治工作作为企业党组织一项经常性、基础性工作来抓,把解决思想问题同解决实际问题结合起来;要高度重视对青年一代的思想政治工作,完善思想政治工作体系;要坚持思想建党和制度治党紧密结合,从严治党靠教育,也靠制度,二者一柔一刚,要同向发力、同时发力。

这些重要论述,深刻阐明了新时代思想政治工作的核心要义和实践要求,丰富和发展了我们党对思想政治工作的规律性认识,是党的创新理论的最新发展成果,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我们做好新时代新征程思想政治工作的根本遵循和行动纲领。《条例》一个非常鲜明的特点就是强化政治导向,坚持正确方向,始终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根本遵循,全面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论述,把坚持和加强党对思想政治工作的全面领导作为主线贯穿全篇,系统规定了新时代思想政治工作的指导思想、方针原则、重点任务、目标要求等,具有鲜明的政治性、思想性、针对性和可操作性,是我们做好新时代思想政治工作的基本遵循和重要依据。

《条例》站在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提供坚强思想政治保证的战略高度,立足新形势下思想政治工作面临的新使命新任务新要求,着力解决制约思想政治工作发展的问题,为做好新时代思想政治工作提供有力保障

党的二十大确立了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心任务,阐述了中国式现代化的中国特色、本质要求、重大原则等,对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作出战略部署。干事创业,关键在人。思想政治工作从根本上说是做人的工作,要想把党中央作出的战略部署落到实处,把中国式现代化蓝图变为现实,关键在于统一思想、凝聚共识、汇聚力量,把全党全国人民士气鼓舞起来、精神振奋起来,引领全体人民朝着党中央确定的宏伟目标团结一心向前进,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提供强大精神动力和坚强思想政治保障。党的二十大擘画的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蓝图,是一项伟大而艰巨的事业,奋斗正当其时。面对新的使命任务,我们有什么样的精神状态、有什么样的奋斗姿态,就会有什么样的成绩成就。这就需要我们锚定既定奋斗目标,发扬奋斗精神,在机遇面前主动出击,在困难面前迎难而上,在风险面前积极应对。

新时代以来,党和国家事业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发生的历史性变革,极大激发了中国人民的精神活力,我们的前进动力更加强大、奋斗精神更加昂扬、必胜信念更加坚定。在新时代伟大实践中锤炼出的脱贫攻坚精神、抗疫精神、“三牛”精神、科学家精神、企业家精神、探月精神、新时代北斗精神、丝路精神等伟大精神,深深融入我们党、国家、民族、人民的血脉之中,成为推动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的宝贵精神财富,是激励我们奋勇前进的强大精神动力。治国安邦,重在基层。思想政治工作的服务对象在基层,工作主体在基层,任务落实靠基层。《条例》坚持问题导向、实践导向、结果导向,分析把握思想政治工作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聚焦存在的突出问题和瓶颈制约,从制度层面补短板强弱项,提出有针对性、操作性强的措施办法。在任务要求上,《条例》适应社会群体发展变化,结合各领域的实际和特点,用较大篇幅对企业、农村、机关和事业单位、学校、社区、新兴领域、网络思想政治工作等各领域思想政治工作任务要求作出规定;在队伍建设上,《条例》强调,各级党委(党组)应当坚持党管干部、党管人才原则,适应新时代思想政治工作形势任务要求,打造政治坚定、业务精通、作风过硬、数量充足、结构合理的高素质思想政治工作队伍,强调要抓好思想政治工作队伍的培养、管理、使用,完善考核评价、激励保障、监督管理机制,建立健全常态化规范化教育培训体系;在保障措施上,《条例》坚持重心下移、资源下沉,从基层最关注、群众最关心的问题入手,不断丰富工作内容、拓展工作阵地、创新方式方法,从政策经费、阵地载体、调查评估和理论研究、表彰奖励、监督检查、责任追究等6个方面,对各级党委(党组)完善相关保障监督措施提出了明确要求。这些具体措施,对进一步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精准性针对性实效性,推动思想政治工作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具有重要促进作用。

《条例》站在总结思想政治工作经验规律的历史维度,全面梳理党在长期的革命、建设、改革过程中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思想政治工作形成的行之有效的经验做法,通过党内法规形式固化下来,成为新时代思想政治工作的制度保障

思想政治工作是我们党攻坚克难的制胜法宝,是我们党用百年实践证明的成功经验。我们党历来高度重视思想政治工作,在成立之初就专门成立中央局宣传部,负责当时的宣传教育工作和思想政治工作。在革命斗争时期,思想政治工作成为我们党和军队克敌制胜的有力武器,从三湾改编创造性地确立“支部建在连上”,到古田会议正式确立“思想建党、政治建军”原则,再到延安整风使全党思想上、政治上达到了空前的统一和团结,强有力的思想政治工作为革命战争的胜利提供了坚强思想保障。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我们党把思想政治工作作为发展生产搞建设的动力源泉,培育出来以独立自主、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奋发图强为精神标识的“两弹一星”精神、焦裕禄精神、大庆精神(铁人精神)、红旗渠精神、北大荒精神、“两路”精神、西迁精神等,在很短时间内摘掉了“一穷二白”的帽子,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我们党把思想解放作为改革开放的先导性工程,通过开展“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大讨论,打破思想禁锢,扫清观念障碍,激发了开拓创新、锐意进取、奋发有为的精神活力。

新时代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思想政治工作摆在党和国家战略全局的高度,强调思想政治工作是一切工作的生命线,更加注重发挥思想政治工作统一思想、凝聚共识、坚定信心、鼓舞斗志的重要作用,引领和保障党和国家各项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条例》坚持守正创新,总结历史经验,将其上升为规律性认识、普遍性做法和制度性要求。我们做好新时代思想政治工作,既要坚持真理、坚守正道,固本培元、凝心铸魂,坚定理想信念不动摇,又要根据时代发展和实践要求,把握历史规律,掌握发展趋势,抓住变革时机,勇于解放思想,善于开拓创新,奋发有为,锐意进取,使思想政治工作更好地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始终保持旺盛的生机和活力。

《条例》站在依法治国与制度治党、依规治党统筹推进、一体建设的法治维度,坚持以党章为根本遵循,同党章党规党纪、国家法律法规及重要规范性文件等有机衔接,不断提高制度的可操作性和刚性约束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制度治党、依规治党,强调加强党内法规制度建设是全面从严治党的长远之策、根本之策,指出我们党要履行好执政兴国的重大历史使命、赢得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胜利、实现党和国家的长治久安,必须坚持依法治国与制度治党、依规治党统筹推进、一体建设,确保党的各项工作都有规可依、有章可循。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完善党的自我革命制度规范体系,在法治轨道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思想政治工作必须在法治轨道上推进,全面体现法治精神、法治原则、法治规范的要求,推进国家各方面工作法治化。进入新时代,我国互联网发展迅速,信息技术变革正在加速推进,新技术、新应用层出不穷,已经成为生产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日新月异的信息技术革命影响下,新时代思想政治工作面临的形势任务、受众需求、媒体格局、舆论生态等也都发生了深刻变化,开展思想政治工作的理念思路要求也要随之改变。

面对意识形态领域复杂形势、多元社会思潮相互激荡和价值观念多元多样的冲击,传统工作模式方法已经不能完全适应信息时代的发展要求,必须通过制定一整套科学规范的运作程序,以党内法规制度形式,形成一套管理有效、运转有序的体制机制,善于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推进思想政治工作。《条例》作为一部综合性、基础性条例,填补了思想政治工作领域主干性党内法规的空白,使思想政治工作有了更为权威和稳定的制度保障。《条例》的出台,使思想政治工作的地位和作用以党内法规的形式固定下来。对此,党中央印发《条例》的通知专门强调,各级党组织要从政治上、全局上深刻认识思想政治工作的极端重要性,以高度的思想自觉和强烈的责任担当,认真抓好思想政治工作,充分发挥思想政治工作的引领作用。《条例》建立起涵盖组织领导、考核评价、监督保障、追责问责的全链条责任体系,强调要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将思想政治工作开展情况纳入党建工作责任制,纳入领导班子、领导干部目标管理,在巡视巡察工作中加强对思想政治工作开展情况的监督。对党委(党组)领导班子、领导干部不履行或者不正确履行职责,造成不良影响或者严重后果的,依规依纪追究责任。

(作者系北京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山东大学法学院研究员)

责任编辑:王梓辰校对:张弛最后修改:
0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