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靠科技创新构建中国可持续能源与资源体系,必须要大幅提高能源与资源利用效率,大力发展战略性资源的大陆架和地球深部勘察与开发,大力发展新能源、可再生能源和与新型清洁可替代能源和资源。可持续的能源与资源体系制定了三个阶段要达到的目标,2050年大概要到66亿吨煤当量,新能源要占到45%,核能要在10%。到2050年中国经济发展的总体格局已经有了,我们能源资源的利用效率、能源结构不能落后于那个时候的OECD国家的平均水平。其总体建设目标是有效保障我国现代化进程各个阶段能源与资源的有效供给和高效利用。到2020年前后,将有效缓解现有制约我国发展的能源与资源的瓶颈问题;到2030年前后,能够基本依靠我国能源与资源的自主创新能力,保障我国安全渡过资源与能源需求高峰;到2050年前后形成以自主创新为主体的中国特色可持续能源与资源体系,能源与资源产业具有国际竞争力,科技创新能力进入国际先进水平。我们重点瞄准高效的地面非油交通技术、煤的清洁和高附加值利用技术等10个重要的方向,突破关键技术,推进相关技术集成、实验、示范以及商业化的应用。在矿产资源方面,要在系统认知我国岩石圈独特演化历史的基础上,重点解决三大科学问题:巨量成矿物质聚集过程、矿床的时空分布规律、成矿模型与找矿模型的关系等与成矿理论和成矿规律研究等。重点突破四个技术方向,比如深部矿产资源探测、矿产资源高效清洁利用、矿产资源替代和循环利用等重要技术。由于水资源是个重要问题,所以在水资源、水环境等方面、重点解决三大科学问题:流域水体复合污染机理、流域水体水生态恢复机理、全球变化下水循环演化的规律等;突破五项关键技术,建设三个综合集成的平台:水量水质监测与评估平台、水灾害预警平台、蓄水管理与信息系统平台等。
在构建中国先进材料与智能绿色体系方面,要加速材料与制造技术绿色化、智能化、可再生循环的进程,促进我国材料制造产业结构升级与战略调整,有效保障我国现代化进程材料与装备的供给与高效清洁可再生循环的利用能力。其总体建设目标是,经过40多年的努力,完成制造业智能化、绿色化全面升级,实现综合考虑能源资源环境因素的材料全寿命、低成本设计和应用,实现资源能源高效清洁循环利用与环境影响的最小化,实现制造系统由人机和谐向以机器为主体的自主运行时代过渡,有效保障我国现代化进程中材料与装备的有效供给与高效利用,建立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在智能制造与绿色过程方面,提出解决两个核心科学问题:物质高效转化和工程放大中的科学问题,海量制造信息处理和智能制造方法。
在构建普惠信息网络体系方面,强调要消除数字鸿沟,走出一条为人类共享的普惠、可靠、低成本的信息化道路。对体系建设方面的特征和目标作了明确,认为要逐步建设E社会,并且实现向U社会的过渡,2050年最终完成到U社会的过渡,实现无论何时何地、何人何物均可以互联互通、信息共享与协同工作。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