革命党主要是激化矛盾搞斗争,执政党就要缓和矛盾搞和谐,赶快促进生产发展,毛泽东晚年在这方面恰恰犯了一些错误。解放之后,刘少奇提出巩固新民主主义秩序,这实际上是坚持了毛泽东思想,但毛泽东却批评了他们。毛泽东和刘少奇的第一个分歧是从1951年的富农问题开始的。土改之后,有的劳动力强,有的劳动力弱,有的人会经营,有的人不会经营。东北是最早完成土改的,结果不出几年出现了一批新富农,他们一直请示中央,新富农可不可以入党。刘少奇说完全可以入党,结果毛主席就批刘少奇了。
其实原来毛主席讲了,共同纲领应该是和资产阶级合作,但是到1953年就性急了,制定了过渡期间的总路线,当时还规定15年完成对个体工商业资本主义的改造。而刘少奇讲,新民主主义至少要延续二三十年。其实我们现在讲,二三十年都少了,应该是五十年不变,一百年不动摇才对。结果社会主义改造从1953年到1956年三年就完成了,原来一把锄头耕一亩地,现在一百把锄头耕一百亩地,让大伙集合到一块干活,就敲锣打鼓进入社会主义了。这样做一方面违反了共同纲领,失信于民;另一方面不能促进生产。
刘少奇和毛泽东的分歧不是个人恩怨,而是对于建设国家问题的分歧。党内的分歧不断扩大,这就导致了文化大革命的发生。毛泽东作为一个伟大的革命家,他看到中国的贫困和落后,急于赶上发达国家,主观愿望是好的,可惜晚年严重脱离实际。大家可以看看当年《人民日报》的头版那些亩产多少万斤的报道,而且社论是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这样违反生产力发展规律的做法最终是破坏生产力,造成大灾难。人民公社、大跃进把这场空想社会主义运动推到了顶峰。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