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报告> 文稿> 文化> 正文

齐勇峰: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11)

 

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内涵和标志

十七大报告强调,更加自觉、更加主动推动发展文化大发展大繁荣。那么这个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到底应该有一个什么样的标准?怎么说它是大发展大繁荣?最近我们在中宣部讨论了几次,他们提出了一些重点问题。你说文化大发展,应该有一个什么样的尺子去衡量它?对这个问题,报告里没有说,我们做一些思考,可以把这个问题引向深入。

我觉得可以从这几个方面来理解,十七大报告的第四节第一句:到2020年全面建设成小康社会,要加强文化建设。要明显提高全民文化素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深入人心,良好的思想道德风尚进一步弘扬,覆盖全社会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基本建成,文化产业占国民经济比例明显提高,国际竞争力显著增强,适应人民需要的文化产品更加丰富。这些话还是比较原则性的,我想可以把它稍微展开一点说。

第一,要说文化大发展大繁荣,首先的标志是产品繁荣,文化产品要多,要极大丰富。文化产品的服务和供给的能力要显著增强,文化市场上各类产品和服务的总量要极大丰富,社会文化生活要丰富多彩,要形成一批在国内外有影响、有竞争力的名牌文化产品、文化作品,能够满足城乡居民对文化服务的多元化、多样化的需求。这是一个最直接、最直观,大家看得见、摸得着的一个标准,应该成为一个最终的目标,就是服务供给的能力增强了,产品丰富,市场繁荣。而且这中间还需要有一批产品是名牌产品,在国际国内都打得响。

第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深入人心,要能够引导社会思潮,在文化创新中发挥重要作用,形成全社会尊重差异、包容多样、抵制住各种错误和腐朽思想的影响,形成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生动活泼的局面,形成积极向上、良好的文化氛围和文化生态环境。我们需要很多的文化产品,产品也需要有价值观的导向。这个主要就是我们还要有主流的价值观,而且要形成良好的文化氛围。既要有主流的价值观做指引,还要包容多样性。这两个方面都不可缺少,需要有主旋律的作品,同时还需要有多样化的作品。

第三,文化创新活力要极大增强,要形成各类文化人才源源不断涌现、创新人才辈出的局面。一批在国内外有影响的文化大师和文化产业经营管理的领军人物,在民族文化继承发展和创新中发挥重要作用。文化产品是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外在表现,那么文化产品靠谁呢?靠人去做,所以得有人才发展战略,要形成人才辈出的局面,特别是我们需要有一批文化大师。历史上我们有很多文化大师,在国内有影响,在全球有影响。经过“文革”,文化这方面的人才受到很大的影响,有一批人才被批判,我们现在缺少文化大师。

第四,覆盖全世界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基本建立。形成公共文化基础设施良好、文化服务网络健全、城乡居民和社会各界广泛参与文化建设和创新、文化权益得到保证、共建共享文化成果的新格局。这里的核心就是人民群众是文化创新的主体,也是享受文化发展成果的主体。要保证老百姓的文化权益,这是十七大报告中提出的一个很重要的问题。我们发展文化要共建共享,要保证老百姓的文化权益,这也是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一个很重要的标志。你说老百姓没有广泛参与,能叫大发展大繁荣吗?靠少数作家、靠政府在那里推动,这是不行的。一定要市场很活跃,要人民群众去创造,老百姓广泛参与,服务设施也要良好。

前一段时间我去参加北京市关于公共文化体系的讨论,也提出这个问题,怎么动员老百姓共同来参与,把服务设施搞得更好。实际上北京市的文化设施还缺很多。最近有一个调查,北京市小剧场缺几百个。纽约一个百老汇几百个剧场。我们北京市这么大,像模像样的剧场才几十个,这个差距很大。现在很多演出单位晚上想演戏、想演节目,找不到地方,农村、中小城市就更缺了。所以我们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技术设施得上去,老百姓得广泛参与。

责任编辑:采编二部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