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此,共产国际在1943年5月宣布解散的时候,毛主席是非常高兴的。苏联情报人员在1943年5月31日致季米特洛夫电中说:“在收到您的电报以后,中共中央召开了政治局会议,毛泽东作了形势报告。毛泽东说:关于解散共产国际的建议完全正确,共产国际已经活够了。共产国际没有理解中共活动的条件,因此起了阻碍作用。”“毛和他的拥护者大大地松了一口气。”
毛泽东早在1930年的《反对本本主义》这篇文章中就曾明确提出:“中国革命斗争的胜利要靠中国同志了解中国情况。”但那时毛泽东地位还不高,说话分量不够,所以这个话并没有引起大家的重视。到1938年六届六中全会,已经成为我们党的领袖的毛泽东马上抓住这个机会提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任务。毛泽东在1938年的《论新阶段》中说:“离开中国特点来谈马克思主义,只是抽象的空洞的马克思主义。因此,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使之在其每一表现中带着中国的特性,……成为全党亟待了解并亟须解决的问题。”建国初期修订毛选时,为了避免苏联老大哥不高兴,把“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改成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具体化”,现在的毛选还是这样,但实际上原文是“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当时全党还没有经过整风,仍然笼罩在对共产国际的迷信中,所以毛泽东的话也没有引起全党的重视,甚至还有人反对,比如王明说“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口号是错误的。这样提出问题,本身就是非马克思主义的。民族的马克思主义是没有而且也不可能有的。”这就让毛泽东意识到要想破除这种阻力,真正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必须开展整风,打破人们对共产国际的迷信。
开展整风运动以后,当苏联跟德国开战后,把主要力量放在欧洲,这时斯大林担心日本趁机从东边进攻苏联,所以三番五次发电报给中共中央,要求我们出动主力部队去进攻驻扎在中蒙边境的日军,骚扰一下,分散日军的注意力。这要在过去就是“圣旨”,但毛泽东认为斯大林的要求超过了我们的能力,致电周恩来、刘少奇说:我们决心在现在条件下以最大可能帮助苏联红军的胜利,但我们在军事上的配合作用恐不很大。假若不顾一切牺牲来动作,有使我们被打坍,不能长期坚持根据地的可能,这不管在哪一方面都是不利的。大规模动作仍不适宜,还是熬时间的长期的方针,原因是我军各种条件均弱,大动必伤元气,于我于苏均不利。这等于明确拒绝了苏联和共产国际的瞎指挥,毛泽东在《驳第三次“左”倾路线》中非常尖锐地讽刺道:“‘武装保卫苏联’的提法,是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感觉,或者是神经衰弱病患者的感觉,如果不是完全胡扯,就是一大半胡扯。我们通共只有几万武装,如何保卫得这许多?”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