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山东代表团审议时指出,腾笼换鸟、凤凰涅槃,实质意思就是说新旧动能要转换,换个“俊鸟”进来。当然你不能说是先把“老鸟”给扔了,最后“俊鸟”也没招来,那不就成空笼子了?动能转换要衔接得很好。
从字面上看,“腾笼换鸟”指的是腾空笼子,用新鸟替换旧鸟。在经济学语境中,这一表达被用来指代区域的产业更迭和升级。其中,“笼”是对空间载体的形象化表达,“鸟”指的则是特定产业形态。习近平总书记把新旧动能转换过程比喻为“腾笼换鸟”,将资源优化配置的过程比喻为“以‘俊鸟’替代‘老鸟’”,强调“不能说是先把‘老鸟’给扔了,最后‘俊鸟’也没招来”,既明确了我国经济结构调整的方向路径,也诠释了新旧动能转换的辩证关系。
早在2004年,习近平同志在浙江全省经济工作会议上,就曾经提出“两只鸟论”:一个是“凤凰涅槃”,另一个就是“腾笼换鸟”,生动形象地凝聚了关于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和增长方式根本性转变的共识。“凤凰涅槃”意味着摆脱对粗放型增长模式的依赖,大力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强调的是发展思路的调整。“腾笼换鸟”意味着优化区域产业布局,不仅要引导产业和企业“走出去”,为产业合理化和高度化腾出更多发展空间;也积极创造条件“引进来”,实现产业迭代升级和跨区域合作交流,强调的是发展动力的转换。当前,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我们不能因资源条件约束坐等“鸟去笼空”,而是要主动在“腾笼换鸟”中实现“凤凰涅槃”。
实现“腾笼换鸟”,需要搞清楚“腾什么笼子”以及“换什么鸟”。从投入产出的经济效率看,在不同的产业形态中,既有吃得多、产蛋少的“老鸟”,也有吃得少、产蛋多的“俊鸟”;从产业成长的生命周期看,“老鸟”大多是逐步萎缩的夕阳产业,而“俊鸟”主要是生机勃勃的朝阳产业;从产业升级的技术空间看,有些代表传统技术的“老鸟”往往飞得低,代表新兴技术的“俊鸟”有机会飞得更高。随着支撑经济发展的要素资源约束趋紧,“腾笼”才有机会和空间“换鸟”。“腾笼换鸟”,就是要腾出一些“老鸟”占用的各种能源资源消耗,用以培育、引进和支持“俊鸟”发展,实现产业发展做“加法”,能源资源消耗做“减法”,从而顺利推动新旧动能转换和资源优化配置。
以“俊鸟”替代“老鸟”,前提是要准确识别出谁是“老鸟”、谁是“俊鸟”。同一只鸟,不同的人以不同的眼光看,结论不同;同一个人在不同时期看,评价也有别。在地方产业腾挪转换中,也面临由谁来评价产业性质这一核心问题。对发达地区来说,有的产业已经是“老鸟”,但对很多迫切需要承接产业转移的欠发达地区来说,它可能恰恰是符合自身条件的“俊鸟”;对同一地区来说,传统技术条件下的某一产业可能是“老鸟”,但有了科技创新支撑的传统产业也可能变成“俊鸟”。因此,“腾笼换鸟”不是人为给产业贴上“老鸟”和“俊鸟”的标签、简单对其进行空间置换,需要有进行识别的科学制度准则。
有效识别出“俊鸟”和“老鸟”,也要注意新老鸟的接替时序,辩证处理好新旧动能转换。一方面,要坚持先立后破。各地既要避免在没有“俊鸟”的时候放飞“老鸟”,也要结合本地的资源禀赋、产业基础以及科研条件等,有选择地引入“俊鸟”。若不顾本地实际,好高骛远追求产业升级,试图引入难以与本地要素兼容的新产业,盲目追求产业的“统计数据升级”而非“实质内容升级”,最终将导致扔掉了“老鸟”,“俊鸟”也招不来。另一方面,要解决好“俊鸟”进笼后“老鸟”的去向问题。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的:“发展新质生产力不是忽视、放弃传统产业。”在“腾笼换鸟”中实现新旧动能转换,离不开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不能将其当成“低端产业”简单退出,要创造条件让“老鸟”也有机会变成“俊鸟”。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