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日报:我家的用电往事

北京日报:我家的用电往事

  上世纪70年代初,我家住东四礼士胡同。那是个三进跨院的四合院,10户人家共用一块5安培的电表,每个月由各家轮流计算收缴水电费。电费算起来非常麻烦,要先挨家问清楚每户用电的灯口和瓦数,计算出全院总瓦数、用每瓦实际钱数,再乘以每户的用电瓦数,还要把借用上月余额或剩余余额写清楚,收一次电费得挨家挨户跑两三趟。

  每次轮到我家收电费,我都主动承担。在收电费中我了解到,前院的吴家比较困难,七口之家就一盏15瓦灯泡,孩子晚上看书,都得借着胡同里的路灯。后来有些住户自己安装分表,收电费就更麻烦了,先要挨家挨户查灯口,查分表底数,再算电费、摊派差额,然后才能收电费。

  到了70年代中后期,这个精致的四合院变成了标准的大杂院,住户增到14户,每家又都盖了小厨房,或是把房子重新扩建。大院那块小小的5安培电表,也就承载不了不断增长的用电量了,经常跳闸停电。于是,我又给自己加了个任务,就是更换保险丝。

  上世纪80年代末,我们家搬进了楼房,收缴水电费,变成了每个单元住户轮流的事儿。虽然住在一个单元,可彼此却很生分,挨户查表也只是站在门外。当时,大家最头疼的事儿,就是停电,每家每户手电筒和蜡烛成了必备品。

  进入新世纪,我们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人们享用起越来越多的家电品种,却不再为用多少电发愁了。这得益于政府大力进行的电力建设和电力改造工程,特别是市政府和电力部门大规模实施了“9511”和“9950”工程以后,北京严重缺电的局面得到了全面改善。市政府还积极筹措资金,为市民安装卡式电表,同时改造电路,解决电容量问题。从此,包括我家在内的北京市民,彻底告别了拉闸限电的历史。

  在我的用电记忆里,最难忘的还是2008年8月8日晚上。为了让老父母高兴,我早早就和爱人、孩子一起回到他们那里,全家人围坐在电视机前,准备观看奥运会开幕式直播。就在这会儿,停电了,屋里一片漆黑。我赶紧跑到楼道查看电表,一看电卡零度。我摸回屋,埋怨父母为什么没买电。这时候已经是晚上九点多了,怎么办?还是我爱人急中生智:“打电话给电力公司呀。”我马上拨通了“95598”,工作人员告诉我:别急,马上就来修理。20分钟后,有人按响了门铃,是电力公司送来了应急卡,还嘱咐我以后要及时买电。插上卡,我打开电视机,看着国家体育场尽情绽放的七彩礼花,我和家人举杯相庆,尽情欢呼。回想起自己的用电往事,我禁不住深深感慨。

  来源:北京日报   2009-9-12

本文关键词: 张琏瑰 朝鲜半岛 世界安全
相关阅读
责任编辑:采编二部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